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燕霞 刘明哥
【摘要】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究其原因依旧是封建家长制对男女自由婚恋的迫害。在这个爱情悲剧里,陆母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她对悲剧的形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在那个女性几乎没有发言权的男权社会,唐婉被无情逐出似乎无可厚非,但同样作为女性的陆母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那就是封建社会里不可替代的母权。
【关键词】母权;女性话语权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向来因其气势磅礴的爱国诗作广受赞誉,然而《沈园二首》的凄迷婉转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位铮铮铁汉的侠骨柔情。“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用最悲伤的文字记录了当时唐婉带给自己的最美妙的爱情体验。然而,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最终是在家长的阻止下破灭了,这出爱情悲剧实则是封建家长制横行跋扈结出的恶果。
一、成也“高堂”,败也“高堂”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年轻男女是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力的,“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的传统由来已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其婚姻制度的真实写照。陆游与唐婉的爱情就是在这种婚恋框架中开始并结束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种婚恋制度背景下,陆游与唐婉在起初还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们最初的结合是正确的。陆游出身书香世家,唐婉也是官宦之后,唐婉凭借其知书达理的性情备受陆母青睐。婚后二人情爱弥深成为封建包办婚姻制度下难得的幸福伴侣。所以陆母作为封建家长,高堂之上同意将唐婉娶回家做儿媳,这对陆游而言相当于得到一把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在后来陆游与唐婉能够举案齐眉,陆母也算是功不可没。
在古代中国的意识领域统治里,考取功名成为读书人的唯一出路。陆母自然希望儿子能够在官场上大展宏图光耀门楣。然而,此时陆游刚与唐婉成婚不久,正处在新婚燕尔之时。陆游平时填词作诗,唐婉也能与之你唱我和,相映成趣。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陆游也沉醉在这种温柔乡里,忘却了肩负光宗耀祖治国兴邦的责任,这一切都被陆母深深地看在眼里。陆母坚定地认为是唐婉过于“聪慧”耽误了陆游的学业,正因为唐婉过于柔情万千才使得陆游留恋在温柔乡不知往返,所以最后陆母勒令陆游与唐婉离婚。陆游与唐婉离婚这件事在宋代陈鹄《耆老续闻》卷十、周密《齐东野语》卷一里都有记载。刘克庄在《后村诗话》里面说道“二亲教督甚严,……恐其堕于学也,教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周密《齐东野语》中记载唐婉“弗获于其姑”。其意总体来讲都是婚后唐婉的行为没有得到陆游的父母认可,他们担心陆游长期沉浸在儿女情长之中,荒废了学业,所以强迫陆游与唐婉离婚。后来陆游游览沈园,在沈园偶然与唐婉夫妇邂逅,旧人相见分外尴尬,陆游留下了千古绝唱《钗头凤·红酥手》,唐婉随后另作《钗头凤·世情薄》与之应和。
我们说成也“高堂”、败也“高堂”,是因为陆母一直游离在陆游与唐婉的世界里。无论是相识、相知,还是从结婚到最后的离婚,陆母从来没有远离过此二人的生活,且一直在这二人中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陆游人生大事的抉择上,她可以发放金牌令箭同意陆唐二人成亲,又可以擅作主张勒令二人离婚,这无一不体现封建社会里母权的至高无上。
二、封建社会中的女性话语权
1、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女性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她们几乎是游离在正常的社会需要范围之外的,她们长期被父权、夫权压制着成为男权社会里男性名副其实的附庸品。在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封建社会中,却要求女人“从一而终”,还标榜“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论,《列女传》就明确地要求“好女不侍二夫”,即便丈夫多么行为不端,女子也只能默默隐忍,正所谓“夫有再娶之义,女无二适之文”。在男尊女卑的社会格局中,女性被束缚在如此复杂、压抑的框架里,这必然导致女性地位低下,话语权的缺失。中华上下五千年,虽然在不同的朝代统治阶层对女性的束缚有所放松的趋势,但整体看来女性话语权还是长久被压制的。社会制度与大众舆论严格控制监视着女性的一言一行,女性不仅在身体上长期遭受迫害,其精神也被长期禁锢在一定的范围内。“女人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处于边缘,她们既没有受教育的权力,也没有政治权力,因此没有话语权。”在那个话语权被剥夺的时代,女性一直过着最苦闷的生活,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以及行为规范中都有所表现,尤其是在后来的文学作品里得到突出的反应。
2、封建社会里至高无上的母权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由来已久,但翻阅历史旧事,我们发现有一类女性却是可以超越这种束缚的,那就是母亲。在古代中国虽然没有女权,却有母权。中国历来有“母凭子贵”的说法,产子意味着女性身份地位的改变,可以看作是女性生命里的又一次转世投胎。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历代统治者都倡导以孝治天下,所以敬畏高堂是一种美德,甚至是一种命令。这样一来,这类女性不仅在家里拥有了话语权,同时还被赋予了管束子女、甚至施法号令的权力。
母权的神圣不可侵犯从古至今都有记录,无论是历史史实还是文学作品都有具体记载和反映。在中国封建专制王朝统治时期,“垂帘听政”就是彰显母权的最有力的证据,封建王朝中,女性诞下儿子成了母亲,其身份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现象在皇室中表现的尤为显著。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通过母权膨胀逐渐扩大到政治膨胀,最后甚至称王称霸的女性的。例如汉高祖的皇后吕雉、唐朝武则天、清朝的慈禧太后,她们都是通过母亲这个渠道最后走向了权力的最高峰。在女性地位如此低下的时代,她们竟然可以成就如此伟大的人生,我们不得不叹服人类、社会赋予母亲的强大权力。除了史实记载外,文学作品中也反映了母权的强大。汉代名作《孔雀东南飞》就是一个优秀的例证,这个故事从侧面却体现了封建社会里母权的不可违逆。故事里焦刘夫妇本来恩爱有加,刘兰芝谨尊妇道、“勤心养公姆”是一个贤妻贤媳的形象,但却无故被焦母嫌弃被逐出家门,最后二人双双自尽酿成悲剧。在这个故事里,兰芝处处礼遇却仍遭婆婆嫌弃,而焦仲卿的苦苦相求却惹得母亲“槌床大怒”痛骂儿子“助妇语”,无奈之下只好谨尊母命与兰芝离婚,由此足以见得母权的强大无比。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崔母自己大放厥词说谁能解除其全家的危难就将莺莺许配给谁,张生救其家于危难之中,但却遭崔母反悔并且从中横加阻拦,在这里她也是莺莺婚恋的掌控者;清代巨著《红楼梦》中,贾母也因贵为母亲而威风凛凛,她是贾府帝国的大独裁者,所有人都要受其管辖,大观园中贾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文学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表现,文学客体即人的心灵”作者如此运笔体现出封建社会中母亲地位的至高无上,彰显了母权的威力。
母权的强大与我国历来的思想统治有关,主其主要理论支持是我国的孝文化。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着力强调并标榜了孝道,《孝经》明确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道作为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贯串我国整个封建王朝。母权的强大就是孝文化繁衍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波伏娃. 女性主义伦理思想研究[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1.
[2] 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1.
【作者简介】
路燕霞(1988—),女,河南安阳人,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刘明哥(1991—),男,河北唐山人,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唐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