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了

2016-05-14 12:07易敬友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例分母人教版

易敬友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写入了《数学课程标准》之中。北京师范大学主编的实验教材和人教版数学教材,从《班级联欢会》(人教版第六册)到《参观果园》(人教版第七册),从北师大版的“数一数、摆一摆,分一分”到人教版的“试一试、说一说、做一做”和配套练习的“露一手”等等,这一切变化给人以新的感觉:数学“文”化了!

一、多互动,少指令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他更应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学生合作的探究者。数学是一种文化,要使每个学生都想学、都乐学,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敢想、敢说、敢争论、善操作,课堂应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是学生个性飞扬的场所。教师的角色应从台前转移到台下,多“互动”、少“指令”。

对于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尝试过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课例一:

教师出示一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6÷5=3……1

17÷5=3……2

18÷5=3……3

19÷5=3……4

师引导:仔细观察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余数都小于除数。

课例二:全班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在课前都准备了三个小盘子和10棵花生。

活动内容是把10棵花生分装到三个盘中,每个盘中的花生要一样多。然后请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分的结果。

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不断地在争论“够不够分?”“怎么分?”。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交流,他们都得出答案“10÷3=3……1”。

师生再进一步演示比较①“10÷3=1……7”、②“10÷3=2……4”、③“10÷3=3……1”三种分法,为什么算式①②不正确,最后发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从上面两个课例中我们会发现,第一个课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小于除数的规律,貌似寻找规律,学生实际并未动多少脑筋,学生是在按照老师的“指令”行动。而第二个课例,学生经历的是一个体验“做数学”的过程,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感悟“数学就是生活,试商就是分花生。”学生在经历这样一个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而且很快找到了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二、善待错误,避免责怪

在书面测验,家庭作业以及课堂回答时儿童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应当把这些“错误”看作是师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必然伴随的现象,是学生“入门了”的积极信号,而不是把它当作必须马上删除的偶发事件,教师应对这些错误认真研究,找出错误背后的心理因素或其他因素的原因。例如:我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分数王国召开了一场热闹的联欢会,会后,□兄弟、△兄弟、☆兄弟、兄弟(有同分母分数也有同分子分数)结伴一起回家,不料快到家门口时,天黑了,找不到家了,请同学们帮它们找一找它们各自的家,好吗?同学们都很积极的要帮助兄弟们找家,等同学们帮各个分数找到家后,让学生再猜一猜:这些分数兄弟们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当猜同分子是1分数时,因为学过了一课时,同学们能很快辨别谁大谁小。当猜同分母分数谁是哥哥、谁是弟弟时,因为有图形参考,大部分同学也能辨别3/4是哥哥,1/4是弟弟,但有一个同学很大声的说3/4比1/4小,3/4是弟弟!我想:完了!这完全打乱了我的教学思路。这时候,有很多学生激烈反对,大声责怪这名学生:错了!3/4表示的图形比1/4大,3/4是哥哥,我为了顺利进行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草率肯定3/4大,而否定了那位同学的问题,顺着大部分同学的思路,进一步利用图形教学《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意义和方法,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课后教研评课时,老师们提出来:这堂课最精彩的片断被你删除了,应该抓住学生的错误,找出错误背后的心理因素或其他因素的原因,因势利导:下面我们就来专题研究《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同时揭示课题。应该保护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应在刚刚起步就被吓退。这次给我留下深刻的启事,从此以后,我再不轻易放弃学生在课堂或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更不轻易责怪学生类似的错误。而是把学生的错误当成有利的教学素材。

三、多对话,少独白

我讲评一道这样的试题:

小明参加数学竞赛,共20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2分,小明最后得分是72分。问小明错几题?班级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20×5-72)÷2=14(题),我连续給同学们分析了两遍,他们还是不能理解(20×5-72)÷(5+2)=4(题)。我万般无奈,急中生智:“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老师和陈宏韬同学来进行滚球比赛,每人基本分10分,从讲台前经过走道滚到教室后面,不碰到课桌顺利过关者得5分,如果球碰到课桌者扣2分,大家作裁判员,好吗?”(好!)当陈宏韬同学顺利地把球滚到目的地得5分后,轮到我滚球时,故意让球碰到课桌而扣2分。

这时师问:谁赢了?

生:4、多对话,少独白。

我讲评一道这样的试题:小明参加数学竞赛,共20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2分,小明最后得分是72分。问小明错几题?班级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20×5-72)÷2=14(题),我连续給同学们分析了两遍,他们还是不能理解(20×5-72)÷(5+2)=4(题)。我万般无奈,急中生智: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老师和陈宏韬同学来进行滚球比赛,每人基本分10分,从讲台前经过走道滚到教室后面,不碰到课桌顺利过关者得5分。

新课堂注定是要放逐独白而青睐对话的。因为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对话。让数学生长在学生生活领域之中,使数学学习更富有情趣和意义,让数学课堂充满文化气息。

猜你喜欢
课例分母人教版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课例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