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涛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教材校本化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材的校本化指的是,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托原教材,根据实际校情,构建基于学生、适合学情的教材。
二、为什么要实践教材校本化
信息技术学科面临的信息、资源更新的速度和容量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望尘莫及的,所以信息技术教材每年都在前几年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但每所学校的学生、教学环境及课程设置等都有着各自的差异,是否每次的修订都符合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呢?答案是否定的,教材对于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来说肯定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我们总说教材是一个范例,那我们为何不把“范例”调整成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化教材呢?
三、实施教材校本化的原则
1.目标达成性原则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依旧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法规与准绳,对教材进行任何调整的前提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所以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执行“课程标准”的能力是进行增减、调整教学内容的基础。
2.尊重原教材原则
修订的原版教材是专家及有关一线教师精心编写而成,具有广泛的示范性、专业性、指导性,把教材校本化的过程中要深刻理解编撰的本意,才能使“校本化”不致成为“四不像”,或走上弯路、歧路。
3.从学生需要出发原则
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教材才是好教材,教材调整的初衷是为了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提高,学生需要的才是我们要教的,利于学生发展的才是我们要民展现给学生的。
四、教材校本化的实践
苏教版2015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是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的精神,总结了2011—2014版教材一年一换的使用情况,并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对2014版教材进行了再次修订而成。除了一些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及所处的位置有了变化外,变动最大的是scratch教学单元从四年级移到了五年级。统观修订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笔者觉得有必要进行对教材进行校本化调整的思考与实践。
1.以技能培养实际出发,变更教学内容的教学时机
键盘的操作是小学教学的难点,旧教材里安排了“认识键盘”和“操作键盘”两课新授,紧接着是“文字输入比赛”主题活动。根据以往的经验,要使学生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可能基于这一点,新教材在这里进行了改动,由原来的两课增加到四课,分别是《认识键盘》《驾驭键盘》《玩转键盘》和《键盘打字》,同时在每课的内容上也有所改变,将《金山打字通》编入了教材。在2014版教材中只有字母的输入,而新教材加入了文字的输入,为以后学生学习WPS的使用打下基础。
尽管新教材在让学生熟练使用键盘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教师们都知道,仅仅靠增加的两课时是不可能对学生熟练操作键盘程度产生质的飞跃的,因为输入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笔者倾向于每节课的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键盘输入练习,适时进行输入方法和技巧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才可能有所收获。所以,笔者觉得如果将增加的两节课的内容放在每节课的前5分钟进行,再在其他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中进行巩固,可能效果更好。
2.从强化教学主题化出发,整合相同模块的教学内容
网络基础既是学习内容,也是学习其他学科需要掌握的工具,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涉及学习浏览因特网、下载资料、电子邮件、论坛空间、微博微信、云盘存储等,这些分散的内容完全可以有阶梯地通过QQ软件整合在一起,从学习浏览器使用、下载安装QQ软件开始,再进行网络信息交流,通过QQ邮箱收发电子邮件,上QQ论坛,逛QQ空间,在腾讯微博发表感想,引导自学微信。《下载网上信息》《网络文明小公民》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微信空间》的学习因必须通过手机验证,所以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引导学生课后与家长一起自学。这样,内容相对集中,学生的兴趣也相对更加浓厚,使学生基本认识计算机网络,掌握上网浏览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上网收集资料,特别是体验网络资源共享、交流这一较实用的功能,为信息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从学生生活化应用出发,弱化相关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选择不要求“全”而应求“精”。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少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所以,教学内容还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适用性。
能使用常用绘图工具进行简单的创意绘图是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基础模块第一阶段提出的明确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科书选择了Windows XP自带的“画图”程序作为实现这一要求的主要平台,新教材从2014版的8课加主题活动扩展到了12课,前10课介绍了画图程序,后2课简单介绍了《奇奕画王》和《美图秀秀》程序,对画图程序进行有效的补充,目的在于告诉学生画图软件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电脑绘画的神奇。但画图这个软件需要用超过半学期的课去完成吗?关键是学生以后真正用到画图软件的机会有多少?从实际应用出发,笔者觉得可以缩减画图教学内容及课时数,比如《填充颜色》和《画方形和圆形》可以合二为一,《复制和粘贴图形》和《调整图形》相互结合,《组合图形》和《修饰图形》同步教学,同时适当降低相关教学内容的难度,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各个工具的功能,使学生在简单操作练习中大致能了解画图软件的基本功能,尝试自主研究学习新软件,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意识,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图形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从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出发,恢复有关教学单元
从以往的教学实际来看,Scratch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个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程序编写的过程,学习如何通过流程图贯彻执行设计的意图,并能够理解常用的程序语句的意义等。而不是在于让学生编写多么丰富完善的动画,仅仅编写好一点小小的程序都能让学生欣喜若狂,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能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无比浓厚的兴趣。所以完全可以把它调整回四年级的教学内容中,但因为种种原因,教学中涉及的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学校没有购买,所以最后的4课被摒弃掉。
5.从关注因材施教出发,第二课堂延伸校本化课程
上述的变更、整合、弱化的过程,必将对原有学习内容的教学产生影响,而且大多数内容的教学重在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许没有很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内容的学习可能浅尝辄止,大多数学生能吃饱,但可能部分优秀学生没有吃好。因此除了在课堂上可以任务双重性、异步教学外,更多地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外的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或组建信息技术社团,或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使校本化的教材调整在第二课$堂得到有效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