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晔文
【摘要】 重视支架的搭建首先能适时唤醒学生原有相关的知识经验,突显出与即将构建新知识的重要联系.达到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性完美的结合,文章对高职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搭建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 高职数学;教学;支架式教学;搭建
1.搭建认知支架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处处呈现出同化与顺应相互交织渗透、循环渐进:同化即学生把新学到的数学知识放到自己的知识库中,使其不断充实和壮大,从而让自己的思维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和有效;而顺应则是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或能力与新学到的知识发生冲突,促使学生对自身的知识结构重新梳理,使其变得更加合理和有效.
(1)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作为支架,促进知识的同化.奥苏伯尔指出,学习的实质就是学生构建新知识与其已有认知结构实质性联系,进而使认知结构得到扩充的过程.当高职学生不能自主构建新知识时,普遍情况是所学知识与其最近发展区存在一定的潜在距离,此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来设置相应的背景支架,帮助学生在两者之间构建一座桥梁.
例如,认识“指数和对数”可以通过“价格的升价”;理解“数学归纳法”可以“借助多米诺骨牌”;讲授“映射”概念可以引入“公民与身份证号”、“电影院座位号与电影票”等.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原本很难的发展区,在相应脚手架的支撑下,学生不仅能顺利主动地构建还有助于记忆的持久性.
(2)以“认知冲突”作为支架,促进知识顺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抓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前后的矛盾中从“无疑”到“生疑”,进而“探疑、释疑”;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以及思维的碰撞和反思,学生不断对自己的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和重组,最终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实现正确的判断,完成新知识的意义构建.
(3)以“直观、形象”作为支架,促进知识的习得.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薄弱的基础和低效的学习能力使得要求他们透过语言文字和图形符号看清楚其所代表的事物和规律,进而把它们真正的统一起来,是一个相当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所授内容,创设直观的教具和计算机课件等直观支架.例如,在引出椭圆定义之前,可以引导学生用两个钉子和一条不能伸缩的绳子画出椭圆,既简单又新颖,很容易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主观能动性.
2.搭建情感支架
建构主义者指出学习具有情境性,在真实的情境下学习,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动机是能促使学生动起来的内在的积极地力量,所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把它划成三类,即认知动机、自我提高动机以及附属动机.
(1)在趣味的情境中让学生的认知动机苏醒
所谓认知动机就是求知欲或好奇心,这正是高职学生这一年龄段最为强烈的,不断地探索周围世界能使他们从中得到满足,而满足感又会进一步强化求知欲,形成良性循环.众所周知,高职学生的求知欲由于各种原因普遍被压制着,而如何唤醒高职学生日益淡漠的好奇心则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创设新颖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通过提升教学的艺术.例如,在教授数列时,讲授“棋盘放米、叠纸登月”的故事;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得天独厚的优越性,通过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地心理体验,来唤醒他们内心深处求知欲.
(2)在游戏的情境中让学生的自我提高动机不断壮大
所谓自我提高动机就是指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好胜心.在高职学生这个年龄段,渴望得到大家认可的愿望已相当强烈,这就从外部激励着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好的成绩,其积极地促进作用已得到大量研究成果的证实.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游戏活动,并配以奖励等措施,就能让学生的自我提高动机不断壮大.
(3)在现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类比和设想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离不开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所以在现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能使建构的知识丰富、有效和便于迁移,并且可以引发学生的类比和设想,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所要接受的新信息,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数学归纳法这一知识点的教授中,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数学归纳法的三个步骤,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多米诺骨牌效应,通过这个现实的情境来扶持引领学生前进,最后达到该知识点的成功构建.
3.搭建元认知的支架
当代心理学认为,思维结构由监控系统,产品系统,目标系统,材料系统和操作系统五部分组成,而监控系统就是元认识,它对其他四个系统起到控制,协调,定向的功能,其实质就是学生对认知的自我意识和调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搭建元认知支架,如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时,教师可以询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你是怎么想到的?”等等,来调动元认识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反思,通过再现解题的全过程,让学生认识清楚理论和解题方法是如何从数学思想及观念中推导出来的.正如数学家弗莱登塔尔所说,反思是首先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思思考的过程,反思学习中所涉及的知识,反思学习材料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反思学习过程中相关联的问题,反思对问题的理解,反思解题的思路过程以及语言表达.
【参考文献】
[1] 刘咏梅.数学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陆家浩,司鸿.校心理健康读本[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
[3] 陈丹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准备特点研究[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