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6-05-14 11:44李佳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李佳

摘 要:人的思维起源于问题,没有疑问,思维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主动提问的情况并不多见,缺乏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他们的思考,引导他们提出问题,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17

在教学活动中,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者有疑惑的问题,进而引起他们心态的变化,进而驱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可以说,问题意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起点,是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保证。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是问题意识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一、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要成为数学课堂的组织者,要成为学习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开展教学。

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表明他们主动投入到了学习中,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生推到课堂的主体地位,自己则要从高高在上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学活动的支配者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自己的教学,要相信他们的学习潜能,要学会倾听学生、善于倾听学生,并积极面对学生的问题,平等对待每一个提问的学生,这样能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能够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在数学学习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大胆提问、主动探究新知,在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生虽然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可是由于年龄较小,课堂学习中有害羞和胆怯心理,常常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缺乏主动提问的意识,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压抑感,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形成问题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有知识的传递,还要有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二者相互协调、相互结合,才能够打造高效的课堂。师生间的积极的情感交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借助风趣幽默的语言、恰当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等辅助教学,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愿意与老师亲近,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样宽松和谐的课堂中,学生会发现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他们的问题意识得到了体现。其次,创设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小学生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非常在乎老师对自己的看法,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当使自己的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对于学生的提问要积极回应,即便他们提出的问题没有多大研究价值,也要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能够在课堂上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学生每次提问都能够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并会以这种和谐、民主、平等、放松的心态展开深入的思考和学习。

三、引导学生在观察和自主学习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有可能是新的数学内容引起的,也有可能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引起的,教学内容是固定的,而且大部分内容逻辑性较强,缺乏趣味性,仅靠内容本身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学习时也不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多观察、多思考,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观思维,并引导他们找出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不同处、矛盾之处,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另外,教师在授课前要让学生自学,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自学都是在求知欲的推动下开展的,而求知欲又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在了解和熟悉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让他们根据自学的内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而且要通过这些问题,把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学生经过自学和思考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叫百分数?2.百分数和原来的分数一样吗?3.百分数有什么用处?这样的教学安排,调动了大多数学生求知欲,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随着问题一个个妥善解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顺利地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问题意识也得到了锻炼。

四、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必要手段,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许多抽象的内容较难理解,尤其是对数学概念的学习,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来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或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准备一些长度不同的小棒,让他们通过用不同的小棒来摆三角形,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怎样长度的三根小棒才能摆成三角形呢?2.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研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学生在交流与探讨中发现: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只有具备这样的特征的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原本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他们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进而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林振华.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师,2015(33).

[2] 陈炜丽.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上,2014(12).

[责任编辑 赵景霞]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