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存
摘 要: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关键词:品德教育;行为习惯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关注生活,从细节处入手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课堂教育就是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生活又是细节合成的。所以,课堂教学只有关注生活,从细节处入手,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们都知道,学生就是学生,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决不是一蹴而就,靠我们讲些大道理就能有成效、有收获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儿童化”,一切工作都要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才能达到受教育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最爱关注身边的“坏人坏事”:某某骂我打我了,某某洗手没关水龙头,某某把纸丢在地上……但是他们不会发现某某帮同学关掉了水龙头,某某安慰了同学、照顾了同学,某某从地上捡起了废纸……孩子们不会用心关注身边的好事,不懂寻找身边的快乐。于是,我针对这个现象,开展了“分享快乐”的活动。我打印了一张表格,每天利用课前谈话时间,请孩子们把自己发现的能带给大家快乐的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凡是和大家分享快乐的同学以及事例中涉及到的令大家觉得快乐的人物都在表格里,他们的名字后面打上红五星。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乐在其中。良好的思想品德也正在这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二、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三、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提高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社会生活实践的能力。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接触社会,我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购物有学问》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并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思想道德教育是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让学生走进社会,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在实际的社会实践中而非在社会生活之外进行。这样,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四、组织讨论、在交流中升华
当然,学校的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在交流中得到升华。讨论,是品德与社会最常用的教学活动方法之一。应该说,新课程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是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的。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我认为,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防止形式上的讨论。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得到明辨是非,明白道理,规范行为,养成良好思想品德有效的教育。一是要以育人为本,引导学生在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方面进行讨论,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二要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相关的内容和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具有明辨是非,明白事理,能够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从而,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升华。
总之,小学品德课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从细微处入手,在言行中导行,在实践中提高,在交流中升华,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