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凯
摘 要:在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已经经过了多年的探索,现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于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来说,目前其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首先对现阶段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构建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策略,望采纳。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院校
中图分类号: C9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162-2
0 引言
我国高校持续扩招,院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符合社会企业的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教育领域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提升我国教育实践化水平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加强对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现阶段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院校自身办学目标不断明确的背景下,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改善,但总体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太适应,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人才培养目标差异化不够明显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对人才培养方法以及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工商管理类专业具有较为广泛的基础,专业特色不像其他专业那么明显。这导致现阶段很多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体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这种无差异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结构与企业需求发生偏差,在就业过程中难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理论运用水平,实践能力差也成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1.2 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中职业化特征不够明显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向着职业化培养方向进行,但是由于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明显的差异,导致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职业化特征不够明显。一方面,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设计中,尚未体现人才培养目标下职业化应用型的要求。大多数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都是千篇一律的知识结构,缺少专业性强、针对性高的实践教学,甚至一些院校没有安排实习环节。还有一些院校尽管具有实习环节,但大多数流于形式,造成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性差的现状;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方面,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够,导致教学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学生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不能形成良好的体系,与职业化培养目标差之甚远。
同时,在教学总体安排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资源等,导致工商管理类专业学期实践、社会实践以及实习等环节往往流于形式,教学安排不能有序进行。
1.3 人才培养方式单一
很多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能够开拓创新。在专业教学中,课堂教学为主体,甚至是专业教学的全部,导致院校教育活动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教材作为唯一工具,课程中“照本散”现象较为严重,几乎不能给学生留下自习的时间,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尽管在院校发展过程中,各个院校中都配置了专门的实验室,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往往以管理软件模拟为主,和企业真实的运营具有较大的差别。加上目前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材都是引用重点大学或国外教材,很多教学理论和地方院校教学存在差异性,这对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也造成严重的影响。
2 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构建
2.1 明确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院校本学的定位,将工商管理类专业定位为培养特点鲜明、个性突出、专业性强、能够提升社会发生的人才培养基地。另外,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企业需求为依据,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2.2 不断优化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设置必修课以及选修课体系,其中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以及公共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等,选修课则由多个和工商管理系统知识相关的专业模块组成。设置公共基础课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掌握最为基础的工商管理学内容;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工商管理学科领域中的基本知识,锻炼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主干课设计母带在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而设置选修课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拓展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
另外,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更新,及时补充新的专业知识,注重专业知识的相互配合,主义工商管理课程与其他专业的衔接问题。
2.3 建立有效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这对于促进职业化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职业化培养为基本导向,建立以专业课程实践、实训以及实习相结合的实践培养体系。在课程实践方面,应该保证实践教学在整体的教学阶段所占比例不少于30%,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课堂实践的时间;在学校实训方面,应该充分运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采用模拟实验、调研考证、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综合性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习方面,通过建立有效校外实习基地,或加强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校外实习提供有效的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创业实践活动。
2.4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将大量的教学信息动态化、直观化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另外,在教学考核评价过程中,也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采用开卷、闭卷考试、论文、课程设计、实习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提高。
3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同步性,必须能够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满足企业发扎的需求。针对现阶段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课程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实践性,采用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为社会培养出职业化的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邢淑丹.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5,21(2):144-145.
[2] 李福胜,韩东,孟向霞.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2016,21(2):99-100.
[3] 牛晓萌.基于素质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92):52-53.
[4] 宁庆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4,16(9):133-136.
[5] 陈冲.浅析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J].科学导报.2014,21(2):78-79.
[6] 王睿.基于就业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4,17(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