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认识不足,课堂效率低;教师沉默,教师转变为观众;教学方式不当,只追求热闹;设备落后,制约高效课堂;缺少经验,未能驾驭课堂等,这些都是目前高效课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认识学生是前提、以“导”的方式教学、教学设计精确、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坚持因“材”施教等高效课堂教学构建的策略,以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含义
长期以来把分数的高低看成评价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或者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这显然很片面。高效课堂的“高”主要不是考试分数,而是学生每天、每节课都有收获,是一种知识素养能力的进步和提高。笔者认为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使全体学生主动思考参与教学活动,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换言之,高效课堂应该包括三个特征:一是效率高,二是效益高,三是效果佳。
二、高效课堂的特征
效率高指整节课能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得当,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课堂任务。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所应达成的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非常明确。所谓效益高,对于教师而言,课堂重点突出,教师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生价值。对学生来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了本节课的知识点,获得具体进步和发展。对于学校而言,教师完成任务,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发展,使教师乐教学,教学乐。学生乐学习,学习乐。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提出,课堂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场所,是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效果佳指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教师能够“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交流、讨论、思考。整节课的信息量适当,学生的负担合理,课堂气氛活跃,短时并且高效。
三、高效课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认识不足,课堂效率低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都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与缺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根据他们优缺点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也不能根据他们能力布置不同的作业,让他们根据自己能力选择作业。教师有时不能正确认识学生,不能根据他们的能力、兴趣、特点进行有效教学,不能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再加上有的学生课前不预习课文,课上不思考发言,下课作业存在抄袭等原因,从而造成高效课堂“流产”。
(二)教师沉默,教师转变为观众
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老师希望学生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为了避免“填鸭”、“灌输”之嫌,有的老师就直接不讲,或者和学生“兜圈子”而造成课堂低效率。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分组自己讨论,待学生讨论起来之后,教师就站在讲台上沉默了,似乎在说“我已经放权了,学生已是学习的主人”。其实,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相反,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方式不当,只追求热闹
有的教师不能正确理解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只追求形式化教学,强调情景化教学、多元智能型、分组讨论型等。他们认为只要有形式便能实现高效课堂,其实并不是每节课都要这些形式化教学,也不是每节课的教学方式都一样,要根据每节课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课都要创设情境,对于某些不好的创设或导入,可以直接采用开门见山,进入新课。各种形式化教学,刚开始孩子们会感兴趣,但是时间长了就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也就降低。例如小组讨论时,有的小组会利用讨论讲一些和本节课无关的话题。有的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培训,从而无法发挥小组的督促、互帮互助的作用,使小组存在形同虚设,根本不起作用。
(四)设备落后,制约高效课堂
学校的多媒体硬件条件也与高效课堂息息相关,有效的教学方法与高设备的结合促使了高效课堂的形成。但是很多学校为了省钱或者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仅仅提供粉笔黑板,致使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总结都只能用粉笔板书,无法快速直观的展示课件和作业,这不仅浪费了许多课堂时间,也制约了知识的拓展深入,而造成了低效课堂。
(五)缺少经验,未能驾驭课堂
很多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对学生认识不了解,对教材认识不足。未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很多老师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可是当学生“动”起来以后,又有一些新问题,如课堂纪律难于掌控,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学生活跃起来后,新教师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张,甚至感到无所适从,难以控制。最后造成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课堂纪律失控,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再加上有些教师态度不端正,不主动学习提升、不主动听有经验老师的课、不参加教研,对课堂事先缺少全面的估计,而致使自己止步不前,无法达到教学目标,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四、高效课堂教学构建的策略
(一)认识学生是前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征,有的学生学习很好;有的学生爱动脑爱思考;有的学生心思细腻,但又表现出另一方面缺点如迟钝、控制力弱。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应设计适合他们的活动,如交往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其在小组活动中担任小组长,协调各种关系,带动课堂气氛。这样,既发挥学生的特长,又能让学生乐学习、学习乐,从而达到高效课堂。
(二)以“导”的方式教学
韩愈认为教师的职责即:传道,授业,解惑也。而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职责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单文经教授也认为:“教的核心工作乃是要使学生能执行学习的工‘作”,“也就是要教学生怎么学”。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应更多的是组织各项活动,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把教学的中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当前我国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大多的是管制,而不是教学生学习,更多的注重分数,无法实现高效课堂。正如华东师范大学陈佑清教授所说,“导学”是教的最本质行为。也有许多骨干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很好的进行“辅导”、“疏导”、“开导”、“诱导”、“指导”等,从而更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进行导学,实现了高效课堂。
(三)教学设计精确
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导入新颖、脉络清晰、方式灵活、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通过一些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制作生动的PPT,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教师在熟悉教材、钻研教材后,要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思路,这样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思维也是清晰的。最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实践教学,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很快和实际联系起来,极大提高教学效果。
(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王道俊教授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五种:“读中学、研中学、做中学、生活中学、交往中学”,并认为他们之间“相互开放,相互渗透”,“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它们各有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国从以往的单一的讲授教学方法走向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情景教学法等。从过去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转化为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根据建构理论和多元理论,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对全班学生整体把握,还要对不同学生特别关注。从而更好的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有效的保障了高效课堂。
(五)坚持因“材”施教
孔子提倡“述而不作”,他认为教育内容在人的思想之中而不在文字之中。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在“提问和解答”中提示教育内容,他认为教育内容是讽刺→助产→归纳→定义。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不断提出问题使学生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学生承认自己的无知,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问题的答案。最后使学生逐步掌握定义和概念,他认为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不是事先建构的。
达到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运用好教材,运用好的前提就是了解教材。教师对教材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教师对教材的特征、教材的构成、教材的功能等方面的理解。教材是教学目标最直接的体现者,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具体保证,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工具,它对教学环境具有引导作用,对教学策略及行为具有制约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学习现状与进程的把握为决策依据,重组、优化、丰富教材,开发相关课程资源。因此,针对现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事先了解学生,把握住教材,以“导”学方式教学,确定以学定教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要找准自己定位,并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从而达到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殿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余文婷.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五个层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1).
[2]林华.高效课堂的五大特征[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8).
[3]李作伟.高效课堂的特征[J].学习.教育新理念,2014,(04).
[4]余文婷.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五个层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1).
[5]余文婷.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五个层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1).
(焦海胜 江苏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