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民飞
摘要:笔者承担“优化教学策略导学课题研究”的任务,结合初三年级思品课教学实践,在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和实验,在操作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经过不断完善,对应用教育教学操作手段的不断调整,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文章注重操作的应用性,对于理论的探讨没有过多的展开。
关键词:导学;策略;思维;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78-1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1]。
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七年级应注重形象思维的教学、八年级应逐步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在九年级应注重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认知的抽象思维的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这也是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2]。在多年的思品课教学实践中,结合南京市思品课教学常规要求,在九年级思品课教学导学研究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具体操作分如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教材,做到因“势”利“导”
初中思品课新教材植根于生活,以德育、价值引导为目标,包含心理品质塑造、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等内容。课文编写的生动活泼、精彩有趣,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注重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3]。当然九年级国情教育部分理论性较强,也比较抽象。不注重导学策略研究,课堂教学很有可能沉闷,变成空洞的说教,更谈不上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为此,在导学策略上,要求教师把较抽象理论变成较形象的事例;对于学生学习,则要求将形象的事例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达到认知水平的突破和上升,认清事物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联系,从而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理论素养,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操作上,结合南京市思品课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然后收集新闻材料,由学生进行《新闻发布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新闻点评会》,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这一导学策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价值观念的交流与碰撞,使课堂教学充满智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分析教材,做到举“一”反“三”
预习是一种导学策略,分专题教学也是一种导学策略。分专题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分析教材,找出一类相近或相似的问题,通过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获得感知,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一类相近或相似的问题,从而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这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九年级的思品课教学中,用一节课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九年级思品教材第20页),提炼出对两者关系的一般性认识即将集体利益称为A、个人利益称为B,将问题演变为A与B两者关系的阐述,分析研究教材发现,可分为1、概括性阐述2、由A到B的分述3、由B到A的分述4、A与B的结合。以此感性认识为基础,要求学生补写出教材第40页“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以及教材第49页“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两者之间的关系,完成教材第103页“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完成教材第117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者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设置是建立在对教材的分析的基础之上,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获得认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思维效果。
三、挖掘教材,创设情境,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创设情境,是思品课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导学策略研究常用的一种手段。运用得当,能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当与否,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学实践中,作为导学的一种策略,就必须要挖掘教材的广度与深度,分析其使用的必要性和实效性、考虑到教育对象学生能否做到有感而发,有“点”而发、有“面”而发。一般而言,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或比较抽象的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防止学生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形而上观点看待和认识问题。在第四课《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人教版)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结合习主席将访问英国的时事,将班级同学分为两组,一组为“出访智囊团”、一组为“接待团”分设几个环节:中英历史篇章、时代篇章、互利共赢篇章、核心利益篇章、展望未来篇章,创设小组讨论会,学生就对外开放的原因,对外开放的方式、目的等方面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不仅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也拓宽了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能多角度地探讨与思考问题。
四、拓宽教材,实际操作,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思品课导学策略,应注重知、信、行三者的有机统一。思品课教材本身就具有开放性、时代性和实践性,通过实际操作,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实现认识的飞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实践,不断实现认识的发展飞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开学初,与学生处研究决定,由初三年级同学组织学校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校会,由他们来选择材料,安排程序,组织活动,在实践中,学生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对党的领导、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认识水平的提高是思维发展的要求,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产生认识,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又使得认识不断发展,使得知、信、行三者有机统一。
此外,导学作为优化教学的策略,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2004(03).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3).
[3]沈文华.立足教材 联系生活——浅谈新课标下思品课的教学心得.课外阅读:中,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