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玉萍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文字优美的语文课文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学科,有效的语文教学还能够促进小学生心智健康和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够在教学上突出语文学科本身的灵动性呢?又怎样才能够实现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带来的丰富精神体验?为此,笔者将结合长期的语文从教经验,从语文教学中采用的情境教学模式出发,浅谈一下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应用
情境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革新中广为应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同样以情境教学模式为主开展教学活动,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教学在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维发展上,具有良好的教学成效。那么,何为情境教学呢?简而言之,情境教学即是教师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或效果,以现实的教学物质或是精神条件为基础,为学生创设营造与教材内容契合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同的价值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其思维和心智健康发展。以下笔者将就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展开建议性论述。
一、以生活为基础,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活是智慧的源泉,是文化的土壤。在语文情境教学过程中,笔者尤其注重对学生生活化学习思维的培养。语文是一门具有浓厚情感因素的学科,而生活是语文文化扎根丰盛的根基所在,并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营造让学生感到亲切熟悉的学习情境,也更能够使学生以“情”入“境”。教师撷取生活化的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也是基于对学生学习有效的情感激发角度而言的,换句话说,关注源于对事物的情感聚集,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升教学效率,需要的便是学生对语文的关注,而学生最关注什么呢?无疑是身边人身边事,由此,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情境,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首选途径。
简举一例,如《云雀的心愿》这篇文章,文章的立意主题是倡导环境保护问题。课文通过拟人化“云雀”的视角,讲述了云雀和妈妈旅途飞行中的所见所闻,真实见证了绿色大自然环境惨遭人类破坏的故事。来向学生展示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环境被破坏家园不在”的环境保护主题。环境保护的话题对学生来说不陌生,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说说身边有关“环境”的问题。
比如有的学生想到了热播的动画片《里约大冒险》里面就突出了人类肆意砍伐森林,鸟儿家园惨遭破坏的主题,还有的学生从他们的父母长辈哪里,聆听到长辈讲述他们年轻时小山村的美丽自然景象时,都会不免感慨现如今的环境恶化问题,还有近年来频发的雾霾天气……这样自然而然的便为孩子上了一节与课文相关的环保课。而在这样一个无形的生活化学习实践情境中,很多学生了解到,如课文中所述情况类似,原汁原味的大森林几乎都经历过了或多或少的环境破坏,导致现如今的河水不再清浅,鸟儿无处安家的残酷环境现状……在学生们畅所欲言强烈的情感共鸣中,教师开讲本课,学生们自然会聚精会神的学习了。
二、借助于多媒体,让教学情境生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已走进千家万户,比如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和丰富性。以多媒体来说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否认,多媒体已成为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最显著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无声无色的文字,转化成声色俱佳的画面,从听觉视觉上给予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可以这么说,多媒体在营造教学情境上,能够让文字的情感表达的更淋漓尽致,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乐活语文学习不在话下。
比如,在学习《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时,未讲其文之前可先让学生进行课文预习,在好奇心的簇拥下,很多学生就已经表现出了感受“拉萨天空之蓝”的向往之情。于是笔者借助于多媒体视频,以“拉萨天空”影像完美的呈现出课文中“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的视觉意境。未见其景但读其文,学生们很难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而多媒体“拉萨天空”视频的演播,以景象配文字,以课文为基础生成的生动教学情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便更加深入深刻,而在情感上也更加真切了。
三、表演带动情境,实现教学趣味化
将表演带入语文教学中,让语文课堂充满娱乐性质的趣味化,是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的大胆尝试,虽然笔者对其产生的有价值教学效果还待评估,但就个人曾经实践的获得的教学效果来说,表演法教学情境对课文演绎的趣味化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对小学生而言,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不失为很受这个年龄段欢迎的学习方式。
如在讲《北风和小鱼》这篇课文时,由于课文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彰显北风和小鱼的不同的个性及处事态度,所以具有鲜明个性化的语言就可以让学生待以表演朗读,为此,教师可以准备北风和小鱼不一样的头饰,将黑板画上北风和小鱼对话的场景想象,促进学生表演感情上的感染力。老师参与其中,可以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在表演语调神情上,北风的神情总是自以为是,语气中充满骄横,而小鱼则神情机敏,应展现出勇敢的语调……在一阵阵的笑声中,学生们体会到了扮演角色的乐趣,当老师将文章中所传达的“小鱼精神”传达给学生时,学生便心领神会了。
四、积极巧妙评价,促进阅读情景化
要真切体味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最传统直接的方式便是朗读课文。朗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阅读课文,而是一种情感体验,用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个词,那就是“走心”的。形式化的读只是文字的复述,课文字里行间所营造的情境并不能真正玩味,而只有走心朗读文章,方能走入文字的情景化,体味文字的魅力。那么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成为有感情的“朗读者”呢?笔者认为这就需要教师对课文的巧妙的评价解读了。教师在课文与学生之间要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将文章文字的情感有效巧妙的诠释给学生,能够在符合学生心智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便自然而然的会朗读走心了。
比如在朗读《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文章时,大部分学生初读此文都大致能够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老人身上的无私、质朴和乐观精神境界。但运用到朗读上的字里行间时,却很难拿捏的准,更不用说朗读的声情并茂,感人肺腑了。为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品字品句,如,文章中有这样一句“我紧紧握住老人的手说:‘三十年后,我再来看您!”而如果换成“我握住老人的手说:‘三十年后,我再来看您!”通过“握住”和“紧紧握住”对比,感受文字上传达的精神感情,那么朗读时神态语调的表达演绎上就应该具有侧重点,也更能够到位了。
五、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笔者看来并不单单是为学生打下一个牢靠的文字语言基础,而更重要的是,语文文章精神对学生的心态价值观的塑造培养作用,这更应该是值得教学者为之注重并在教学过程中践行的思想。情境教学侧重的是对文章情感氛围的营造,笔者认为这与语文精神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引领上是具有一致性的,情境教学对文章的主体精神能起到进一步深化的作用,在学生这一面来说,更利用学生对课文文字思想传达的理解和把握,因此,从培养学生长远人格的发展来看,情境教学所产生的教学价值能够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是有利于语文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之一。
参考文献:
[1]王维红.谈谈关于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J].关爱明天.2015年11期.
[2]卜新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践与探索[J].小作家选刊.2016年1期.
[3]甄凤芹.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语教学中的运用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5年19期.
[4]武鸿雁.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6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