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菊秀
摘要:学生综合能力是指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重教轻学,只一味地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完成该学期的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阅读分析、作文写作方面漏洞很多,究其原因:学生缺乏观察、思维、整合运用等方面的能力。教学中我发现这一漏洞让我深感:在素质教育的转轨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形式,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以为记几个生字、词语、字义就可以应付考试了,却不知道把这些基础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整合灵活应用到解决阅读分析、作文写作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不能只挂在嘴上,应该落实在实际的教学中。
关键词:培养;综合;能力;思维;实践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95-01首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发展表象思维的前提,而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感性形象,即人在思想形成的事物的印象。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图,如教学《画家与牧童》这一课文,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牧童骑黄牛的情景,孩子们看到图片一下子活跃起来,有对图画进行评价的,有赞美优美风景的,有想起某首古诗的,于是我点名想起古诗的那孩子背出《牧童》,全班同学也随着一起背诵,课堂气氛很活跃,也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接着,我出示人物——画家,孩子们通过观察,对该课文进行猜想:①画家画了一幅画。②画家和牧童一起作画。③画家画了画与牧童一起欣赏……孩子们的求知欲望高昂,迫不及待的预习起了课文,相印证自己的猜想。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片,完成了初步的认知。随着课文预习的深入,让孩子进一步观察书中的插图,重点看每个人物的神态,然后读课文中描述每个人夸赞画家的话,再让孩子们分别指出课文中有些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分角色用自己的语气说说这几个人的话,经过反复的梳理、整合,孩子们领会了每个人说这话的心情,再次分角色复述课文时多数孩子说得惟妙惟肖。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的认知、整合、感知积累成感性形象,最后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有目的性创造一些条件,有步骤的加以指导,教会学生对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深入的观察,经过长期、系统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养成了做观察笔记的好习惯。
其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指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其自主动手操作,而获得知识印象的能力。语文课一味的讲、读,时间久了难免枯燥、乏味,因此,课堂上应形式多样,让学生充分实践,学得有趣,愿学乐学。比如在教学《找春天》之前,带学生到桃园感受桃花正艳、春意正浓的景象,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用优美的词语赞美桃花,学生亲自经历后更能理解课文中"春在桃花枝头笑……"的含义。在教学《画风》时,孩子们也赞同课文中陈丹的看法: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于是我让孩子们动手做一做:两人一组,一人手拿小旗,另一人用扇子使劲扇,在活动中观察到有风时旗子的样子——飘动,有一个孩子受到启发打开教室电扇,发现女同学的长发飘起来了,于是孩子们懂了:要表现风的存在,需要借助其他事物来表现。因此也理解了课文中"陈丹为什么要画几棵弯弯的小树"、"宋涛为什么要画几条斜斜的雨丝"了。除了课堂上的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在个各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如《感恩父母》讲演、六一活动表演等。如果不切中实际操作,光靠老师的说教,学生难以明白其道理。
再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而培养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核心。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主要是形象思维的培养,这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低年级的语文课文篇幅都短小,大多朗朗上口,根据这一特点反复指导学生读,读出一种感觉,一种味道,乐在其中,这样课文中蕴含的道理也就感悟出来了。这种感悟不是老师细碎分析得到的,是自己慢慢读、细细品出来的,一旦形成将根深蒂固,阅读能力的高低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过程是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在教学中一是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不动为要动想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提出质疑,积极参与知识探索。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笔画多、字体复杂难写的字,先用小手书空,弄清笔顺笔画,再发动学生把生字编成口诀来记或是拆开记,最后在练习本上书写增强记忆。这一系列的记忆过程和合理的记忆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积极思维获得新知识。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还有思维的创造性,善于探索、突破、创新。此外,多练习开放性习题,学生在解题时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维,进一步提高了思维能力。
学生的知识结构是有很多个知识板块构建的,哪个板块脱节就会影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因此在教学中还得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梳理、整合的能力。针对学生的情况在整理与复习时注意这一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复习字词就要联系到拼音,课文的阅读和理解与字义词义的理解分不开等,学生的知识网络构建与复习范围大小、内容之间的联系分不开的,也跟学生自身学习基础、领悟能力分不开,所以在教学中要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交流是学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习活动中,交流起到了触及学生思维触角的作用。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说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以及方法或策略的特点,使不同的学生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我为你骄傲》、《难忘的泼水节》等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适时地把预设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同学讨论,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主动去探究知识规律,,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会了交流。着力培养小学生的交流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总之在教学中注重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营造创新氛围,除了教会学生怎么做外,还要教会为什么这么做,还能怎么做,拓宽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1.忌不分主次、轻重,一味的吸收积累。有些学生不加分析地把看到的,听到的一股脑儿地抄下来,而不管对写作文有没有帮助,这样做对文章有害而无益。
2.积累素材也要考虑到时效性、新颖性。如果我们在写作时所选的材料很具典型性但却不具时效性,那么文章就没有说服力。例如:要写一个令人敬佩的人,以"孙悟空""哪吒"为例,学生就会觉得故事及人物都很遥远,但如果我们能将任长霞的故事生动地描绘在我们的作文中,通过我们所积累的材料来表现她心灵纯净、行为完美,对恶势力大嫉大恨的形象效果就会好很多。
3.积累素材要注意到知识的循序渐进。要求学生在平时进行素材积累时,要注意到知识的循序渐进,要按照学生自身成长特点及所在年级的知识层次进行积累,这样才能为写作文提供适当的有用材料。
4.在积累素材时,要弄懂所积素材的意思。在运用所积累的素材时,首先要弄懂所积素材的意思,然后想一想,所积素材究竟运用到哪一方面合适。比如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一句表示自己追求不自、奋斗不止的决心的,但如果我们的学生不能理解这个意思,乱用就可能会闹出笑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