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建构重要概念的教学策略

2016-05-14 22:24许林燕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策略

许林燕

摘 要:该文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阐述运用列举事例、建构模型、科学实验、概念图等策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进而建立概念体系,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课程标准;重要概念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9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59

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2011年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列出了50个重要概念,并以概念内涵或命题的方式进行了科学表述。在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学活动不应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而要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并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为学生能够在新的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①。”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凸显重要概念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然而,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于重要概念的学习普遍感觉课上易懂、课后易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生物学概念众多,有的概念比较抽象,有的概念比较复杂,有的概念比较零散,这些影响着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由于生物学科是一门会考学科,生物学科的分数并不纳入中考总分,所以,生物学一直被冠以“小学科”“副科”的称呼,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

如何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掌握重要概念呢?在课程“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其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以促成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活动,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立足于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尝试采取适切的策略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

一、列举事例,深化重要概念

实践表明,概念的形成往往需要大量丰富而有代表性的事例来支撑,由大量事例支撑的概念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些事例就是例证法,形成概念的例证包括正例、反例和特例。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概念内涵的信息;反例强调了最有利于辨别概念内涵的信息;特例突出了最有利于拓展概念外延的信息②。在教学中,如果能合理运用例证来说明概念,支撑概念,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概念的准确认识和灵活应用,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显著的。

例如,学习“反射”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小小的游戏:正反口令。让学生感受人的每一个活动,无论是简单的活动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协调完成的,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接着,向学生呈现反射的科学表述:人体或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然后,让学生根据概念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反射?①草履虫趋利避害;②含羞草遇到振动时叶片会合拢;③皮肤流血后血液会自动凝固;④鸟听到枪声会飞走;⑤听到上课铃声走近教室;⑥婴儿有了尿意就排尿。通过对①②③的反例分析,说明反射必须通过神经系统完成;通过对④⑤⑥的正例分析,说明引起反射的刺激有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且发生的反应是有规律的。

通过对正、反例的分析,突出强调了反射的3个构成要素:第一,反射必须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第二,反射需要有各种刺激;第三,发生的反应是有规律的。通过对正、反例的分析,不断修正和完善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二、构建模型,剖析重要概念

模型是对认识对象原型本质特征的直观化与简单化的描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③。生物学上构建模型常见的有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三种类型。很多微观的、难以理解的知识或概念,如染色体、DNA、神经元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这些抽象概念的学习通常比较困难。如果通过建立各种模型,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和结构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相关的知识或概念掌握情况就会好很多,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有效的。

例如,在学习“肾单位”概念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肾单位的理解,利用橡皮泥、红头绳等自带的材料,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肾单位的物理模型,比一比哪个小组最能通力合作,构建的模型最能体现肾单位的本质特点。然后,分组展示肾单位模型并在模型上介绍肾单位的结构。学生展示完之后,以模型为原型,进行以下讨论:①肾单位与肾脏间的关系?②肾小球是如何形成的?③肾小囊和什么相连?④肾小管和什么相连?肾小管外面有什么,从哪里来,又汇集到哪里?⑤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中分别流的是什么血?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生对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教学中,运用模型展示概念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和发展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抽象思维,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三、亲历科学实验,验证重要概念

郑春和曾指出,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科学研究的原始资料,“以科学家的身份体验概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运用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分析和处理资料,从中归纳出概念的关键属性,从而习得相关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概念的形成涉及到许多经典的科学实验。因此,学习这些概念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亲历科学实验,亲见实验现象,验证和形成生物学概念。

例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要帮助学生形成“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重要概念。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其中涉及到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和场所四个方面,需要通过四个探究实验归纳和提炼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图1)。在教学中,可以以实验为“脚手架”,组织学生通过下面4个探究实验抽象出相关概念性知识,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深刻的。

四、列表比较,辨析重要概念

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有很多字面相似、含意相近或属性相关的概念,容易对学生的学习造成混淆。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教学中,区分这些概念的有效方法就是把这些概念放在一起进行列表比较。比较是形成概念过程中的逻辑方法,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它既能使学生直接感知生物的特征,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又能使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因此,在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及时地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有意义的。

例如,植物的“呼吸作用”和 “光合作用”是生物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列表比较(表1),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揭示概念之间的本质,全面地掌握相关性的概念性知识。

五、绘制概念图,梳理重要概念

概念图可以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以一种图示的方式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它是用视觉再现知识结构、外化概念和命题的一种方法④。它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其中的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领域的各概念,连线则表示节点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如果将这种表征知识的形式应用于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把握某个知识领域的全貌,更好地理解概念的上、下位关系;有利于学生将已有的概念或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梳理和展示各类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要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的主要类群”重要概念时,植物的类群主要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这五种植物类群,知识点众多,且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迫切需要理清这些概念及其关系,这时可以利用概念图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把相关的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对概念进行梳理与整合,建立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及归纳能力。具体的做法如下:

首先,多媒体展示常见的几种代表性植物,如桃、银杏、贯众、葫芦藓、水绵,围绕概念预设一系列梯度性的问题,通过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来诊断和纠正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接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尝试构建这五种植物类群的概念图解,允许学生依据不同的理解,绘制出不同的概念图。最后,通过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不断补充和完善概念的概念图(图2)。

初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概念繁多,教师对概念的教学往往会出现过深过浅、过宽过窄、过抽象等现象,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就会出现模糊不清、掌握不全、理解错误等问题,这样的教与学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仔细分析教材,理清生物学重要概念与一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重要概念开展适宜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和动口过程中体验和理解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实现对概念的准确认识和深层理解。

注释:

① 汪忠,刘恩山.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② 吴成军.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如何体现概念的传递、形成和转变过程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4):66-73.

③ 朱晓燕.概念模型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生态系统结构”一节为例[J].生物学教学,2015(5):14-16.

④ 徐洪林,康长运,刘恩山.概念图的研究及其进展[J].学科教育,2003(3):39-43.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学策略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十年课改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