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教学设计

2016-05-14 17:38黄清强
教师·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图文读图

黄清强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和分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其艺术价值和宋代的社会生活与风俗,进而探究宋代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状况。

(2)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通过图像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表述,体会历史信息的传递有多种载体和方式。

(3)引导学生欣赏并探究《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内涵,感受祖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活动准备

(1)将学生分成若干探究小组。

(2)指导学生阅读与《清明上河图》相关课文的内容。

(3)查找《清明上河图》和宋代社会有关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4)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以学生为本,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读图的方法,懂得图文的转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所反映出的宋代社会风貌,掌握历史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实现图文转换,能够从文字资料和文物资料中互相印证历史知识,达到史料和文物有机统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四、教学方法

(1)采取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协作完成自主探究学习。

(2)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初步掌握读图方法,从图名、图注、图上信息和图文结合等方面提取《清明上河图》的有关历史信息;引导学生学会结合图片内容和所学历史知识,提高图文转换能力。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作品内涵和特点,探究《清明上河图》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而了解北宋的社会生活。

(3)通过学生展示、讲解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历史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设计思路

(1)导入:呈现《清明上河图》画卷(临摹版)。在美术老师引导下,以移动视点的方法整体感知《清明上河图》这一历史名画。同时,历史老师点出宋代这一绘画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2)《清明上河图》画名探究:探究“清明”不同含义及其理由。三个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生1:《清明上河图》因清明时节而得名。理由:生1以汴京郊外景色的几个画面作为依据。生2:《清明上河图》是因清明坊而得名。理由:生2通过查找史料论证清明坊和画中的“虹桥”是吻合的。历史老师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有效的历史资料,做到史论结合。生3:《清明上河图》得名与宋徽宗的题名有关。理由:历史老师引导学生读图,从图注、图标等挖掘历史信息。从瘦金体的“清明上河图”五个字挖掘信息并陈述观点。

(3)城市特点探究:了解北宋城市的发展状况。历史老师采用对比法,比较“唐朝长安”和“北宋汴京”来探究宋代城市的发展:①街市制代替坊市制;②打破商业经营的时间界限,出现早市和夜市;③城市出现固定的娱乐场所——瓦舍。

(4)航运交通探究:感受宋代汴河漕运和造船业的发达。历史老师采用中外对比的形式,印证宋代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学生感受中国古代高超的科学技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5)社会生活探究:通过《清明上河图》来了解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美术老师介绍作者张择端采用“散点透视法”创作《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从画图上认真查找,分析画图上的内容,把符合社会生活专题的内容一一找出来。

(6)商业发展:了解宋代店铺的广告文化,探究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美术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来观察画图中的商业店铺。历史老师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

(7)课堂小结。历史老师对《清明上河图》教学提升:图片涵盖了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图片中的城市和商业状况,可以推理得出哪些结论?学生思考后,且经历史老师引导后得出答案:反映了宋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说明文学艺术作品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清明上河图图文读图
画与理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读图
读图
读图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图文配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