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导入提高教学效率

2016-05-14 22:10胡玲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8期
关键词:单项式同类项系数

胡玲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上课伊始,学生的心理、情绪、思维、状态还没有完全进入课堂情景中,此时,若教师能够设计一小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导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快速回归课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什么样的课堂导入才是有效导入呢?本文就自己曾经听过的两节课,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案例苏科版七上《3.4合并同类项》

师:如图1,这是某学校校园的总体规划图(单位:m),试计算这个学校的占地面积.

生1:学校的占地面积可以用代数式表示为:100a+200a+240b+60b.

生2:学校的占地面积可以用代数式表示为:300a+300b.

师:我们知道,这两个代数式都表示这个学校的占地面积,所以它们是相等的:100a+200a+240b+60b=300a+300b.由此我们知道,计算100a+200a,可以先把它们的系数相加,再乘以a;计算240b+60b,可以先把它们的系数相加,再乘以b.

师:100a和200a,240b和60b,5ab2、12ab2和-13ab2,-9x2y3和5x2y3,分别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3:100a和200a的字母都是a,且a的指数是1;240b和60b的字母都是b,且b的指数是1;5ab2、12ab2和-13ab2含有字母a、b,且a的指数都是1,b的指数都是2;-9x2y3和5x2y3含有字母x、y,且x的指数都是2,y的指数都是3.

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思考:

1.以“计算学校的占地面积”引入教学内容,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一开始就是“计算”,让学生没有新颖感,以为本节课又是一节枯燥无味的计算练习课,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发现100a+200a+240b+60b=300a+300b,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计算100a+200a,可以先把它们的系数相加,再乘以a;计算240b+60b,可以先把它们的系数相加,再乘以b.”学生缺乏活跃的思维活动,缺乏自主探索的思考时间.

3.由问题“100a和200a,240b和60b,5ab2、12ab2和-13ab2,-9x2y3和5x2y3,分别有什么共同特点?”直接归纳辨别同类项的方法,对学生的要求是否过高?能否让大多数学生感受“跳一跳,摘得到”的成功的喜悦感?

事实上,“合并同类项”就是“物以类聚”,如果让学生了解到这一点,会不会更加便于学生接受同类项这一概念呢?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导入:

师:大家都知道2+3=5,那么2只苹果+3只苹果=?

生1:2只苹果3只苹果=5只苹果.

师:那么2只橘子+3只橘子呢?

生2:2只橘子+3只橘子=5只橘子.

师:那么2只苹果+3只橘子呢?

学生开始有骚动,纷纷怀疑老师是不是说错:这怎么能加呢?苹果与橘子又不是一类水果.

师:2个a加3个a等于什么?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呢?

生3:2个a加3个a等于5个a,表示为2a+3a=5a.

师:2个b加3个b等于什么?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呢?

生4:2个b加3个b等于5个b,表示为2b+3b=5b.

师:2个a加3个b等于什么?

学生再次骚动,踊跃举手提醒老师:a、b不是一类,还是不能加啊!

师:看来,只有同一类事物才能放在一起计算总量(此处开始涉及“对对象进行分类”的思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对单项式进行分类.问题1:下列各单项式,哪些可以归为一类:100a、200a、240b、60b、5ab2、12ab2、-13ab2、-9x2y3、5x2y3.

生5:100a、200a、240b、60b、5ab2、12ab2、5x2y3归为一类,它们的系数都是正数,-13ab2、-9x2y3归为一类,它们的系数都是负数.

生6::100a、200a、240b、60b、5ab2、-13ab2、-9x2y3、5x2y3归为一类,因为它们的系数都是整数,12ab2单独为一类,它的系数是分数.

生7:100a、200a、240b和60b是一类,都是一次单项式,5ab2、12ab2、-13ab2是一类,都是三次单项式,-9x2y3和5x2y3为一类,都是五次单项式.

师:这几位同学的分类方法都很不错!如果为了达到“分类后能够放在一起计算总量”这个目的,该如何分类呢?

生8:我认为,为了能够“做加法,计算总量”,应该这样分类:100a和200a是一类,240b和60b是一类,5ab2、12ab2和-13ab2是一类,-9x2y3和5x2y3是一类.

师:请大家观察在这样分类的前提下,每一类单项式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9:100a和200a的字母都是a,且a的指数是1;240b和60b的字母都是b,且b的指数是1;5ab2、12ab2和-13ab2含有字母a、b,且a的指数都是1,b的指数都是2;-9x2y3和5x2y3含有字母x、y,且x的指数都是2,y的指数都是3.

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说明:

1.从苹果、橘子等学生非常熟悉又喜爱的水果导入,调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两个“骚动”,使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肯定了生5、生6、生7的分类方法,让他们体验回答正确后的满足感,同时鼓励了同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4.学生体验到此种分类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放在一起做加法”,为下一课时“合并同类项”做好了准备.

案例2:苏科版七上《3.5去括号》师:如图,你知道下图农田的防护林带和水渠有多长吗? 生1:防护林带长为 ; 水渠长为 .师:同学们,我们该如何去掉这两个式子中的括号呢?请大家先填写下表.a b c a+(-b+c) a-b+c a-(-b+c) a+b-c-5 2 -1 -6 -4 3 -9.5 -5 -7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计算,然后再请一位同学口答计算结果)师:观察计算结果,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生2:我发现 ,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去括号法则.思考:从上课开始至学生正确口答出表格里的计算结果,共用时7分钟,这个导入时间是否过长?毕竟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若为了导入课堂而影响了随后的呈现、理解、巩固、小结等其他环节,就达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了.仔细分析初一学生的情况,他们刚刚接触负数,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过去6年学习正数的习惯,的确很难.况且,他们才学习了“求代数式的值”,还没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所以要完成“填表”的任务,的确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课堂上匆忙进行计算,难以保证正确率,一旦计算不正确,既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会影响后面探索归纳去括号的结果.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事实上,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设计情景导入新课的.有些课,一上课教师就把本节课要学习的中心内容提出来,迅速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所要学习的问题上,同样可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所以,我对本课时安排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填写表格:a b c a+(-b+c) a-b+c a-(-b+c) a+b-c-5 2 -1 -6 -4 3 -9.5 -5 -7 2.上课一开始,请一位同学口答填写表格的计算结果. 3.发现 与 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的过程,最后师生共同揭示法则. 总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坚持做到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分析学生,平时多挖掘多积累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广泛猎取数学信息,精心组织教学素材,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导入,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以高昂的热情投入数学学习中,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单项式同类项系数
小小糕点师
苹果屋
嬉水
学习整式概念莫出错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系列解读(二)
巧用口诀 识别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学习三步曲
“有理数的乘除法”检测题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