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平
摘 要:分析了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现状,然后从导语设计、教具应用、活动设计等方面着手,分析了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趣味性教学策略,以期能够给同行带来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数学是小学教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其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小学生思维能力较低,很多知识不能理解,而且小学生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数学学习比较单调,很容易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喜欢玩耍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学生不喜欢被约束,而数学强调严谨性,如何让低年级小学生喜欢这门具有理性色彩的学科,成为数学老师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趣味性教学策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设置趣味性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确保成功的关键,导入新课是数学课堂的重要部分,教趣味性的导入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内容中,确保学生的思维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走。比如,在学习“6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将计数器作为教学工具,在计算器上连续拨上1、2、3、4、5,在拨的过程中让学生数数,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数字5要比数字4多几?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多1。教师借此引导学生,数字5要比数字4多1,因此4后面的数字就是5,那么数字5后面是数字几呢?学生在幼儿园里已经学习过许多数字,对该部分内容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很轻松就给出了答案:6。教师此时在黑板上板书“6”,点明课题。通过采取问答式的导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巧用小学小器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低年级学生在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时,喜欢采用数实物的方法,教师应该投其所好,为学生准备可爱的图案,将其作为教具,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比如,在“5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建议先在黑板上贴一只小绵羊,向学生提问:“贴在黑板上的动物是什么呀?总共贴了多少只?”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1”,然后再在黑板上贴上2只小绵羊,向学生提问:“这次又跑来几只小绵羊”,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2”,再向学生提问,黑板上共贴了多少只绵羊?然后用粉笔换一个圆圈,将所有的小绵羊都圈起来。教师再给出问题,要知道共有多少只小绵羊,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立马答道:用加法进行计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最后指着小绵羊,问学生;1+2=?学生很快给出了答案:等于3。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小绵羊,发现求绵羊总共的数量,就是将两个数合在一起,要采用加法进行计算。又如,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一道减法题目:总共有5个苹果,吃了3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5张苹果卡片拿出来,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数数黑板上总共有几个苹果,学生数后回答:共有5个苹果。教师接着引导:吃了3个苹果就要去掉3个苹果。同时,将黑板上的苹果卡片摘掉3个,然后向学生提问:现在还有几个苹果呢?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学生再次数后回答:还剩2个苹果,需要用减法进行计算。利用教学小器具能够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化,为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奠定基础。
3.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比较多动,好玩是天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活动,使学生在玩耍中学习知识。比如,在教授“10以内的加减法”一课时,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上“4+5=( )”,分别邀请两个学生到讲台上,教师分发给两名学生不同颜色的小花,让学生分别摆出5朵花和4朵花,然后让两名学生数一数所有小花的数目。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小游戏进行总结,将两种颜色的小花合在一起,总数可以用“5+4=9”或者“4+5=9”表示。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消除学生的排斥感,在玩耍中学习课本知识,而且还能加深印象。
4.设计趣味性练习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单纯的数学练习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活动,调动学生做练习的热情。比如,在做“5以内的加减法”的练习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美丽的森林中住着几只小动物,分别为小狐狸、小花猫、小白兔和小猴子,小猴子是森林的邮递员,每天负责给其他小动物送信,可是小猴子生病了,这几天不能给小动物送信,接下来我们想要邀请一位同学充当邮递员给其他小动物送信,然后摆出“信箱”,小狐狸家、小花猫、小白兔的信箱上的数字分别为5、4、3,然后教师将带有算式的信件发给学生,并告诉学生,信件上算式得数是几就将信件投到几号信箱。借助这个小游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能强化知识。
总而言之,低年级学生具有好玩的天性,数学教师应该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实际,借助趣味性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充满兴趣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逐步提升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未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吕敏.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的趣味性教学[J].才智,2011(34):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