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娟
【关键词】 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037—01
学困生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家庭、社会和教师、学校的一大难题,也是我们需要认真面对并积极解决的课题。解决这一课题,既是保证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保障家庭幸福的需要。而要想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分析,并藉此寻求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的成因
1. 家庭教育因素。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目前农村家长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文化程度不一,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和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农村的许多学生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根本没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子女,学生长时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也日益增强,但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矛盾也日益凸显。学生在家学习得不到应有的监督和指导,课后的学习也得不到辅导,他们自然会偷懒,马虎应付,甚至不按时完成作业。学生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得不到巩固和内化,在之后的学习中自然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厌学的情绪越来越强烈,数学的学习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2. 教学评价因素。素质教育提倡各学科的课程对教学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仍以应试教学为核心,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把学生考试的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标准导致教师采用题海战术,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整天泡在习题和试卷中,有做不完的作业,有考不完的试。小学生天性爱玩,却没有时间从事课外活动,再加上每次考试后,学校一般都按学习成绩排名次,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3. 师资素质因素。首先,部分小学教师学历较低,教学方法陈旧,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教学效率自然低下;其次,小学教师有不同程度的传统教育观念,一切服从上一级行政部门下达的升学考试指标,一切教学服务于升学考试,仅以考试分数论教学的成败。面对学困生,有不少教师抱怨、训斥,也有些教师采用粗暴的方法体罚学生。他们实际上都是恨铁不成钢,但这种不良心态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4. 学生自身因素。一是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不系统、不牢固,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持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具体表现为: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公式、概念。二是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这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内在因素,具体体现为:学习数学的兴趣低,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自觉性差、好玩、管不住自己,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此外,他们的自学能力也较差,从不主动复习,也不能找出学习的重难点,不能从材料中获得相关的信息,阅读速度慢且易受干扰,学习很被动。三是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他们学习方法不当,即便记忆力很好,也很努力,但由于死记硬背数学定义、法则,不求甚解,始终无法举一反三。在做作业、练习时,他们生搬硬套公式,不能灵活运用;不重视考试,竞争意识淡薄,常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无所谓心态。
二、解决策略
1. 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去喜欢他所教的课程,而不会由于喜欢一门课程而去喜欢一个老师。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有的学生对很容易的题目也不会做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教师要时刻告诫自己千万要克服急躁情绪,不能讽刺、挖苦学生。
2. 锻炼学困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设计的提问或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定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
3. 发挥同伴和家庭的良性影响作用。要成功转化数学学困生,除了依靠教师的力量,还应努力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如充分发挥学生同伴、家庭等作用,共同促进学困生的成长。在班上培训几名数学尖子生作为学习互助组的核心成员,让班上所有同学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向他们请教和讨论,并让这些同学特别关照学困生,在需要时给予热情的帮助。家庭中也应设法统一认识,以积极的、接纳的、宽容的心态与学困生相处,帮助其建立自尊、增强自信,发挥学困生中父母兄弟姐妹的有利影响,群策群力,共同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