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
经过三年来的“四风”问题整治,大部分地方和政府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在工作作风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仍然有好大一层领导者,特别是偏远地区和一些企业的领导者仍然我行我素,“四风”呈反弹趋势,在对待下属上,在工作作风上仍然没有改变官僚主义作风陋习。为此,笔者就某些党员干部身上“四风”反弹突出的几种常见官僚主义作风予以总结概括如下:
一、朝令夕改,说话不算话
有些领导者喜欢朝令夕改,早上说一样,晚上说一样,出尔反尔,说话不算话,令下属无所适从。号令作为下面行动的依据,务必要明确、严肃,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若非如此,或者漏洞百出,或者自相矛盾,或者與民心相悖。这样的话,号令不但难以推行,而且还影响决策者的权威性。统筹兼顾,考虑周全,进而做出合理的决策,即使在推行法令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阻力,也能够坚定地推行,取得事功。若朝令夕改,一则显得管理者思谋欠周到,个人没水平;二则丧失了法令的公信力和严肃性,使得下面视法令为儿戏,那就相当于在误导群众犯法。作为一个领导者或管理者,做出决策前务必要慎重,在做出决策后务必要坚持。如此,做事有功,权威自立。
二、乱发脾气
有些领导者喜欢对下属乱发脾气,无论下属有没有错,只要心情不好就会对下属乱发脾气。领导处于统帅群僚的地位,有事说事,没必要动辄大吼大叫;即使下属犯错,也可以进行耐心而严厉的批评,目的在于改正,达到目的即可。领导之术,讲求喜怒不形于色,不怒而威。
权威来自别人的敬畏和尊重,而人们往往对自己无知的事物感到恐惧。领导不动声色,心思人莫能测,又能在关键时候作出正确的决策,带领下属取得成功。下属自然对其心怀敬畏与尊重。领导没本事,却想依靠打压同事来抬高自身,这是取祸之道。没本事的人自然不会得到众人的尊敬,尤其是没有本事的领导。领导喜欢大发雷霆,开始的时候,别人或许还有些畏惧。后来发现你不过如此,就像黔之驴,除了会叫几声外,再无长物,自然就认为你稀松平常了。不断地对下属发脾气的结果就是让自己不快,也给下属添堵。自己不快在于经常大发雷霆而下属却依然我行我素,把你的话当成耳旁风。下属添堵在于领导无端地发脾气,影响了自己的心情,他自身没本事,就是靠了谁谁的关系才上来的,还以为自己是盘菜,在同事面前抖威风。
时间久了,领导会为自身的领导无力而不平,不平就要杀鸡儆猴,拿自己的下属开刀。下属不服,自然就会以下犯上。所以领导要有才有德,有亲和力,这样才能让下属心服,不会有以下犯上的事情发生。
三、不爱护下属
有些领导者常常不爱护下属,喜欢经常拿下属开刀。作为一个领导,一方面依靠下属奋不顾身地为你打天下;另一方面,却又不断地侮辱属下的尊严,时不时还想着怎样搞掉他。这样的搞法,必然会陷自身于险境。一方面离不开别人,一方面却要把别人往外赶,这很明显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你所依恃的力量被自己搞掉,这就是自断臂膀。亲者为之痛,仇者为之快,白白地便宜了对手。你重用下属,实际上已经将自己的事业和身家性命的一部分托付于他。你侮辱他,还不断地威胁他,必然会让下属感到吃力不讨好,对你心生怨恨。一旦下属起而反叛,必将致你于死地。
四、不尊重别人
有些领导者习惯不尊重下属,经常视下属如牛马草芥。拿破仑在国会演讲时曾经这样说过:“我通过改革天主教,终止了旺代战争;通过变成个穆斯林教徒,在埃及站住了脚;通过成为一名信奉教皇至上的人,赢得了意大利神父的支持。如果我去统治一个犹太人的国家,我也会重修所罗门的神庙。”善于取得成功的人都知道尊重别人所敬重的事物,而愚蠢粗暴的人却喜欢践踏和催毁别人最崇高的信仰。践踏别人的信仰,必然触犯众怒,使得事情举步维艰,让自己陷于不利的境地。
五、不严格要求自己
有些领导者习惯总是喜欢苛求别人和下属而从不严格要求自。贪功委过、苛待下属的领导,一定不能管理好一个单位;厚待自己、贪图个人的利益而对下属不管不顾的领导,一定会被下属抛弃。
对自己要求宽松,对别人要求却很苛刻;对自己非常优厚,对别人却很刻薄。这样的人自然难以成事。因为他用不住人。领导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表率作用。领导不能以身作则,却对别人严格要求,说话自然连放屁的力量都无。比如一些官员,口口声声要求下属廉洁自律,而自己却大肆贪污受贿;口口声声地要求下属洁身自好,躬行节俭,而自己却骄奢淫逸,浪费奢侈。这样的人自然不能让人心服口服,因此没人会听他的。
吴起每次率军出征,亲自背着军被和士兵们行军步走,吃大锅饭,而且伙食标准朝饭量最小的士兵看齐。士兵背上生毒疮,吴起亲自为其允吸毒脓。每次打仗,士兵们都奋不顾身,哪怕前面的敌人十倍于己,士兵们却连脚后跟都不会转一下。李广率军出征,遇到水源了,士兵有一个人没有喝完水,李广不靠近水;士兵们吃饭,有一个人没吃饱,李广根本不看食物一眼。因此,每次打仗,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拼命,匈奴因此而不敢靠近他的防地。
六、功过不分明
有些领导者习惯经常将部下立下的大功忘诸脑后,却对其犯下的小错施加重罚,这样的领导必定会为自己招来祸害。
用人用其长,若只盯着别人的缺点,估计没有一个人可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都有他的缺点。若因为小过而忽视其大功,就容易因小失大。
明朝的大将常遇春勇冠三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但常遇春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屠城和杀降。虽然没有日内瓦战俘公约,但当时的人都认为杀降不祥,而且朱元璋对此也是非常反感。但常遇春不能改,每次大战,“不能无屠戮”,但朱元璋都用其大功,不问小过,并让徐达作为主帅对其加以节制。常遇春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位列功臣第二,封开平王,地位和徐达不相上下。
七、赏罚不信
有些领导者习惯经常赏罚不信。部下有了小功劳而不及时表彰;部下有了小的怨恨而不及时疏导。
这其实就是个“信”的问题,有了小功不赏,就失去了封赏的意义,冷了下属的心,自然难再激励别人立功。商鞅在城门立上一根木头,从都城南门搬到北门,就要赏赐五十金,目的就在于取信于民。奖赏小功的目的也在于此。有了小功不奖赏,有了小过却要受到处罚,这就让人认为领导对下属的功劳视而不见,对别人的过失却是过目不忘,苛暴寡恩,难于共事。如此,自然要激起部下的怨愤。
赏罚的意义其实就在于树立典型,赏不及时,则失去激励的意义;罚却严厉,不但不能起到警戒的效果,還会激起人心的怨愤。本来用于激励人的制度,结果却走向它的反面,得不偿失。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赏罚分明,不然,适得其反,反而陷自己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八、赏罚不公
有些领导者赏罚不公。领导赏罚不公,不能让人心服,必然会引起下属的怨愤,从而导致他们的叛离。领导赏赐太滥,无功之人都能不劳而获;刑罚太滥,无罪之人都要受牵连,这样的领导就是一个酷虐的人。
赏罚都有定制,有功有赏,有功不报,有罪不罚,无罪受刑,这都是领导者的不公所致。领导者偏私,赏自己的亲信而不顾有功之人,罚与自己不和者而包庇有罪之人。部下对这样的领导离心离德。
九、听信谗言
有些领导者喜欢经常听信谗言。听到谗言便洋洋得意,听到忠言如同见到仇人,这样的领导一定会让自己垮台。
谗言虽然动听,但除了阿谀逢迎和构陷他人之外,于事无补。爱听好话是人类的共性,但一味地听信谗言,却是一个人愚昧和虚弱的表现。乌鸦的相貌丑陋和声音刺耳是众所周知的,估计乌鸦自己也会为此而自卑。狐狸却对乌鸦的相貌和声音大加赞赏,因为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乌鸦也可能知道狐狸在说谎,但内心很受用,简直到了晕头转向的地步。它“哇”地叫出声来,想施展自己的歌喉,结果口中的肉掉到了狐狸的嘴里,转眼便进入狐狸的腹中。
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面子上肯定会过不去。知道自己的缺点,可以慢慢地改变自身的不足,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听见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便如逢仇敌,以后谁还会对你真心规劝。不敢正视自身的不足,是一个人虚弱的表现,掩耳盗铃,拒谏饰非,受害的最终会是自己。
十、不以身作则
有些领导者不喜欢以身作则。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却对别人发号施令,要求别人必须怎样,这样的人,其行为就是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别人,这样的行为就是顺。
子曾说过:“听其言,观其行”。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能充当表率的人,都是能够率先约束自己,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默默地带动别人的人。
范仲淹位至将相后,将自己的俸禄全部拿出来供养四方的游学之士。他自身非常节俭妻子儿女也仅仅能够维持温饱。他的四个儿子只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出门办事轮流穿。虽然如此,范仲淹却泰然处之。他外柔内刚,坦诚待人,不管对方是何身份,他都能倾心与之结交。在镇守西北时,羌人都被他的仁义所感化,对其非常敬畏,尊称为“龙图老子”,愿意为其效死力。范仲淹常常为国事而奋不顾身,不惜于权贵相抵忤,这使得他在仕途上屡遭贬黜。他为政为人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在当时就是士大夫的楷模,深为时人所景仰,人们纷纷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提高自身的修养,社会风气为之一改。
以上几种都是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几种官僚主义行为,虽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直反对“四风”,但现实中有些领导者仍然还是我行我素,视中央禁令如无物,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占着山高皇帝远之优势,“四风”问题仍然有反弹之势,甚至有些地方则愈演愈烈。大到国家的行政事业单位,小到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只要有管理人的地方就会有“四风”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四风”问题的反弹,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政策。全民行动起来,一起反对“四风”,让“四风”淹没于人民群众的汪洋唾沫中。永世不得翻身。
(作者单位: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一冶炼厂党群工作部,云南 兰坪 67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