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芳
摘 要:近几年,我国一直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他们交往互动,相互影响,教师有控制教学进度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责任,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参与热情又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以原州区第十小学为调研对象,阐述小学数学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并分析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组织教学、老师、学生、教学方面落实策略研究,从而实现落实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与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
1.概念
课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任何存在或发生教学活动的场所,而狭义只包括课堂和教室,即班级授课所在的场所或地点。课堂这个空间为师生进行互动学习、平等对话提供了场所。
2.特点
小学阶段是少年心理和生理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好奇、热情,但也脆弱、容易受诱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影响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养成习惯的程度,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已有生活经验数学化的过程;(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在操作研究与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能力有限,教学方法单薄
在原州区第十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能力有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不能实现理论层面的知识向具体可操作的教学行为的转变。有些教师突发奇想地把有新意却不实际的理念用于探究活动中,使学生机械被动,“盲人摸象”;有些教师注重探究活动形式的创新,却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有些教学案例远超过学生的可承受范围,学生因难度大对数学望而却步,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
2.学生良莠不齐
随着原州区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疯抢,各个小学学校的生源多而杂,原州区第十小学有的班一个班的学生在智力、学习能力、原有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且班级容量过大使教师无法兼顾全局,无法制定全面的课堂教学设计;整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由于一时间难以跟上教师的节奏,在课后也疏于查漏补缺,对数学产生畏惧或厌烦情绪,丧失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数学成绩很不理想。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1.端正组织教学目标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而非利欲熏心靠学生的高分和升学率博得名利的利益工具。小学教育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自身智力和个人能力的黄金阶段,应坚持教书育人的组织教育方针,关注学生在学校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的提升、个人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关注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的培养,引导他们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计算。“酒香不怕巷子深”,关注学生的能力和个人成长比关注升学率能得到更多。
2.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有效提问和讲授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常规能力,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直观、主动思考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整合学生资源,优化教学方案
针对班级容量大、学生良莠不齐的情况,学校可以根据入学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以区分优劣,每个年级可以分为优等班级和普通班级,并随着教学进度的跟进控制学生不同类班级的流动,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编制课堂教学方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总的来说,小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学校、教师队伍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在以后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总结新的经验,从组织教学、老师、学生、教学方面落实策略研究,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实现落实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陶渊.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15(28):167-168.
编辑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