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一分汗千滴,爱心一颗花万朵

2016-05-14 07:13许顺华金志民
关键词:班主任

许顺华 金志民

摘要:90后的高中生往往懵懂、敏感而叛逆,在进入高中后,由于环境的变化、角色的转换、自我管理能力要求的提高、心理需求的转变等因素,很多高中的学生要经历一些以往没有或不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的体验。作为他们的班主任不仅要做到眼中有“人”,还要心中有“数”,同时更需要手中有“法”。

关键词:班主任;眼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07-2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变化激烈、动荡的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对外面世界的认识敏锐但却肤浅,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心理矛盾、心理冲突时常发生。特别是在进入高中后,由于环境的变化、角色的转换、自我管理能力要求的提高、心理需求的转变等等因素,很多高中生要经历一些以往没有的生理和心理的体验。

面对这样一群懵懂、敏感而叛逆的90后高中生,我们有时不知所措,对他们的行为往往难以接受,也不能给予理解,于是在教学管理中时不时发生一些碰撞,甚至出现师生彼此敌对的现象,这最终伤了学生,伤了自己,也伤了师生之情。此时的班主任该怎么办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眼中有“人”

作为班级管理者和建设者的班主任,在其日常生活中,要与学生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而不是高高在上,认为班级就是班主任自己一人的自留田、私人空间。班主任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然而目前中国班级管理的基本现状问题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权威;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当然”对象;班外力量缺失,班级管理呈封闭化态势。从班级管理的手段来看,问题在于教师的语言较霸权与暴力,教师的态度较冷落与歧视,管理多采用监控与惩罚。

在我现在所教的班级里有个学生叫李辉(化名),平时能说会道,一下课就喜欢和同学打打闹闹。可上课却总是思想不能集中,打瞌睡,作业书写相当潦草,敷衍了事,且屡教不改。于是我便找他谈话,并给他了相应地批评与处罚,希望他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他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了。可就是“勇于认错,坚决不改”,每次之后都依然我行我素,毫无长进。多少次我都想放弃,认为他或许就是根“朽木”。

一天午休,我找个借口,把他叫到了我的办公室,让他坐在我的对面。他一开始显得手足无措,神态很尴尬。可当他看到我温和的笑容,并害羞地从我手中接过一杯亲手为他倒的水时,他开始放松了心情,大方地喝起来,并慢慢向我敞开了心扉,他说:“我明知道自己做的不对,可别人一训斥我,我就越发不愿意接受改正,经常被父母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于是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就在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其实还是个孩子,我之前的教育肯定失误了。我原来的一些粗暴行为也许真正地伤害了他,为此我既感到后悔又感到自责。

其实,要当一名好老师,不仅要有爱,还要懂得怎样去爱。这就要求老师要一改以往高高在上的旧观念,放下架子,把学生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上课。爱说到底就是一种真诚,一种理解,一种信任,但更是一种尊重。

心中有“数”

教育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而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一样、爱好不一样,所具有的潜质也不尽相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尤其是班主任,对班上所有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也唯有做到心中有“数”,班主任方能“因材施教”。

比如,有的学生内向、爱静;有的学生外向、好动,这时候班主任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同样,学生的学习基础也千差万别,也要心中有“数”,可采用分层次进行教学,不同层面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提出高要求,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放低些要求。又如布置作业,我可以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或自选作业。让优等的学生有发挥的余地,让后进学生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这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又从不同层面上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心中有“数”,需要班主任作深入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班主任切忌主观臆断、处事武断,应深入调查,查明缘由,再对症下药。

今年学校安排我中途接了两个高三毕业班,因为是新接的班,对班上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可就在我踌躇满志,正式上课的第一周后,意外出现了,以后的经历更是让我久久难以忘记。他叫刘平(化名),其实在我接手班级的第一天,他就引起我的关注,因为他几乎每一节课都心不在焉,时不时地违反学校的各项规定与要求,对老师的提醒、批评置若罔闻,全面“软抵抗”,一副满不在乎、别来烦我的姿态。

有一天上课,我正在黑板上板书,突然有一个刺耳的声音从身后响起来:原来是刘平在使劲地拖课桌,发出吱吱的噪声。全班学生又照例齐刷刷地把头扭向后面看他,而刘平正露出一脸的坏笑看着我。我的脸霎时悸动了起来,热血直往脑门上冒。我压抑了很久的怒火终于喷发了。我几步跨过去,走到他面前,这一次,我不询问了,也不和他讲道理了,直接把他从位置上拉了起来,他双手死死地抓住课桌,但我还是粗暴地把他拖到了学校德育处,以常常故意干扰老师上课且屡教不改的“罪名”让学校通知家长领回去家教!

然而,经过这么长时间一折腾,我的头脑也慢慢冷静下来,开始思考这是为什么?怎么才能彻底解决刘平所带来的难题?我首先想到了家访,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和他的家长联系上。由于我是刚接手这个班的,于是我决定来个调查,通过班上的学生对刘平来一个彻底地了解。经过努力,我知道了以下信息:刘平从读书起就很调皮,性格也“倔”!把他惹急了,他能退学回家。但他人很聪明,特别喜欢学数学,有时能考100多分!不爱学语文,语文成绩很不理想,是一个严重偏科的学生。

我又找到了他以前的班主任教数学的陈老师,她告诉我刘平数学成绩还可以,在她的课堂上较遵守纪律。陈老师还告诉了我一些针对刘平的小经验:1.发现他不遵守纪律要及时小声提醒。2.有点进步要多鼓励。3.尽量不要当众批评他,尽量与他多谈心。通过上面地调查,我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只要老师教育得当,他肯定会改变!此外,我又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刘平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很少回家,他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他需要父母之爱,可他没能像别人的孩子那样得到,造成了他性格上的“倔”。而从高一到现在高三,刘平就常常坐在教室的最后面。虽然从高一到高三换了好几位老师,但每次的任课老师都很少去关注他,极少让他起来回答问题,所以他很想用自己的方式让现在的老师们来关注他。

结合这些事情,我对自己的教育观进行了深深地反思:老师要真正关爱一个学生,就得要真正去花功夫了解学生,对学生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数”。不管是成绩好的不好的;听话的调皮的;普通的特殊的都要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手中有“法”

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要有作为老师必须具备的良心、负责任之外,还要有本领,即手中要有“法”——管理班级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与措施。放眼于我们当今的班级管理,往往是有措施而无境界,或者是有细节没有全局。在学生犯错误时,尤其是在面对所谓“问题生”时,我们时常采用的就只是僵化式的、说教式的教育,这不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甚至会让学生更加反感我们,并由此产生对抗,在这时候,我们手中就需要有得当的“法”去处理。

我班上有一个男生,在一次班级室外劳动课上,对于布置的任务漫不经心,只要我稍不留神,他就转到女生群体里谈笑风生,说了他两次后也不见好转,当时我联想到该学生近期的表现,真的是非常的气愤,当时就很想发火,可是一想到现在就批评他也许根本不可能有效果,而且稍有不当甚至有可能走向反面,于是我决定以“冷”的方式缓和处理。先让他回教室自我反思,然后在劳动课结束后,我将该同学留下来,他低着头,原本准备接受我暴风骤雨式的批评,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我没有这么做,那次我耐心地和他交流,谈了他近期的表现和老师的期望。之后的一段时间,该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来极有可能发生师生激烈冲突的一件事,通过我“冷”的方式,让双方都能恢复理智,认真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所以在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的时候,不妨先冷一冷。“冷”的方式就是我手中经常使用的“法”。

这种“冷处理”的目的其实就在于让学生认识错误,提高自觉性,因为每个学生都希望被老师重视,你不重视他们,他们就有被冷落的感觉。同时,这种先把事情冷一冷的方式,也能让老师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间冷静地思考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仅凭当时感情冲动,在消极情绪下,意气用事,大光其火,将犯错误的学生训斥一通。所以恰当而行之有效的“法”会让矛盾化解,无“法”的措施,只会把事情弄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作为班主任,我们可能无力做伟大的事情,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细小的事情。我始终坚信“业精一分汗千滴,爱心一颗花万朵”!

猜你喜欢
班主任
我的“自画像”
我的班主任①
下课了再说
惊悚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遇见,在《新班主任》的春天里
惩罚
拼回去
真爱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