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人为本”理念与日用陶瓷产品设计

2016-05-14 21:08熊菁菁
艺术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新设计以人为本

摘 要:日用陶瓷产品,特别是日用陶瓷产品在我们生活空间中几乎无处不在。自从机械化生产以来,在追求批量化、标准化的进程中,日用陶瓷设计从最初用以满足生活需要发展到后来对产品个性和情感的追求,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中都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追求。产品的形式随着不同的追求而变化,但功能始终都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日用陶瓷产品的创新设计就是要在固有观念的基础之上,以全新的设计理念体现时代的精神,这种全新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

关键词:日用陶瓷产品;创新设计;“以人为本”

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现代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新的苦恼和忧虑,那便是个人的孤独、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和感情的失衡。于是,人们强烈需要一种平衡——一种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平衡,一种高理性和高人性的平衡。所以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产品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问题,如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因此“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与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结合就成为了必然。

“以人为本”的设计是指在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之外,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设计,扩展和深化产品的内在品质。随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越来越复杂,对产品的便利、安全等人性的要求便也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任务之一。“以人为本”的设计明显带有后工业时代特色,是机械化生产的结果,它囊括了大至宇航系统、城市规划、建筑设施、自动化工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小至家具、服装、文具以及盆、杯、碗筷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人的因素”都是设计和制造时首要来考虑的问题。

由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不断追求,对创新、对更简单、方便、舒适的生活用品的需要,使得我们设计的产品品质在机能、美观等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这些要求。“以人为本”的设计就是抓住人性的特点,针对人们的需求,以适当的设计表现手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出对人文精神的关注,是文明高度发达、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

2 “以人为本”理念与日用陶瓷设计的结合

日用陶瓷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一个分支。随着时代的进步,日用陶瓷设计已经不是单纯的器型设计,而是涵盖了功能性、经济性、审美性等要求的复合型设计。人们通过观察、评判陶瓷产品的工艺、造型等方面,通过审视、评判、揣摩,最终达成是否购买的意愿。这一过程不仅完成了购物活动,并随之完成了审美过程,获得了愉悦和满足。所以,日用陶瓷设计一方面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必须在设计中既重视人类的物质的需求,又要重视人类精神需求。

2.1 产品设计中“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设计以人为主,诸多设计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而进行展开的。产品要为人们提供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满足功能的需求,设计要重视把功能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相互融合,突出产品中的文化附加值。满足人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作为设计的目的,而设计由简单实用到蕴含各种精神文化因素的人性化走向,正是实现逐级实现这种目的的反映。设计师将“人性化”的因素注入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令设计出的产品具有情感、个性甚至生命。当然这是不可量化的,而是靠人的心灵去感受和体验。设计的人性化关键性就是要将无形的“精神”附加于有形的“物质”去反映和承载。

日用陶瓷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人们生活方式的物化形式,它以物的特征来满足人的需求,与其他物品一起构成人类生活的特定空间——人工环境,人工环境又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一道成为人类生活的大环境。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人,都有各自的需求和欲望,这些欲望便成为各种行为,包括设计活动等的驱动力。作为设计活动成果之一的日用瓷,既是人为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影响人的行为方式的因素。由此看来,人与产品及环境的关系是互为依存、缺一不可的。

我们体察一下人在环境中的活动,诸如心理因素、行为方式和使用空间的模式,这些因素对设计都起着一定的制约和导向作用。例如人们对咖啡壶造型要求及使用方式等有别于暖水壶等容器,咖啡杯与碟的组合方式,也须与实际使用要求一致。喝咖啡时,相当多的人习惯于站立或走动状态。这时,咖啡碟的作用便显得十分重要,其一,小蝶中间的“月心”相当于杯底吻合的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与碟的配合使用,防止杯子滑动;其二,能将杯内溢洒出的饮料承接在碟内,以免污染台面或地面。这些都是以人的使用需要为出发点而进行的设计,完全考虑到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在什么环境中使用,做到了“以人为本”。

2.2 日用陶瓷产品中“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陶瓷之所以成器,主要基于其材料本身两种最重要的本质特性,即“可塑性”和“可转换性”。“可塑性”是指将泥巴混合、揉练后,使形态发生变化的一种属性。“可转换性”则是指陶瓷材料经煅烧后发生了质的变化,可以转换成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的器物。除此之外,通过陶瓷制品的形态、纹饰和釉色等透析出来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倾向,又与社会历史、宗教信仰和风土人情等紧密相连,给人以情感上的寄托和精神上的享受,这又表明了陶瓷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属性。

首先,日用陶瓷的形式如造型、色彩、装饰、材料的变化,可以引发人积极的情感。产品的本质和特性需要通过特定的造型而才能得以明确、具体化,因此造型因素就成为人们对日用瓷最关心的方面之一。日用陶瓷的其他方面必须依附于造型,借助造型才能实现并存在,必须借由外观的体现才有具体的意义,而适当的装饰还可以增加设计的情趣和个性。

其次,设计师必须真正地用心去设计,以人性化的方式去设计日用瓷产品。如茶具、咖啡具的细节设计,要考虑到置茶入壶的方便,还要考虑到泡完茶后去渣的方便,这样壶口就不能太小。

再次,日用瓷容易受市场和地域性的影响。日用陶瓷产品拥有极其广阔和潜在市场空间,在大型百货商场、专业的批发市场都可以进行销售,要设计出适应市场的产品就要求设计者与消费者加强沟通、交流,合理地采用消费者的意见,设计出的产品要更加贴近人的真实需求,这也是人性化设计的要求。还要根据各地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俗,设计出带有地方特色的陶瓷产品,达到产品与人的和谐。

3 结语

设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将已有的物质通过新的思维设计成更能满足人的需求,并赋予产品良好的功能价值,因此优秀的设计是真善美的体现。当下设计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对功能的需求,而是上升到一种对人的精神关怀,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这是将文化融入设计,产品的文化附加值逐步提升的结果。所以,对于今天的设计师而言,“以人为本”永远是设计师所要追寻的永恒目标。当下的日用陶瓷产品设计就是要让人使用时更加便捷、更加愉悦,这就需要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与其相关的美学、技术和经济等方方面面,然而更重要的是人性的体现,要注重“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吴冷杰.陶瓷产品设计的创造性思维[J].中国陶瓷,1999,35(1):36.

[2] 严扬.人机工程设计应用[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 李正安.陶瓷设计[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熊菁菁(1983—),女,江西景德镇人,研究生,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创新设计以人为本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