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志锋
【关键词】 化学教学;实验;创新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8—0112—01
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概念、巩固知识、获得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学习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中学化学教材为依托,创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设计新颖、直观、科学的实验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直接得到做化学实验的刺激动因,强化感知,在不违背科学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某些实验进行创设、改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问题,自觉地去实践。
1. 创新实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化学实验情境,就是指从学生未曾接触过的装置、操作或其他不同角度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对此常感到陌生、好奇。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适时创设难易适中、梯度合理的系列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激发学生的思考欲、创造欲,诱发其创新思维意识。
例如氨分子扩散实验,若改为分别将盛有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小烧杯用大烧杯罩住,观察颜色的变化。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盛有酚酞试液的小烧杯中的溶液颜色就会变红,这种变化很快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热情,勾起学生无穷的遐想和猜测,这就为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形成了依据。再比如,在制取Fe(OH)2的实验中,尽管学生对制取实验中的现象比较熟悉,但不知道许多因素对该实验的影响。课堂教学中我可以把该实验设计成各种新情境,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长久放置的有什么影响?改用FeCL2、Fe(NO3)2可以吗?长滴管为什么伸到液面以下?不经处理的NaOH溶液对沉淀颜色有什么影响?如何检验放置后的沉淀中有三价铁离子?要使白色絮状沉淀停留长一些,如何改进该实验等等。
这种创设问题情境拓宽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通过演示实验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可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化学知识,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如通过对化学实验能采用的方法、仪器和药品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筛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
例如,在做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的实验可以如下创新,利用废旧的日光灯管,约40cm长,在等长的透明胶带纸上紧贴润湿了的pH试纸,放在灯管内,然后在灯管两端分别塞上蘸有浓氨水、浓盐酸的棉花团和塞子,观察氨与盐酸的反应。改进后的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观察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的实验现象,而且可以看到气体的相对运动速度,气体的酸碱性等,最后让学生将改进的实验与书本上的方法比较对照、分析对比,并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改进方案。
通过以上的改进,可使仪器本身造价低,装置简单,同时节约了药品。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多方面训练学生良好思维活性和人格倾向,使学生能独立、自觉地运用所给的条件,并作出新的变化和组合,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最佳途径。培养学生灵活的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欲和创新热情。
3.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堂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从这个角度提问,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使课堂中的创造性教学和课外的创造性活动、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合力,让教育一改传统的封闭式为开放式,把教学与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指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去操作,形成一种创新的思维空间。如学了物质的沸点后提出为什么在有冰雪的路面上撒上些盐,冰雪就容易融化?酒精的凝固点是-117.3度,而冬天烧火锅用的固体酒精,它是如何制成的。学生学完有关章节后安排一些实验,如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用pH试纸测定家中的食盐水、食用醋、肥皂水的pH值等。
生活中看上去很简单的问题,真正解决它要用到较深的化学知识,可以说这一个个的问题正是学习的持续动力,它不仅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和勤于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教学中,除了充分发挥上述三个方面的作用外,消除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如盲目心理、依赖心理、定势心理、应付心理、畏惧心理和玩闹习惯等。教师应在实验前充分分析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的原因,及时发现问题并适时正确地做好引导和转化工作,在实践中多锻炼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学生在实验中良好心态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