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拓展性课程需解决的“三问”

2016-05-14 10:05刘永永
中国教师 2016年8期
关键词:三问课程内容素养

刘永永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目前,拓展性课程建设已经成为中小学校课程发展的热点命题。拓展性课程是指国家基础课程之外的学生可以选择修习的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全面而富有个性的未来人才。但拓展性课程对多数基层学校来讲都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需要解决的困惑很多。为了实施好拓展性课程,我们必须弄清楚以下三方面

问题。

一、课程内容:是“有啥补啥”还是“缺啥补啥”

实施拓展性课程为了什么?这是首先要弄明白的问题,否则我们走了很远,却不知道要走向哪里,走着走着就会忘记出发的目的。拓展性课程就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学生学一门自己喜欢的拓展课就是发展个性了吗?个性发展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没有清楚课程开设的目的,学校拓展性课程开发就会成为“教师有什么就开什么”。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录制一档节目,国内12名学生是即将被清华、北大录取的优秀学生,美国的12名学生是总统奖的获得者。节目组要求大家制订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中国学生首先阐述,他们从历史入手到咏叹茶马古道,然后伴奏弹唱,对主题一笔带过。美国学生从教育、饮水、医疗等细小的实际问题入手,做什么,怎么准备,预算到几元几分,整个计划拿来就可以实施。报刊评论说,“当中国孩子该立足实际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在吟诗弄赋,在实际问题的外围不着边地轻轻飘浮”。

这个案例讲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国孩子和培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国孩子的差异。拓展性课程是重蹈覆辙,还是要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科素养”为目标?答案不言而喻。国际上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表明,教学的根本诉求是素养或能力,而非单纯知识点的堆积。拓展性课程内容应该填补国家课程不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需求。

为了拓展性课程真正着眼于学生发展,我们必须引导教师研究学科素养内涵,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拓展性课程内容设计。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学生缺乏探索精神、艺术和体育等特长。于是,学校以“能力素养”为价值取向,根据课程目标,筛选出了“生活问题”“科学探索”“艺体技能”三大类37门选修课程。例如,生活类的有法制达人、我是小厨娘、编织、刺绣等课程,探索类的有未来机器人、星空探秘、航模、车模等课程,艺体类的有名著演绎、创玩创想、未来球星等课程,每门课程都能够从多维度设计学习内容。当然,每所学校开设拓展性课程时,都需要在一个目标规范下进行甄别,要做到以学定教,不能是随随便便的拿来主义。只有这样,拓展性课程才能真正弥补国家课程的缺陷,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使课程内容从“有啥补啥”走向“缺啥补啥”。

二、课程理念:是“高档超市”还是“批发小店”

拓展性课程与国家基础课程相比,选择性是它的个性。选择拓展性课程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高度自由的选择,就像走进高档超市一样,你尽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商品,也可以一样也不选。第二种选择方式是分层选择,在有限的商品面前,引导顾客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就像走进批发小店,你是在有目的地批发和零售。我们理想中的课程选择,应该是把学生带入高档超市,任他们尽情选择,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全凭自己的喜好选或者盲目跟着别人选,某些商品供不应求,某些商品无人问津,甚至会造成有些孩子选不到课程。因此,在拓展性课程实施的初级阶段,学校应该把学生带入“综合型批发小店”,引导小学生分层选择课程,这样一来,既有“批发商品”可以保底,又能达到“零售商品”的个性选择。

为什么分层选课有优势?首先,小学生缺少主见,他们的选择行为容易受其他同学的干扰,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其次,小学生不能理解拓展课的教学目的,需要教师分析解读;再则,每门课程都有名额限制,通过班主任引导,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选到课程;最后,课程选择时间缩短,提高了学校拓展性课程的编班效率。

分层选择怎么操作呢?第一,选择原则是合适,合适自己的课程才是最好的。自己喜欢的课程是一种合适,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或者能够弥补自己缺陷的也是合适的课程。第二,分段选择。选择前,学生需要对自己有所了解,对课程有所了解,否则就是盲目跟风。小学低段学生处于自我无意识状态,不具备自主选择能力,高段才完全具有选择能力。因此,自由选择课程放在中高段比较可行。第三,选择一定要有结果,分层选择是教师指导下的选择,可以调控选择方向过于集中的问题,保证每个人都能选到课。

仍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为了体现拓展性课程的选择性理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校建构了拓展性课程“综合批发超市”,即两大课程类型:以培优为目标的21门社团课程和适合零起点学生的41门拓展课程;两类课程实施形式:校内班级授课制和校外社会实践。在指导学生选择课程的过程中,四门校本课程“小小银球”乒乓课程、“木偶情”综合实践课程、“汝湖艺苑”书法课程和经典阅读课程,作为省市特色项目,引导每个学生选择参与。37门教师设计的个性课程,教导处按课程门类分解到3~6年级,每个年级开设7~8门,每门30人以内。中高段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选择,统筹报名,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选到合适的课程。

实践证明,要体现拓展性课程的选择功能,丰富课程门类、形成课程体系是前提,没有“课程超市”,学习内容就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课程分层是基础,拓展性课程中普及性课程和自选课程能够同时具备,保证每个孩子都能选到学习内容。选课指导是重点,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年龄特征进行选择辅导,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选到一门称心如意的课程。

三、课程评价:是“自由驰骋”还是“管制测速”

作为课程管理者,学校仅仅开设许多拓展性课程是不够的,后续的课程评价也要跟上,没有评价的课程是不完整的课程。在教师自由实施拓展性课程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测速限载”,即需要适当的评价。只有通过进行课程评价,教师才能明确目前正在实施的拓展性课程是否达成了当初预定的课程目标。

拓展性课程评价就是对拓展性课程进行价值判断,提升教学效果的行为。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拓展性课程内容的探索才刚刚起步,实施课程评价难度确实很大。但是,评价始终是课程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与课程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要素同步规划。也就是说,学校在设计课程时,评价也应该列入其中,而不能到期末才考虑评价。

拓展性课程评价应该遵循“诊断,促进,提高”这个发展性评价的价值取向,主要做好三方面的评价工作:一是对课程评价,即学校考核组对每门拓展性课程实施效果的综合评定;二是教学评价,就是学校对教学成果的价值进行评定;三是学业评价,即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鉴定。评价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一般可以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做到评价指标全面、评价方法灵活、信息收集多元、评价反馈及时。

学校应该把拓展性课程评价当作课程实施的重点研究项目。拓展课程实施初期就要制定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学业评价三个方面的实施方案,成立由教师、家长、学生组成的考核组,按课程类别进行分层评价。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对乒乓球、书法、木偶摔跤、经典诵读这四门普及性课程的评价,主要通过乒乓球赛、书法节、艺术节表演、诗词诵读赛等活动来进行。对于37门个性课程评价则采用教学成果展评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和学业评价在最后一节课统一进行。教学评价由行政人员和教师担任考核官,主要包括分组听课定级、现场展示、学生满意度测评三部分。学业评价是教师利用学业评价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诊断的一种评价方式,指标涉及态度、出勤、纪律、能力、迁移等维度,采用学生自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每次评价结果均以书面建议的形式反馈给教师和学生。通过三个维度的评价,学校能够深入了解拓展性课程实施情况,以便作出适度调整,也可以让任课教师和学生及时发现不足之处,避免拓展性课程的教和学过于自由,没有目标约束。

总而言之,作为学校管理者,面临拓展性课程的挑战,不仅要有驾驭新的课程形态的信心,还要有创造新的课程体系的勇气。通过解决课程实施中的一个个难题,使学校不但能够顺利开设拓展性课程,并且能不断提高课程品质。任课教师好比是驾驭课程的司机,既要驾驶好国家课程,又要驾驭好拓展性课程,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崭新的舞台。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赵彩侠

zhaocx@zgjszz. cn

猜你喜欢
三问课程内容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公文办理须“三问”
阅读教学不可绕过的三问
指导阅读“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