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阅读中的亮点

2016-05-14 07:37药守清
新课程·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瑟夫于勒水手

药守清

主题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作品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本文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说单元)第三课。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典型,主题的潜蕴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

九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已经具备一定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对语文材料能提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基于这些因素,在教学中我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对学生作指导、引领和点拨,让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对小说的人物、主题抒我之感、发我之见,教师放手,学生大胆表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情境描述: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整体感知课文,梳理了本文的结构。下面我们就先走近小说中的人物。请细读课文,说出你对人物的看法:

生1:我认为菲利普是一个自私贪婪、势利的人,你看他:得知弟弟发财时,日盼夜想,而一旦看到落魄的穷水手于勒时却惊慌失措,避而远之!

生2:菲利普还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你看他:本身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就很不好,却还要装面子、摆阔气,请两个女儿吃牡蛎。

生3:我最不喜欢的是菲利普的夫人克拉丽丝,她不仅自私贪婪而且精明冷酷、泼悍,对于勒时而赞、时而骂、时而盼、时而躲,出尔反尔,一切坏点子都出自她手。当菲利普在船上意外地看见于勒时,他已惊慌得六神无主,克拉丽丝却临危不乱指挥若定,能在瞬间作出一系列反应:先是明知故问:哪个于勒?因为她不愿意让心中的美好希望破灭,当她听到丈夫说就是我的弟弟,但又不十分肯定时,她也怕起来,责怪丈夫胡说八道,紧接着她亲眼去看,当证实穷水手是于勒时,仍不死心,又生一计,让丈夫去向船长打听。当对卖牡蛎的水手身份确信无疑后,克拉丽丝的情绪彻底爆发了,恼怒地大骂于勒,同时一边控制局面,让菲利普把女儿、女婿领开,以免他们起疑心,又让儿子若瑟夫去付钱,活脱脱是一个强悍的泼妇形象。

(其他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莫泊桑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他更注重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腻地刻画,揭示人物独特的个性,那同学们说说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生:通过菲利普一家的故事,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这时我抓住时机,加以引导:其实金钱关系存在于社会中的每一阶层人群中,不为哪个阶级所独有,本文作者反映的是十九世纪法国的社会现实,其实在我们身边兄不认弟的情况也是有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金钱,文中有一幕最让我感动,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

经我一激,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举手发言,我让班里年龄最小的小敏讲她的发现:我看到了,在这一家中最小的若瑟夫最有同情心,心底最善良,他在付钱时多给了于勒十个铜子,并且仔细关注到了于勒那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又老又穷苦的,愁容满面的脸,他实在不明白父母的所作所为,为什么父亲这样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他很不满父母无情冷酷的态度,但他又无能为力呀!

师:小敏同学说得很好。这是小说中最温馨的一幕,给全文涂上了人性的亮色,作者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就是要以若瑟夫的眼光来观察家中发生的一切,孩子就是作者的代言人,说出作者对这个社会的真实愿望。

课堂讨论热烈,教学进行顺利,我又进一步发问:同学们对这课学习还有什么疑问?

这时我看到班里一向不爱发言,性格格外内向的余×在座位上不停地扭动着身子,脸有点涨得红了,我叫起了他:“余×,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余×:老师,我总感到一味地说菲利普贪婪、自私、势利对他有点不公平,你看他为了生计辛苦工作,每天要到很晚才回家。他也算宽容厚道吧!不然他也不会让弟弟占用了他应得的那一部分财产,是于勒把他一家拖向贫困的边缘,以至于吃、穿、用,样样要俭省,因家穷二姐嫁不出去,当初把于勒送到美洲,今天避而不见,实属无奈呀!认下于勒,等于今后的日子将更困难,况且二姐的婚事会不会受影响呢?我认为,菲利普的决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听了他的发言,同学们开始惊讶,有同学点头默许,而我心里更为惊喜:“你分析得很在理,在当时那样一个社会里,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他们到底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他们的命运是如此的不幸,生活是如此的艰难、辛酸。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时既要看到他们可鄙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可怜的一面。”

评析反思:

语文课程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化的,因此,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研读课本,真正与作家对话,跟随作家去嘲讽、去鄙夷、去同情、去怜悯,在语文学习中既学知识,又学做人。

参考文献:

于瑶.《我的叔叔于勒》的人性关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3).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瑟夫于勒水手
优雅的秘密
小水手的歌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库丘瑟夫:公益不只是捐钱
半盏——第七话:水手们
幸运的水手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出版名家
——贝内特·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