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2016-05-14 03:52王恩翠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给生词习惯

王恩翠

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各种好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不但可以提前了解学习内容,降低课堂学习难度,促进课堂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形成自学能力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预习的好处有以下四点

第一,预习一般是“单兵作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减少依赖性;

第二,预习中发现问题,找出疑难点,带着這些疑难点去听课,能减少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

第三,经过预习,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在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消化,有利于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当堂巩固知识;

第四,重复是加强记忆的基本手段,课前预习就等于先学习了一遍,有利于加强记忆。

二、要注重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的预习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预习一篇课文的一般步骤,为预习活动建模,使预习活动有章可循。预习一篇课文,一般来说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让预习成为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阅读课文前面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首先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提出了预习的要求和做法。在预习时,应要求学生认真的阅读、理解,做到明确预习的要求,并按要求认真预习。教给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的方法。小学生读书往往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初学预习,我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教给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把生词、重点语句、段落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借助工具书和参考书,过好生词关。

(2)然后借助磁带和录音机,听课文录音,过好听力关。认真倾听课文的内容,使自己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

(3)接着,通过朗读课文,过好语音关。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概貌。从头至尾地跟着录音机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能大概的掌握课文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和感受。

(4)最后,通过分析、揣摩、联想,过好理解关。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句作标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课堂上及时质疑,及时得到释疑。对能在预习中提出问题的学生,老师应多加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要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要注意预习内容难易适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引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每次预习除了一些常规要求之外,我就根据教材中每篇课文的特点,制订明确的,难易适度,具有学法指导性的、可操作性强的预习要求,在课前提前呈现给学生,并对预习要求加以解释,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有章可循,有的放矢,避免预习的盲目性。

(2)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检查预习情况时,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时,我都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如我班有一位男生基础较差,平时老是记不住生词,由于老师鼓励他在家预习多使用查字典的方法,他根据老师要求,在课前对生词用字典进行查查、读读记记,初步记下了生词,在课堂上,他学得轻松了,字也记住了。这时,我及时给予表扬,并让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使他发现了自己的进步,体会到预习的好处,并勉励他继续发扬。这样,他对预习产生了兴趣,成绩也逐步提高了。

(3)把竞争意识引入到预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我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在预习中适当的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如,在课堂上,限定一定的时间,开展预习生词比赛,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最多的词,优胜者可获小红花。这样,培养了学生预习的兴趣,预习习惯随之逐步养成。

四、预习习惯和自学技能的形成,需要教师长期的培养和督导

(1)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有一定的困难,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有困难的学生更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我每天都进行预习作业的检查,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养成习惯。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法的指导。教给学生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概括每节意思的方法。要使学生懂得,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可先采用结合生活实际与联系旧知方法来理解,如找近义词、反义词等;对那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来选择恰当的解释。对于一些复杂的长句子,教给学生使用简缩法来理解句意,即要求学生取掉枝叶保留主干,明确句子的主要内容,然后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对于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求学生先画出,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句子的意思,对于一些特殊的句子,则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或改变句式来加深对句意的理解。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预习中去,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3)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提倡互学互帮,互相督促。我利用一些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学的风气。

五、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的注意事项

(1)端正学生预习态度,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应着重培养他们树立预习的观念,随着年级的升高,再让他们逐步掌握预习的科学方法。首先要让学生对预习有正确的理解,抛弃那些像“预习没有必要,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行,预习是浪费时间。“预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上课的提问、检查。”等错误观点。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预习的好处,尝到预习的甜头,而不是靠强迫、检查等手段逼学生预习。只有学生对预习有了正确的态度,才会真正认真地对待预习,也才能从预习中获得收益,从而反过来强化预习,激发预习的兴趣。

(2)正确处理预习与听课的关系。有些学生在进行预习后,由于事先了解了老师所要讲的内容,听课时一听老师讲的自己已经知道了,就不认真听讲了,这样,预习反而影响了听课的效果。这就是由预习带来的心理障碍造成的。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课堂学习决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听课时自己的思路与老师的思路保持一致,注意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无疑处生疑”,要善于发现问题,多方面的方法。要让学生对自己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和预习中的难点,以便集中经理听课。使预习与听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要让预习成为一种习惯。小学生由于不会预习,也没尝到预习的好处,故而对预习持被动态度,一旦学生在预习中自己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时,一定会十分欣喜。学习变得有所追求,对预习发生了兴趣。这时,老师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清除对预习的畏难情绪,久而久之,习惯即可养成。

总之,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普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是能使学生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

猜你喜欢
教给生词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A Father
《论语》—为政篇
好习惯
猫咪教给我们的人生道理
教老师
生词库
生词库
生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