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流淌在阅读与作文中

2016-05-14 11:45肖清玉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8期
关键词:爱的教育表达体验

肖清玉

【摘 要】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好书呢?我围绕“课外阅读”这一主题作了尝试,以选择《爱的教育》这本书为例,目的是让好书涵养学生的德行,开启学生的心智,濡染学生的性情,并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又由阅读走向生活,将阅读中积累的语言和生活体验中积累的素材,进行提炼,内化为学生的一篇篇作文。学生阅读《爱的教育》,经历了从读到思,从思到行,从行到言,从言到写的心路历程,他们的心灵得到洗礼,阅读和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爱的教育》;师生;共读;体验;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围绕“课外阅读”这一主题,我校语文组进行了《阅读伴我成长》《经典诵读提高学生多种能力的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龄段推荐不同的经典读物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在此基础上每学期精选一本课外书指导学生细读。下面我以指导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为例,谈谈个人浅见。

一、师生共读,感受爱

威·亚历山大说:“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因而,我们要求学生精读的课外读物,自己要先读,充分了解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故事内容、表达方式及写作意图等,随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阅读。每学期开学初教师都要组织学生召开一次图书推荐会,推出本学期阅读的书目,然后选择其中的一本书重点指导。本学期,五年级的语文教师和全体学生共读《爱的教育》这本书,人手一册,每天读一个故事,每周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写一篇读后感,每周利用一节早读课交流读后感,并通过手抄报、黑板报、故事会等形式展示读《爱的教育》的体会和收获。

文字有温度,字字暖人心,句句传爱意。在师生共读,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故事中的老师和父母循循善诱是成年人学习的榜样,他们善于引导孩子们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故事中的孩子们真诚友善、互帮互助、勤劳能干、善解人意、勇于认错、敢于当担、爱国爱家等美好心灵深深地打动着读者。师生读完《爱的教育》受到了正义、真诚、善良、博爱等人性美好感情的熏陶。

二、体验生活,践行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人陆游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学生读着《爱的教育》,书中父母子女间的亲情,老师学生之间的深情,同学朋友间的友情,确实触动了他们的心灵。倘若学生只是将“爱”挂在嘴边,停留书本,学生读书的收获就太有限了。教师引导学生读这本书的目的更希望学生将“爱”付诸于生活实践。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确,学生每天读《爱的教育》,与故事中的人物谈话,每个人物的一言一行不知不觉地感化着学生的行为。班级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教室墙角挂着的好人好事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同学们做的各种好事:有在校内互相关爱的,有在公共场所主动助人的,有邻里间和谐相处的……每天都有新内容。许多家长夸孩子更懂事了,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学习更加自觉,能主动帮助身边的人。可见,爱的种子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生根发芽,逐渐成长。

三、真情告白,表达爱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运用得好不好,在于得到的语言知识的确切不确切,在于能不能把语言知识转化为习惯,经常实践。”读完《爱的教育》,为了解学生的读书效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在读书汇报课上做了尝试:

1.学生畅谈书中最喜欢的人物和最令人感动的语句。说最喜欢的人物,了解学生对这本书的理解程度,看他们是如何看待书中的人物;说最令人感动的语句,了解学生感受最深的地方。在阅读交流中感受人物形象,积累语言。

2.学生把写在“读书采蜜集”里的读后感与同学分享,学习运用语言。如一位学生在“读书采蜜集”里写道:“读着《穷人》一文,我的心在澎湃,久久不能平静。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面对着眼前的这封信,就像听着父亲的教诲。我想,也许你们正过着童话般的生活,可是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却有吃不饱,穿不暖的人。人间需要真情,正如那首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请伸出我们的双手,帮助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人,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做幸福的主人吧!”

3.学生交流生活中爱的故事,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生接二连三地讲述着父母和老师爱他们的故事,也不忘说自己爱他人的故事。他们那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表达,感动着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种种表现暗示他们的思想、情感、语言已经有了一定量的储备。于是,课末,教师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课后把自己最想说的爱的故事写下来。

四、笔下生情,播撒爱

叶圣陶先生说:“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这句话揭示了人写作的心理活动规律。小学生作文是他们稚嫩心灵的写照,是他们对客观世界初步认识的再现,是他们真实情感的流露。学生经历了读《爱的教育》,受到人性美的熏陶;把爱付诸生活,感受爱与被爱的幸福;把爱的故事尽情倾诉,体会到了表达的快乐。因而,学生情动辞发,,写下一篇篇饱含真情的作文。

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使人容颜焕发,青春常在;爱让人心潮涌动,热情澎湃;爱令人经络疏通,忧愁不在;爱使人学业有成,精神百倍。我们的教育,说到底就是有“爱”的教育,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爱,爱什么,怎样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本之木,是无源之水。也正因为教育有了爱,学生说话、写作文,才能说真话,吐真情。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23

[2]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1—233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41

[4]叶圣陶著,周益民编选.《怎样写好作文》——叶圣陶谈语文教育[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198

猜你喜欢
爱的教育表达体验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爱在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