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2016-05-14 02:42姚泽照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提高数学

姚泽照

【摘 要】计算能力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文发现了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几个因素,并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创设生动具体的数学情境,设计趣味化、层次化的练习几方面入手,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就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做了明确阐述。

【关键词】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常常因为学生“计算爱出错”而困惑不已。题做了很多,但错误还是居高不下,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也对学生的将来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也十分重视计算教学这一部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已经成为小学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究竟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因素是什么呢?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怎么样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数学计算呢?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发现没有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算理模糊,运算形式单一,题目设计的不科学性等几个因素大大影响了运算教学的效果。因此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一、没有仔细审题的习惯,看不清楚题目下笔

由于小学生感知事物不具体,比较笼统,常常注意到一些孤立的、感觉上的现象,很少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特征。在计算时,有时没看清题目就下笔,抄数字时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8”写成“3”,将“42”倒写成“24”;把“×”写成“+”等。有时候,脱式计算中在上一步中的数字到下一步就写错了。这种现象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尤为普遍,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特别将其重视。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良好习惯要从最细微的事物入手。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看清楚运算符号,弄清楚数字,明白运算顺序。再者,计算四则运算时,遇到数字比较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训练学生冷静、沉着的学习态度,就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仔细。不要草率行事,演算时,书写要规范,书写整洁,方法合理。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能百分百肯定的,学会验算。因此,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计算时养成自觉审题和自觉检验的好习惯,把检验作为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算理模糊,张冠李戴

有些教师认为,计算题教学没有什么算理可讲,学生只要死记硬背法则,反复进行题海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我们不能想象一个连基本的计算原理和方法都不清楚的学生怎么能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呢?更不用说一些有难度的技巧性特别强的计算了。

比如,有些学生在运用简便计算时爱出现错误,究其原因,学生没弄清算理,任凭自己的假想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在小数简算的计算过程中,42.56-(6.8+2.56)可以变成连减法,进行简算,而类似的42.56-(6.8-2.56)就不能简算,去括号后要变成42.56-6.8+2.56,而有的学生却不明算理,去括号后变成连减法,导致计算错误。因此,在教学计算题时,既要重视算理,又要揭示计算规律,使算理与具体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直观的、数形结合的实践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深刻地感悟数学计算的道理,明白算理,这样才能很好地掌握计算的方法,并运用到具体的运算实践中去,不断提供运算的能力。

三、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多受负迁移的影响,导致计算错误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既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二年级刚接触乘法计算的时候,不少孩子就经常出现把乘法当成加法计算情况。还有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后,学习小数乘除法时,会出现把乘除法的竖式写成小数点对齐的情况;计算分数乘除法,容易受分数加减法影响,把分数的分母和分母相加、分子和分子相加的情况,也有计算分数乘法时进行通分的现象等。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知识的正迁移,克服负迁移,尽量恰当地运用旧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知的认识结构的认同。教学中要重视对新旧知识的概念、法则、算式反复进行辨析比较,促使新旧知识的精确分化,让孩子们在比较中明确知识脉络,运算规律。然后让其联系实际,再具体的生活实例的运算中进一步加深理解运算法则,避免知识负迁移。比如,在教学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单位的进率关系,讲清小数点必须对齐的算理。

四、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将枯燥的计算情景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计算题没有生动的情节,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只有在做计算练习时设置形式多样情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方法可以形式多样,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夺红花”、“送信”“找朋友”、“送小鸭回家”、“对口令”、“寻宝”等;中年级也可采用口算题卡、课件、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可以采用抢答、齐答、指名答、听算等;如果可能,每节课前进行适当计算小练笔,相信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可在班里利用每周一次的专项计算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样的训练有可能在最开始时效果不尽人意,全分不多,但以后的训练结果肯定让人意想不到。会明显感觉到学生们的计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会提高很多。因此教师在讲授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动脑子,想方设法变着花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各种形式的情境激发学生认真仔细运算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水平。

五、设计科学的习题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华罗庚说过:“学数学不做题,等于进宝山徒手而归。”所以我们数学教师要精心的准备练习题,科学的组织练习,有效地提高计算效率。完成这一切的关键是设计好课后巩固练习题。设计练习题时我们要突出法则重点练(一般适用课后练习),容易混淆的对比练(一般用于复习课中的练习)。在练习题的选择上,要把那些容易混的、易错的、具有强信息干扰的、思维定势的题目多做多练。如:25×4和24×5、16×5和15×6学生特别容易混,就要对比练。再者如,说说下面两题每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再计算。

①140×15÷5 140×(15÷5)

②90+60÷12 90+60-12

通过对比,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也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对于经常出错的题反复练,平时收集学生的错题,根据学生计算中的错误随时记录,分析归类。可把练习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错误写出来,让学生明白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如,90×5÷90×5=1;64-64÷8=0这样有针对性地反复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多种类型综合练习题,教师要高度重视。为了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计算法则,可以把相似类型的基本题综合在一道混合式题中,使法则在分辨中得到巩固。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创造性地设计一些题目,如果按法则计算此类题,比较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奥妙,运用一些计算技巧,可以化难为易,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计算能力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为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和后继学习的提高打好基础。相信只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就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质,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

[2]《小学数学教师》,2013年5月

[3]王庆玉.《生活:小学数学教学的源泉》甘肃教育,2012.5月下10期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提高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