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典故题错答分析

2016-05-14 14:05罗廷敏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用典典故公子

罗廷敏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第9题是古诗考题,考查典故的运用对作者思想情感表达的作用。题目如下:

阅读李白的《金陵望汉江》,回答: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今年高考阅卷,笔者就批阅此题。下面是本人收集的典型错答。

[忽略典故,答非所问] [1]

①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写出了诗人远在他乡,却时刻想着朝庭的事,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②对征人旅途的同情,对征人长途跋涉的怜惜。

分析 两答案无视典故,自起炉灶,且文字于文无据,全凭主观臆想。得0分。

③表现了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反映当时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④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形象更加生动传神,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诗人对任公子的崇敬,使诗歌更添文采,意蕴更丰富。

分析 这道题的立足点是探究诗人的情感,③单纯描述现状,也未提及典故。只能给2分;④一味分析用典的作用,属答非所问,得0分。

[理解不当,概念不明] [2]

①诗人在“混沌区”中存在着,不愿随着“众流安”,即不想随波逐流,表达了自己不愿同流合污之情。

②诗人借此表达对恶人已除的开心,诗中提到的“崔嵬”一战表明此时杨贵妃已被斩杀,诗人对此表达了欣喜之情。

③表达了诗人悲伤绝望之情,他认为这个国家中的大才子都走了,就如同江海中已无巨鱼一样,已无法挽回了。

④任公子是道家的,讲究无为而治,作者写他是为了表现自己想游离四方,过田园生活,有归隐的愿望。

⑤作者写任公子沧浪边垂钓,多么自在得意,江水奔涌而去,多么宏阔壮美,借此表达诗人对汉江的喜爱之情!

分析 ①②把本是“统一”之意的“混”理解为“混乱”,把“众河流平静安宁”的“众流安”看作是“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把“崔嵬”当成“马嵬”来理解,属于添油加醋;③④误解“巨鱼”和“任公子”;⑤对“用典”的概念不明确,将典故中的情景当作实景来体会,得0分。

[无视文本,“经验”害人] [3]

①借典抒情,表达了对国家风调雨顺的未来的美好希冀。

②作者借典说任公子罢钓竿,意在说明江海中没有巨鱼,即国家已无危害,非常安全,突出表现了作者对他国已经安全的羡慕,和对自己国家水深火热的担忧。

③诗人用任公子的典故,描述当今任公子罢钓竿不垂钓,借此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说明国家沦亡,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之情。

分析 ①类答案出现频率高,可能是忽略注释信息。注释说“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诗人要表达的是对现状的歌颂,而非对这类状况的期望。②③语义矛盾。这类答案出现频率不低,究其原因是考生在平日的练习中产生刻板印象,认为诗人描述出来的太平盛世是别人的或过去的,写它只是为了“讽今”,属于不尊重文本的经验主义错误。

[篡改历史,“臆”想天开] [4]

①诗人借典写出以前六帝在时,国家一片安宁祥和的局面,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②诗人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出宋朝如今趋近衰亡,表达了诗人抗金(类似还有“抗击匈奴”“抗日”等)的决心,一定要斩杀危害国家的巨寇!

③李白以任公子自喻,表达出自己和任公子一样,愿意不惜一切代价,钓起武则天这条巨鱼,除之而后快的心情!

④江海中已无巨鱼,巨鱼品种已灭绝,这首诗告诉我们要爱护小动物,不能因一己私欲伤害我们人类的朋友。

分析 上述答案都忽视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其所处朝代的特点,随意臆想,甚至脱离文本,结合自己的历史知识或者生活经验任意作答,令人啼笑皆非。

那么,有关借典故表达情感的古体诗赏析题在答题时应注意什么呢?

[审题准确] 这个“题”指诗歌标题。采取用典手法的诗歌,往往是为了品评历史或者抒情言志,其诗题有时就能给我们一些提示,如苏轼的《赤壁》、杜牧的《泊秦淮》、陆游的《书愤》、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诗题中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写作缘由等信息,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指向性。前面列举的误答,很多都是答非所问,要求探究情感却一味纠缠用典的作用。

[知人论世] 常见作者的生平和作品风格要谙熟于心,不熟悉的作者要从文本和注释中寻找有效信息。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常见典故及其内涵进行整理,如“新丰客”“曲江花”等与科举应考相关的典故,“黍离”“商女”等与国家兴亡相关的典故。

[尊重文本] 无论是诗题还是注释,整个文本都是我们答案的来源。例如2013年高考湖北卷的诗鉴题考查欧阳修的《临江仙》,其中有一句“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注释”有“‘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字样,加上词中的“空负”二字,我们就能体会到诗人发出的宦海沉浮的感叹。所以,在诗词鉴赏时,一定要尊重并立足文本进行潜心思考,就像今年这道题,“注释”已经明确说明最后两句的意思,答题时就要纳入信息范围。要相信,无论诗词难度高低,答案一定就在诗词之中!

[练 习]

北朝诗人温子昇的《春日临池》,回答:诗歌后四句拿古人自比,以抒胸臆。请简要分析。

光风动春树,丹霞起暮阴。

嵯峨映连璧,飘颻下散金。

徒自临濠渚,空复抚鸣琴。

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

[示 例]

句中“徒自临濠渚”“谁辩游鱼心”用庄子和惠施在濠梁之上争辩“鱼之乐”的典故;自比庄子,而无惠施,只一个人站在濠渚,没人去体会游鱼之心;而“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用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典故;自比伯牙而无钟子期,只好一个人独自弹琴;表达了诗人好友不遇,知音难觅的怅惘和失落。

猜你喜欢
用典典故公子
典故逸事龙文鞭影
用典犹如用比兴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弟子规
弟子规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书法展作品赏析
五公子抢位
赏一赏纳兰性德的词
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