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的自媒体传播

2016-05-14 13:38吴世文张雪君
对外传播 2016年8期
关键词:全球性恐怖分子恐怖主义

吴世文 张雪君

2015年11月13日晚(法国当地时间),IS组织在巴黎同时制造了七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了132人死亡、超过250人受伤,法国随即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①。IS组织用残暴的方式再次震惊了世界,令人发指。向前追溯,从2014年8月19日发布第一条“给美国的信息”(A Message To America)的视频开始,在此后近半年的时间里,IS组织及其北非分支“哈里发战士”因索取巨额赎金来交换人质等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接连残忍地处决了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约旦等国的九名人质,并以视频、音频或图片的形式上传至社交媒体散播全球。IS组织的行为经全球主流媒体报道后,迅速引发全世界的密切关注,给国际社会,尤其是打击IS国际联盟的成员国造成了恐慌。

面对此种情景,在对恐怖分子进行军事打击、经济封锁的同时,如何消解、遏制恐怖分子利用新媒体传播恐怖事件和恐慌,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话题。本研究基于恐怖分子发布在社交媒体的视频,从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角度,探讨恐怖分子生产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的策略和利用新媒体传播事件的逻辑,为洞察恐怖主义传播、消解其负面影响提供引导,亦为理解媒介恐慌提供思考。

一、恐怖主义、媒介报道与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

(一)恐怖主义与媒介报道

恐怖主义是“暴力实施者基于政治目的,对非武装人员(包括军队非战斗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其目的是以特殊的手段把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逼迫其做原本不会做的事”②。恐怖主义的出现可追溯至法国大革命期间,雅各宾派对封建势力实行残酷镇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恐怖主义有以政府领导人为直接目标的暴力、专制国家对其人民实施的大规模镇压行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反对殖民主义的暴力斗争等多种形式。

长期以来,“如何报道恐怖主义”是一个广为争议的话题。一种观点认为,媒介大量呈现恐怖活动和恐怖组织,不仅引发民众的恐慌和不安,还在无形中充当了恐怖主义免费的“宣传机器”③。另一种观点认为,媒体“是恐怖主义的同谋”的说法夸大其辞,媒体通过将恐怖事件设置为公共议程集中报道,使公众感知到恐怖主义威胁,从而支持政府的强硬打击政策④。这两种观点都不乏证据和道理,显示出在媒介报道恐怖主义问题上的争议以及媒介在实践中的困惑。在新媒体传播情境下,媒介报道恐怖主义的问题和争议仍然存在,同时带来了恐怖分子主动利用新媒体散布恐怖主义的问题。恐怖势力利用新媒体平台为自己宣传造势升级,正在“输出”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

(二)媒介事件与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

恐怖分子利用新媒体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并传播恐怖事件,其本质是触发和生产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媒介事件是媒介与社会研究中的“理论一隅”,有两种范式:一种是制造论,另一种是反映论⑤。前者认为,事件的源头是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件,它们经过媒体的传播而成为事件,是“媒体报道所引发的事件”。以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的“拟态环境”⑥、彼得?伯格(Peter Berger)等的“社会建构论”⑦、道格拉斯?凯尔纳(Douglas Kellner)的“奇观文化”理论⑧、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的“媒介化的事件”⑨等论说为代表。后者认为,媒体出于特定的目的“制造”事件,是“媒体专题策划或开展公关中的事件”。以丹尼尔·布尔斯汀(Daniel J.Boorstin)的“假事件”⑩、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Lang Schramm)的“有意安排的事件”11、丹尼尔·戴扬(Daniel Dayan)和伊莱休·卡茨(Elihu Katz)的“历史的现场直播”12等论说为代表。

两种论说因强调媒介事件的缘起而区隔,但都强调了媒介通过传播事件来制造共识、整合社会的功能作用。不过,这类仪式性媒介事件在当下的重要性和发生频率均有走低的趋势,而以灾难、恐怖和战争为主题的创伤性事件频发。卡茨(Elihu Katz)和利贝斯(Tamar Liebes)解释道,这可归结为新媒介技术的冲击,政府、媒介及其他社会组织公信力的下降,以及仪式性媒介事件的神圣性和吸引力在消解13。

与此同时,媒介事件的范围不断扩展。安东尼·吉法德(Anthony Giffard)等提出“全球性媒介事件”,强调媒介事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的巨大影响,而不是囿于某一区域或国家14。反观IS组织的作为和传播行动,他们正在生产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当然,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的形成离不开其他行动者。

本研究基于恐怖分子(以IS组织为例)生产和传播的视频文本,聚焦探究其对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的输出:IS组织斩杀美国及其盟国人质的系列视频有何规律可循?IS组织在生产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时采取了何种策略和新媒体传播逻辑?

二、恐怖分子制造的系列人质事件

(一)系列人质事件的资料收集

本研究选择名为Infobae.com的西班牙语网站(http://www.infobae.com/america),收集发生在2014年8月19日至2015年2月3日的系列人质事件资料。Infobae.com是2002年由阿根廷媒体大亨丹尼尔·哈达德(Daniel Hadad)创办的新闻网站。选择它是因为:第一,该网站长期关注和报道国际恐怖主义15。以“ISIS”作为关键词在该网站搜索,截至2015年6月22日零时,共有1046篇报道,信息量大16。它收集了IS组织在社交媒体、恐怖分子网站、自媒体上发布的恐怖视频,是“信息聚合地”,不少报纸发布的信息或图片亦引用其作为信源。第二,通过使用“三角互证法”与中文相关报道对比发现,该网站发布的视频或图片有着较高的真实性。在Infobae. com上以伊斯兰国(Estado Islámico)/ISIS作为关键词检索,筛选后获得相关视频共35段,总时长2小时26分49秒,图片18张。

(二)资料分析

采用文本分析法整理和分析资料:通过观看和解读视频,借鉴符号学和叙事学的相关知识,总结恐怖视频的内容模式,进而归纳其生产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的策略和传播逻辑。

三、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的生产与传播

(一)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的生产策略

恐怖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战术”,令社会大众产生普遍的恐慌情绪是恐怖组织生产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的直接目的。因此,制造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是核心策略。从暴力针对的对象看,IS组织制造了针对不同群体的、集体性的杀戮,施暴对象涵盖了政治立场、宗教信仰,甚至是兴趣爱好层面的“异己者”,令人震惊。这也是IS组织树立权威、震慑“敌人”的方式。恐怖分子将身穿橙色囚服的人质押到荒漠中行刑,意在向西方政府展示其军事打击的“后果”,以及在本国公民任人宰割时的“无能为力”。

恐怖主义对公众心理的影响,在于其对象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容易导致社会陷入人人自危的恐慌之中。在系列人质视频的结尾处,恐怖分子都会提名一位新的目标人质。恐怖分子有意制造不确定性,其的目在于吸引公众的持续关注、延续公众的恐慌心理。

(二)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的传播逻辑

1.精心包装、制作精良的视频

与早期恐怖组织通过电视台发布的那些画面模糊、固定长镜头拍摄、配以冗长解说的视频相比,IS组织的视频制作水平已达到新的高度,令人担忧。通过分析收集到的视频材料,笔者发现,这些恐怖视频有着非常清晰的叙事逻辑,暗含着不同用意的部分分别承担着“起承转合”的结构功能,却又不影响整体的流畅性和完整性。在编排上,视频大都遵循了一个“基本模式”,即:电视新闻片段+视频标题+人质发言+恐怖分子发言+行刑+下集预告。其中,电视新闻片段和视频标题类似于常规电视节目的引入部分,其功能在于开门见山地点明此次行动所针对的国家及其外交政策,充斥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报复性意味,但却有“以理服人”的企图,甚至幻想为其残忍的斩杀行为增添所谓的“合理性”。

IS组织发表的视频通常都注重利用视频节奏的变化来引导观众的情绪。视频的节奏产生于不同长度的镜头的连接,包括镜头的实际长度以及某种视觉效果在观众大脑中延续的时间。镜头到底是拉长还是缩短,要看镜头长度是否足以让观众产生创作者所期待的心理。在恐怖视频中,IS组织对涉及武装分子形象、武器装备以及军队训练的镜头往往快速地切换,用比较密集的呈现方式来表现他们的气势,但却用慢镜头展示极端恐怖分子杀害人质的过程以及受害者的反应。这种处理放大了恐怖分子的实力以及人质的惨状,营造出了浓厚的恐怖氛围。

2.选择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

在传播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的过程中,恐怖组织扮演着“推销员”的角色。2001年后,每当“9·11”纪念日临近,“基地”组织都会通过发布基地“领导人”讲话录音或录像,炫耀在实力和信仰上的“优越感”,标榜其“存在感”,以此笼络更多的支持者。IS组织也也沿袭了这一策略。在2014年美国国庆日当天,首次公开露面的巴格达迪头戴黑巾、身着黑袍,在伊拉克尼尼微省首府摩苏尔市中心的一座清真寺前,向参加礼拜活动的民众和“部下”宣布自封为“哈里发”,呼吁全世界穆斯林向自己效忠。次日,这段视频通过互联网传遍世界。

3.面向全球的新媒体传播

IS组织在自媒体上拥有面向不同国家的官方账号,他们使用特定的语种发布IS在政治、军事、社会、宗教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并自带话题标签予以推广。同时,数量庞大的非官方账号也是IS组织网络宣传战的主力军。在众多与伊斯兰国有关的账号中,包括该组织的武装人员、支持者,以及一些为保护自己的账号免遭注销而自称“无关人员”的相关人员,都成了IS组织自媒体宣传的成员与节点。他们互相转发彼此的Twitter,并向各类政府、媒体的官方账号发布消息,传播血腥的斩首图片和威胁打击IS国际联盟成员国的文字17。在这样一张编织绵密的“传播网”上,恐怖组织将精心制作的视频上传至网络,先依靠内部力量进行扩散,在短时间内吸引普通用户的目光,形成“滚雪球”效应的传播。

恐怖主义选择将恐怖性信息放在自媒体上首发,既降低了制造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的成本,又巧妙地绕过了传统媒体的“把关”,占据了信息传播的先机。其后,随着传统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和挖掘,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得以形成并放大。恐怖组织以自媒体为阵地,与政府组织和主流媒体阵营形成了传播恐怖与消解恐怖的争夺,恐怖事件的热度也随之不断升级。

四、警惕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的互联网与自媒体传播

IS组织高度媒介化的视频生产与传播方式令人震惊。本研究发现,IS组织在恐怖视频制作上,普遍遵循着电视新闻片段、视频标题、人质发言、恐怖分子发言、行刑和下集预告的基本模式,每一环节都有其深刻的用意。在传播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上,采用制作精良的视频增强说服力、营造恐怖氛围,选择恰当的时机公开增加恐怖效果,并以自媒体为阵地大肆传播。

随着全球恐怖主义的兴起,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的产生与传播令人担忧。在了解恐怖主义自媒体传播的基础上,如何消解、阻断、遏制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在自媒体上的传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际社会应通力合作,深究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滋生恐怖主义的全球性问题。同时,积极应对和消解恐怖组织的自媒体宣传,消除社会恐慌。

本研究分析了恐怖分子对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的生产与传播,后续研究需要回答事件如何进入传统媒体以实现其更大范围的“可见性”的问题。同时,需要探究公众对事件的观看或在线讨论,进一步回答全球性恐怖媒介事件如何进一步成为“可见的媒介事件”。

(本研究获得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新媒体事件中多元行动者的参与行为及其规范研究”资助,编号:13YJC860034)

「注释」

①李永群、王远、邢雪等:《遭遇恐怖袭击 法国进入紧急状态》,《人民日报》2015年11月15日第3版;新华网:《巴黎恐怖袭击死亡人数上升到132》,http:// 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11/16/c_128431004.htm,2015年11月16日。

②王逸舟等:《恐怖主义溯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③邵培仁:《媒介恐慌论与媒介恐怖论的兴起、演变及理性抉擇》,《现代传播》2007年第4期。

④Brown,K.,“Terrorism on the Evening New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vol.47,no.1,1993,pp.311-315.

⑤吴世文:《转向新媒体事件研究: 理论命名、研究视域与理论问题》,《现代传播》2014年第4期。

⑥[美] 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林珊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⑦[美]彼得?伯格、托马斯?卢克曼:《现实的社会建构》(汪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⑧[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史安斌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⑨John Fiske, Media Matters: Everyday Culture and Political Change, MN: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4.

⑩Daniel J.Boorstin, The Image: a guide to pseudo-events,New York: Harper Colophon,1961.

11Wilbur Lang Schramm, Men, women, messages and media: Understanding human communication,New York: Harper & Row,1982.

12[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麻争旗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4-14 页。

13Katz,E.& Liebes,T., “No More Peace!: How Disaster,Terror and War Have Upstaged Media Eve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no.1,2007, pp. 157-166.

14Giffard,C.A. & Rivenburgh,N.K.,“News agencies,national images and global media events,”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vol.77,no.1,2000,pp.8-21.

15参见该网站的相关介绍与统计数据:http://www.infobae.com/america.

16笔者自行检索结果。

17Andrews,N.&Schwartz,F.,《恐怖主义的媒体战》,华尔街日报中文网,2014年08月28日,http://chuansong.me/n/625438,2015年5月20日。

猜你喜欢
全球性恐怖分子恐怖主义
民族地区幼儿园空间的全球化与民族性判读
“恐怖主义”法律定义的合理程序
论中国式英语的发展趋势
如何探测到城市里的恐怖分子
观点
文化自信:凸显英语教学的时代特点
全球广播电视的新进展和技术趋势
国家实施国际恐怖主义行为的界定
安检系统经常是在恐怖分子登上飞机后才发现恐怖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