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小敏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积极采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全面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教学方式。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并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以扩展学生眼界,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一、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丰富学生的情感、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丰富学生的写作方式和净化学生的心灵。
兴趣可以让学生自主高效地进行阅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选择学生感兴趣且有阅读价值的阅读材料。具体而言,阅读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且所选的阅读材料要积极向上,要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扩大阅读领域。学生阅读材料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可以扩展到课本之外的名著、周刊、报纸等其他材料,涉及经济、政治、历史等各方面领域。比如,可以让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平凡的世界》《中国民间故事》等名著,让学生了解名著中的风土人情、人物情感变化、风景和人物特征的刻画手法等。这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等是很有帮助的。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非常有效的。比如,教师在讲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这节课的时候,可以预先安排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有关三亚落日美景的图片、音乐、视频或者是文章,让学生充分了解三亚的人与景。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写三亚落日之景色,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之后,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学习教材中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等。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征,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和个性,帮助每个学生养成最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但总体阅读习惯是一致的:首先要在一定时间内泛读一遍,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基本结构和基本思想,然后再精读一遍,认真体会文章中有深意的情景描写和人物刻画,认真揣摩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把作品中的精彩词句和精彩段落都标注出来,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摘抄并进行仿写,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最后要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写读后感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同时也能对自身的写作能力进行锻炼,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联性,并逐渐喜欢上写作。比如,教师在讲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负荆请罪》这节课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进行泛读,掌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故事。然后要求学生进行精读,把握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值得学习的精神品质,并把握文章中精彩词句,比如说“唇枪舌剑”“宽容大度”“负荆请罪”等等。待学生学完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写写自己学到了什么,能不能把自己喜欢的精彩词句仿写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故事及故事中相关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学习文章所传颂的高尚精神品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进行科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征给予公正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这不仅可以让学生逐渐喜欢上写作,喜欢上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还可以让学生放飞心灵,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现自己的个性。举个反例,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发现某些学生的写作角度和观点与常态化的观点和角度不一样时,于是常常采用批判的态度,对学生的作文给予很低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没有看到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这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写作信心,会扼杀学生的创作能力,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因此,教师要进行科学的评价,给予学生正确的方向引导。
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阅读和写作有效契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高庆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分析[J].中小学电教:下,2011(9).
[2]鲁伟红.新课标,新阅读,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1(37).
编辑 姚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