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艺术浅探

2016-05-14 17:56段绪芳
人间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联系新课程标准

段绪芳

摘要: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以往历史教材以年代为顺序,以朝代为基准的陈旧模式,构建了全新的学习主题式的课程体系,改变了原有课程中"繁、难、偏、旧"的现象和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历史教学应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注重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形象性与情感性;联系;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64-01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构建了全新的学习主题式的课程体系,现了时代精神,大力倡导人文主义精神、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观念、国际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点。新课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性和认知水平,减少了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教师教学艺术的高度体现,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的一堂课,它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

初中教师面对的青少年对理性的历史知识和概念缺乏兴趣,更愿意听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讲历史人物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加深记忆。如讲八年级(上)《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的“火烧圆明园”子目,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 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 ,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更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怎能不记忆深刻呢?

二、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联系,应该有五个方面: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联系。2、一堂历史课知识的内在联系。3、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4、历史与现实的联系。5、历史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前三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两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关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生活中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得到了提高。关于历史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如讲《活跃的学术思想》一课的“孔子”子目时,把它与本期语文上学的《〈论语〉十则》联系起来,我让学生不看书自己介绍孔子的生平,并让学生背几则孔子的名言,这让几个语文成绩好而历史科成绩较差的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八年级(上)《红军长征》一课学习结束后,我重点利用了音视频资源,组织学生看了文献纪录片《长征》(今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她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那段历史,刻画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王稼祥等历史人物,叙述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理解和体会长征的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历史课件、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互联网的历史教育网站进行多媒体教学,采用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学唱历史歌曲、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形式进行教学。如《红军长征》一课学习结束后,我组织学生开了一个“长征故事会”,并教同学们学唱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和《七律长征》,学生在歌声中体会到了毛泽东同志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以及红军战士们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革命壮志和豪情。让学生在歌声中加深对抗日战争部分知识内容的理解,在歌声中体验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要有好的历史课堂评价形式

不少历史课缺乏评价,即使评价,也是简单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评价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几种形式的评价:

1、教师及时的语言或肢体动作评价。在学生进行活动和回答问题时,教师采用鼓励性和肯定性的语言和动作(微笑、点头、鼓掌),对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不正确的情况,不全面否定,而是找出其中有益的地方加以肯定。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更敢于回答问题,参与活动。

2、学生自我评价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的历史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进步、成果以及不足等加以记录,通过自我评价,对自己历史学习的特长及不足等状况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认识学习目标以及控制学习进程,增强历史学习的责任感

3、 测验法。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进行数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是历史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评价形式。测验的形式应多样化,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形成性测验,就可采取自主测验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命题、编制试卷、组织测验、评价总结,使历史测验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总之,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历史教学效果做出科学的解释,使评价不仅能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联系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