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婷
摘要: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推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民族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准教育的意义,深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精准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对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准模式
“大众创新,万众创新”是党和国家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的所提出来的以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缓解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的一项基本国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做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2015年12月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对于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具体情况,要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通过开展个性化辅导、组织专场招聘等活动,做到精准发力、精准帮扶。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但是由于地区文化的差异以及地区经济、基础教育相对滞后的原因,少数民族大学生面对就业难的问题更为严峻,因此,贯彻实施教育部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一生一策”,精准发力,精准帮扶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尤为重要。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准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创新创业教育精准化是指不仅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而且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进行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让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为我国大众创新,万众创新造就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特殊的群体,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要来源于较为偏远落后的民族地区,受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的影响,很多同学来到新环境往往格格不入,少与外界交流,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成绩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大学生甚至有语言障碍,综合素质不高,因此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创业意识更为薄弱。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确化教育,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他们知识技能转化,提高创业能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自我价值
党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会议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成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的发展理念之一,青年作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的主力军,要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由于国家招生政策的差异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源质量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势颇微,不利于自我的价值的实现。因此,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做到精确发力、精准帮扶,不仅仅有利于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培养创业意识,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就业率;同时,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职业技能和综合水平,成为新时期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三)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制定大量优惠扶持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全国经济发展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2014年恩施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40元,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元相比,整整相差了一倍多,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仍需进一步的扶持发展。有针对性地、精准化地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一支具有创业潜力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队伍,一方面,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人力智力充足的资源库,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为当地创业的领导者,以点带面地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团结与稳定,实现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准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我国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精准化取得了初步进展,例如针对不同学生对创业课程的不同需求,清华大学设置了阶梯式课程,比如开设《创业创新领导力I》、《创业创新领导力II》两种侧重点不同的创业课程,更加符合同学们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但是,我国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精准化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的探索和研究。
(一)创新创业教育精准识别不清
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准识别不清是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佳,成效颇微的关键因素。伴随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人口基数变大,作为一个有几万人的大集体,高校难免对每个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方面有所欠缺,也无法彻底地识别清楚哪些同学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意向,这就导致有些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意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不能得到学校的重视和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不能得以充分发挥,切实有用的创业成果屈指可数,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彻底落到实处,“一生一策”还需从长计议。
(二)创新创业教育精准帮扶不到位
少数民族创新创业教育精准帮扶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于偏远落后的贫困地区,他们在综合素质上面存在着“先天不足”,创业情感不强烈,对创业相关扶持政策和先进创业经验了解较少,创业认知水平不高,创业倾向性不明显、创业心理素质较差。而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未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制定出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方案,系统规范的教育体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多停留在开设几门基础创业理论课程、开展几次创业大赛、举办几场创业讲座等基础层面;二是理论与实践并举的“双师型”师资严重缺乏,就我国高校目前而言,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多数是半路出家,很少有真正的创业实践经验,课程形式往往流于理论讲解,缺乏说服力;三是就整个社会而言,大学生创业环境不佳,少数民族创业支持体系尚未形成,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创业扶持政策少之又少,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发展收效甚微。
(三)创新创业教育精准管理不完善
精准管理是指采用最适宜、最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对管理对象、管理流程、管理机制等管理要素实施严密管控,在精细的基础上强调更准确,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的科学管理方式。精准管理的对立面是粗放管理,由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处于萌芽阶段,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和问题,其中主要包括未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网络的动态管理系统,创业扶持基金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创业扶持资金信息披露不够透明化、公开化,创业扶持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这就引起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管理对象混乱不堪,管理流程不规范,无法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无疑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四)创新创业教育精准考核不达标
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仅为2.86%,与美国等发展国家20%以上的创业率相比,相差悬殊,与此同时,约有80%的大学生创业失败。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如此之低,其中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考核不达标密切相关。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理论讲解多于实践锻炼,考核模式也多采用课程考试的形式,缺乏创业实践学习的经验,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否得到真正提升还未可知,同时针对专职教师队伍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完善,因此对于开展创业教育的效果,无法有一个清晰认识。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准教育实施方法
自1998年,清华大学开展“清华大学创业大赛”拉开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帷幕,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创业教育初步建立了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的“人大创业教育模式”以及通过组建职能化、实体化的创业教育教学机构的“北航创业教育模式”,但是我国少数民族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只有充分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各个环节,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准系统,才能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发展。
(一)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准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具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意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精准识别出来,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有效地进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根据国家创业扶持的政策和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学校应明确创业扶持对象的标准;第二,以班为单位,建立层级民主审议制度,确立创业扶持对象;第三,对创业扶持对象建档立卡,充分了解创业扶持对象的实际情况,实行动态管理,随着跟踪创业扶持对象的变化情况;最后,实行“一对一”的跟踪负责制,确保每一个创业扶持对象都有专业的指导老师,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最终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创业成果。
(二)精准帮扶
精准帮扶,是精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具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意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识别出来以后,针对帮扶对象的创业情况制定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政策切实有效。具体来说,首先,要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包括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创业实践平台建始,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让少数民族大学生真正有机会投身于创业演练中,根据自身特点的找到适合自身的创业项目和创业领域,为将来进入社会后的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多元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仅仅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种渠道,提高师资教育水平,同时高校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紧密联系,邀请具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创业效果;最后,国家应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构建完善的少数民族大学创业扶持体系,出台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的创业扶持优惠政策,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精准管理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准管理主要是要引入动态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网络系统,将创业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有创业意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行一生一个创业计划,一个扶持政策,确保创业教育确实落到每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上,年终根据创业对象的发展实际,对创业对象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创业对象有进有出,创业信息真实、可靠、管用;其次,建立完善严格的创业扶持资金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创业教育管理网络平台建设,对扶持对象、创业项目公示公开,扶持资金信息公开透明,保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在阳光下进行;最后,建立专项创业扶持项目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分配到部的原则,各部门根据自身事权推进工作,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准管理。
(四)精准考核
考核是通过系统的方法与原理来评定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的一种评估制度和方法,它是保障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创新创业教育精准考核不仅仅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技能和创业成果进行考核,同时要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成效进行考核。具体来说,一方面,要确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技能和创业成果的考核标准,建立由企业家、学科专家、教师参与考评的考核评价管理机构,以创业技能和创业成果为依据,把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创业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各地区、各高校要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
我国大学生正处于由理论到实践,由求职者到创业者的重要转折期,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受到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的矛盾影响更为严重。高校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切实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深入思考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四个基本路径入手,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弱势地位找到一条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