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长池
摘 要:教育体制改革要求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结合现成的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说明了培养思维能力的优点,然后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策略,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策略
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而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增强创新意识的基础。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在课堂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教授学生学习语文的具体方法,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在实践过程中活跃自己的思维。
一、明确课堂目标,制订思维培养的方案
首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中思维能力所要达到的目标。比如,让学生对文章的结尾进行补充和延伸都属于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作充分的引导和点拨。其次,根据各部分知识或培养思维能力的任务,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在课堂教学进度正常进行的过程中,选择正确高效的教学方法,恰当把握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时机。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应变性。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鼓励学生站起来描述春天的自然景象,也让学生尝试采用课文中的拟人写作手法形容和描述,使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掌握这种修辞手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和锻炼了想象思维能力。
二、营造教学环境,开展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
只有在思维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认识的深入是离不开实践的。思维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营造必要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参与各种思维活动。要坚持平等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参加各种思维活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尽量鼓励和支持,问题是探究的先导,只有鼓励学生提问,学生才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教学环境是必要的。
三、结合语文教材,教授思维方法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落实好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获取思维方法。观察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源泉,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时间较长的知觉行为,在语文思维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是在作者细微的观察中完成的。教师在进行这类课文的教学时,需要重点分析研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观察法,并学会运用观察法。
四、通过情景创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创设适当的情景,如可以在讲台前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经典对话,让学生在对话表演的过程中活跃自己的思维,领会文中各种角色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点。
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我在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之后,让学生情景再现教材内容,饰演文章中不同的角色并进行对话表演,同时,我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高问题的深度,让学生深度思考,最后作问题的总结。通过这种问题深度的拓展,引导学生在角色饰演的过程中展开联想,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尝试思考和探究。
五、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如在课前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音视频,引发学生深思,加深对新课内容的理解。
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我在课程内容讲述之前,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这个故事的动画视频,学生被这段教学素材所吸引,展开丰富的联想,我在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时,学生能够欣然接受新的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好地体会故事的中心思想。通过巧用多媒体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和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为目的,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并且做到授之以渔,教会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思维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学的目的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而是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这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必要环节,它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胡玮玮.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金志华.培养初中语文教学想象思维能力[J].课外语文:2014(24).
·编辑 杨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