周梦杰
一、一个球引发的“混战”
我在学校教的是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课,他们非常可爱、天真。有一次一个非常调皮的小孩跑到我办公室对我说:“老师,下节体育课我们上什么内容啊?可以打篮球吗?我想打篮球哎!”我问他:“你会打篮球吗?”没想到他回答我:“老师,你可以教我们呀!”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思考。于是那节体育课就成了一节抢球大战的游戏课。游戏方法是:全班32个人按单双数报数分成两组,在规定的篮球场地内,每组队员在抢到篮球后需在自己队伍成员中成功传递五次后再运送到中间的目标区即可获胜,游戏中要求五次传球中一名只能算一次。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率,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快乐。整节课,学生都在抢球的“混战”中玩得不亦乐乎。看着他们天使般的笑脸,我不禁感叹:游戏的力量不容小觑!
二、基于变向运球的教学探索
“贴烧饼”游戏一般用于跑项目的技术教学。所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地拓宽教学思路,开发教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将“贴烧饼”的游戏加入“篮球”这一道具,解决在篮球教学上变向运球中出现的进攻不确定性和突然启动性问题,准备把学生的反应速度练习融入平时教学中,时刻为实战做准备。所以有着新元素的“贴烧饼”的游戏规则是:让学生均匀站成一个圆圈,人数不宜太多,一般情况下在15人左右,相互之间的间距在2米左右。出来两名学生,持球的那个人就是逃跑的A,抢球的学生就是追捕的人B,运球者A在未贴上圈中任何同学时,被B抢到球就算失败,进行角色互换。运球的学生须在与自己相邻三人之间寻找落脚点,否则,判为失败。逃跑的学生可根据规则要求,贴到圈中任何一名学生前面,完成逃跑者的转换,被贴的学生则变成逃跑者,迅速启动,逃避追捕者的追捕,新一轮的追和跑开始,如逃跑者在未贴上任何圈中同学之前,被追捕者触及身体的任何部位则算被逮住,同时也就完成了追捕和逃跑的角色转换,逃跑者变成追捕者,追捕者变成逃跑者,游戏继续进行。在游戏中要求站在圈中的学生不能乱动,自然站立。在逃跑者贴上圈中同学之前提前跑的都算犯规,判为失败。变成新一轮的追捕者,原来的追捕者变成逃跑队员,原来的逃跑者则安全地站在圈上。要求追的人和跑的人都必须在圈上相邻三个人之间的空间进行角色互换,否则就判为失败。由下表可以看出这个游戏的价值和可借鉴性。
三、“贴烧饼”的华丽变身—转身运球
该游戏也可适用于转身运球的教学中,当有防守人员靠近时,学生可左脚往前迈一步,身体倾斜一些,同时右手运一下球后向右快速转身,这时球被右手顺势带走,右脚大步迈到后面,整个身体已经转到防守人员的身后了,即完成了过人。如果习惯左转身,过人方法一样,只是左手把球带到身后。要特别注意不要托球,转身速度一定要快,而且是向后转身,不要向侧面转身。笔者根据这一技术动作要求,结合“贴烧饼”的游戏,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游戏规则是:在规定的场地内,两人一组,一追一逃,逃的学生为持球方,要求游戏过程中运球,当追捕者触摸到持球者的后背时,持球者就判为失败,但在游戏过程中持球者有一次复活的机会,即持球者转身绕到追捕人的身后拍其后背即可;否则,双方角色互换。
四、一种儿童视角下“被动”的运球急停
急停在篮球的整个综合技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篮球中急停一般分为跨步急停和跳步急停。由于运球急停时需要身体重心下降,身体后移,运球手按拍球的上方稍靠前,使球与地面垂直反弹,用异侧臂和身体保护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或成人来说,这个技术动作可能非常简单,因为运球急停本身就是一个主动的行为动作,但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他们的这种攻防意识还很薄弱,所以我觉得采用游戏教学还是很有必要的。笔者作为体育老师,虽能够很清楚地对急停急起这一内容进行教学,但对使学生掌握以及运用急停急起技术动作还是没有好的对策。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几个小朋友在抢球玩,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方法是将学生分成两组,在AB两点相距15米,一位学生站在A点,另一位学生站在B点,A点的学生向B点靠近运球,当B点的学生转头时,A点的学生需立即运球急停。当A点学生到达B点学生身后拍其肩即获胜,进行角色互换,并可对B点的学生进行惩罚。
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贴烧饼”这一游戏在篮球技术教学中不仅增加了学习的乐趣,还能让学生对篮球等基本技术动作印象深刻。这也就是“贴烧饼”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技能教学中的妙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潭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