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杰 吴汉东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应用型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要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职业人才提供有利条件。在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动因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应用型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以及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应用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动因
我国需要越来越多的应用型职业人才,但目前大部分院校沿用几十年来的老模式和课程体系来教育应用型职业人才,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相符合,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应用型人才。要解决这种矛盾应寻求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变。
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来分析,该专业是将原来的粮食、油脂、烟草等过程以及食品卫生与检测、水产品、农产品与食品科学与工程进行整合而成的一个综合性专业,不是原来各个专业的简单相合并,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和方案进行整合,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前提下,使学科范围不断扩大,学生能掌握不同专业的知识,满足这个专业对人才的要求。
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正向着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方向发展,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食品工业,它依托先进的生物材料,根据现代营养学、食品安全学、生物学等学科,使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相融合,由此可见,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个交叉性的专业。
因此,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究,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应用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一)培养专业人才目标
应用型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的是应用,与传统人才培养目标大不相同。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例,该专业已经从单一的食品领域向多个领域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食品安全监测等专业均有涉及食品科学,基于本专业的发展特点,不仅要培养学生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相关理论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培养学生在德智体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还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成为能更好地适应食品发展需要的高级职业人才。今后的食品科学主要采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因此还应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食品加工都会有进出口原料,这时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
(二)人才培养体系
素质教育的培养体系:在教育中,素质教育和课堂教育并重,教书育人和德育管理齐抓,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在今后的食品工作中,才能确保食品加工的程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规定。
知识教育的培养体系: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理论知识教学中,要使用以课堂教学和学习为主,学生自学和参加实践活动为辅的教学的模式,不仅要增加学生的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产、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制定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践活动,如进行各种实验项目、参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的训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首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现有的查阅手段(图书馆、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相互进行交流沟通,使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能接触到各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交流表达能力。其次,实行开放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设置课题探究,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的研究探索中,或者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在实验之前教师提出课题方案,在实验中不断进行指导和总结,课题结束后,让学生写课题实验报告。只有不断改革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这样才能培养出专业型的高技术人才。
(四)构建学科交叉为基础的新型课程体系
由于现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将原来的粮食、油脂、烟草等过程以及食品卫生与检测、水产品、农产品、食品科学与工程进行整合而成的一个综合性专业,打破原来相互独立的学科设立模式,将许多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比如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营养学、食品卫生学将单独设课,同时增加了食品安全的内容,注重各个课程之间的配合,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这种体系为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和相关专业提供了有力条件,也为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应用型职业人才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
构建应用型职业人才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是:重视理论知识、加强实践操作、优化教学方式、拓宽知识途径、增设人文经济管理,建立相关学科课程的体系。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
公共基础课。在高校教学中,无论是任何专业,都必须接受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思想政治修养、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概论、高数等基础学科。基础学科的学习,为学生的德智体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学科的设立,不仅要考虑专业课程的设立,还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和素质结构的要求,把人文学科、社会自然学科和工程技术学科有机结合,使学生能把握现代基本科学知识,培养学习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为培养专业所需要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专业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专业课程也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主要围绕本专业对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的标准而设立的课程内容。其他相关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其他能力,比如技术经济学、食品营销学、生物学等学科。
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有生产实习、综合实验、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课题设计等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经过优化和整合后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应用型职业人才的培养,本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突出学生的专业能力,加强对实践教学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适应性。课程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的内容后,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还可以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不断增长知识,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
增强实践教学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各大高校,都比较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高校在注重理论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不断促进课堂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从理论实验向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转变,因此,要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一方面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要对现有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加强对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今后的食品加工与检测都需要计算机进行工作,各种食品的原材料有时也需要进行进出口贸易,这都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外语水平。为此,在课程体系改革中,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
四、结语
我国的食品工业正处于改造传统食品工业和建立新型食品工业的转型期,新型食品工业的发展需要新的科学技术和大量应用型职业人才的支撑,这就需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不断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培养出一批食品工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辉,平文祥,李海英,李秀凉,雷虹.综合性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
[2]车振明,马力.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
[3]李书国,陈辉,李雪梅,陈学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2,(4).
[4]车振明,马力,张国栋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