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斌
摘 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实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形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本文从教师自身知识准备、实验要素和学生兴趣的激发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师研究的问题,下面谈此观点,仅供参考。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
在教学中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实验,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其独特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1.教师要有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知识;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亲手实践。2.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通过不断学习,使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3.有钻研和创新精神;对疑难实验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改进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教学实践。4.积极参加针对物理实验中对实验的设计,测量操作技巧、改进方法及排除故障的创造性能力,实验考核的命题能力等研讨会,提高自身素质。
二、利用实验史实和事例激发氛围
在实验教学中:1.对物理史上著名实验介绍。如《科学之旅》中介绍了“伽利略对单摆的探究”从而发现“摆的等时性原理”,并根据这个原理制作“机械摆钟”。展示科学发现过程目的是展示科学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2.介绍典型物理实验事例,培养创新意识和欲望。如教学凝固后,介绍“姆潘巴”现象及其发现过程,同时介绍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的片段:上海某中学三位学生在物理教师指导下,经历几个月,做了上百次实验,获得上万个数据,最后论证“姆潘巴”现象不存在。学习他们敢于质疑,有实验探究的精神,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激发创新氛围。
三、实验教学中需要强调注意事项
动手实验是学生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教师在实验前强调实验室规则和要求:1.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2.按小组坐好,不得乱动器材;3.实验时不能大声喧哗;4.实验完成后将器材摆放整齐,经检查后方可离开;5.不能将器材带出实验室,如有损坏及时说明。另外,带有危险性或损坏性实验,要先检查,避免损坏或者出现意外。如在用电流表测量电路时,开关应先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注意电流必须从电流表正极流入,从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量程,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等。
四、提倡动手实验,掌握基本方法
学生动手实验的作用:1.学生动手实验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据统计,喜欢物理的占84%,不喜欢的占3%。2.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方式关系很大。据统计,通过听讲能记住25%;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40%;既动手做又描述能记住97%。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基础上讨论、分析,归纳概念和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3.动手实验是学习研究过程,在直接参与动手实验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实验是获得物理事实的根据;是检验假设真理性的标准;逐步领会科学家是如何通过物理实验获得物理事实,得出概念和规律的。
五、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分析能力
观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感知过程中的一种最直接方法。物理教材中的每个概念和规律一般由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概念、规律应用、实际问题等构成,为了提高观察能力,在引导观察实验现象时应注意:1.从什么地方观察,发生什么现象,现象发生变化过程的条件是什么;2.观察同时思考、分析、比较此现象有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3.如何判断推理,概括有关性质和规律,逐步形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掌握观察方法和提高观察能力。
例如,观察水被加热至沸腾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
a.开始加热的烧杯底和内壁是否有小气泡?怎样产生的?
b.初始阶段水温有什么变化?小气泡在上升至水面过程中其体积有什么变化?
c.当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并迅速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到水面破裂时,温度是否变化?瓶口出现的“白气”是什么?
d.如果沸腾时间较长,还会看到水位比加热前有些下降,为什么?
这将膨胀、热传递、气化、液化等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观察和思维分析能力。
六、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
目前高考实验设计题需要学生具有探究性实验能力的有力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发散思维、换元思维、转向思维和创优思维等思维能力,这些能力都靠平时逐步培养。如讲授“恒定电流”后,根据学生已学知识,将“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改为:有5种不同测量电阻实验的分套器材,请根据各套器材设计不同的实验,并比较哪种方法测得电阻值较准确,分析原因。器材:共用器材为待测电阻R(10 Ω,0.5 A),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测量方法;1.伏特表、安培表各1个,共用器材;2.伏特表2个,电阻箱1个,共用器材;3.安培表2个,电阻箱1个,共用器材;4.伏特表1个,电阻箱1个,共用器材;5.安培表1个,电阻箱1个,共用器材。改进后的实验称为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探究,此方法特点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选择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总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充分挖掘各种智力因素,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茂青.物理衔接教学与建构主义[J].考试周刊,2009,23.
[2]胡玉涛.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评价设计的审视[J].新课程研究,2011,05.
[3]王石黄.论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