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芝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8.115
[摘要] 目的 探究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00例设置为该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50例。对常规组与研究组患者分别采取一般护理与整体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6.0%与8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0%与7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十分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整体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4(b)-0115-0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主要以高血酮、高血糖、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1],究其主要原因包括生糖激素出现不适当的增高且胰岛素明显减少等,是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临床并发症,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发展变化较快等特征。若患者不能及时进行救治将可能出现昏迷、休克、死亡等不良情况[2],使得患者的生命安全遭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对该类疾病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十分重要。该研究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给予整体护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00例设置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后疾病均确诊,分析疾病诱因包括感染、胰岛素注射治疗、精神因素等。
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50例。常规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31岁,平均(47.6±5.2)岁;患病时间最长的24年,最短的1.5年,平均(11.3±2.6)年。研究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30岁,平均(48.3±4.9)岁;患病时间最长的25年,最短的1年,平均(12.0±2.3)年。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可比性良好。
1.2 疾病护理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的护理方式,包括告知患者放松心情,积极面对疾病治疗,遵照医生嘱咐服药等。对研究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模式,主要包括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如:术后感染等;依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告知患者相关的健康知识,增加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与勇气等。
1.3 评价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护理效果:显效: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血压恢复至正常状态,pH值在7.3以上;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上述指标明显改善;无效:病情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②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项,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将所有患者的相关资料均严格记录至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研究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6.0%与8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0%与7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临床上较易出现的并发症即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现象,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3],一旦患者出现该类并发症将在短时间内难以治疗并使得患者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表现为其他各类脏器受损等,不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此外,在临床治疗中若补液量过多或者输液速度过快将可能使得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现象,进一步加重患者败血症、感染等病情,为此,对该类疾病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传统护理方式仅仅注重患者病情本身的护理,而对疾病的风险管理、心理辅导、环境因素等均缺乏关注。近几年来,整体护理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护理模式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循证护理等实用性较强的护理模式,并形成生物、社会、心理等护理模式[4-5]。该研究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给予整体护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内容总结如下:①心理护理:该类疾病患者通常情绪较为低落,表现为抑郁、紧张、害怕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逐步建立患者面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与勇气。②并发症的护理:对临床并发症做好预防性护理干预。术后严密关注患者伤口的感染情况,保持患者伤口敷料的清洁,做好病房床单的卫生处理;检查患者伤口是否出现流液、流血等情况;保持患者引流管的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状、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等,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即刻将伤口敞开并给予适量的双氧水反复进行清洗,冲洗干净异物后进行封闭式灌注引流。③健康指导:首先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过度疲劳;其次,告知患者尽量减少腰部活动,就座时应紧缩腰背部位,避免从事劳动量较大的腰背部活动;最后,告知患者应对腿部、腰部进行保暖处理,以防风雨寒热的侵袭等。
该研究将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该护理模式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而采取对症护理,在满足患者基本护理需求的基础上对患者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要求与期望,同时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向其讲解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与患者家属的配合,帮助患者正确看待自身病情,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治疗。
该研究分别对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与传统护理方式,结果表明,研究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6.0%与82.0%,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0%与78.0%,分别比较常规组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进一步说明,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相对和谐的护患关系,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类疾病有了科学的认识,从而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荐采纳。
[参考文献]
[1] 陈星波.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7):944-946.
[2] 杨林霞,梁雪芳,王颖,等.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0例整体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5):93-94.
[3] 巩云霞.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整体护理干预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1):8-10.
[4] 丘露娟.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9):124-125.
[5] 杨冬梅,赵春瑛,张明月,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对策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2015,24(6中旬刊):369-370.
(收稿日期:2016-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