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障碍和解决策略

2016-05-14 00:12许金鹏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课堂教学

许金鹏

【摘 要】跨入21世纪,信息时代已悄然而至。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承载着对学生的信息培养、信息获取、转输、处理和应用的基本能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学开展计算机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结合实际搞好信息教育,是最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科特点,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一步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技;课堂教学;现状探讨;解决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基本以应用为主,包括基本技能操作(掌握键盘鼠标操作,了解操作系统windows的基本用法,上网搜索资料等)和一些日常应用很广的应用软件(Windows中自带的画图软件,金山画王软件,Office系列中的Word、PowerPoint和FrontPage软件等)操作。要完成这些操作,需要学生们的规范使用和护理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求“规范”,往往“难于上青天”。

一、小学信息教学中的主要障碍

(1)学生缺乏基本知识,乱敲打键盘现象突出,易造成按键失灵。

(2)不顾软驱指示灯是否亮,乱插入,拔出软盘,造成磁盘驱动器受损不能正常工作或软盘不能继续使用。

(3)对鼠标乱用,新的鼠标灵敏度就很快降低;还有的高年级学生,一旦自己所使用的鼠标不好使用,就将机房闲置的计算机的鼠标拔下,安装到自己的机器上。

(4)不按正常步骤关闭计算机,忽视硬盘指示灯,强行操作,操作硬盘,“死机”现象时有发生,难以有效组织正常的课堂教学

(5)短时的积极性很容易调动,可几分钟后又显得非常迷茫。怎样使学生长时间的、经常处于积极状态是很难办到的。

二、上好小学信技课的策略探究

这些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们对计算机的主要性能不大了解,对遵循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规程不重视,甚至认为计算机水平就是这样“大胆操作”来提高的。因此,当学生开始上机课之前,应做到:

(1)充分准备,让学生对计算机有“初步了解”。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清楚软驱、鼠标、硬盘、键盘等的性能、正确的操作规程及违规操作所造成的危害,这对于使学生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形成严肃的学习风气,迅速提高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2)巧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根据调查许多小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好奇而学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激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于学。

短时的积极性很容易调动,怎样使学生长时间的、经常处于积极状态是很难办到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根据教材内容,有效设置导语。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诸如发问式:你能把你的姓名“写入”到电脑中吗?你知道怎样用电脑听歌曲吗?你能用计算机为你画出美丽的图画吗?这一系列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另外,可以用“范例”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笔”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板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班级通讯录……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3)寓教于乐,学以致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

①教学内容的设计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在教小学生学计算机时,制定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画笔”,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设计贺年片送给他人;“Word文字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写通知、制课程表、写信; “媒体播放器”,学生可以利用它放自己喜欢的乐曲。这样,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其乐融融,易于接受。

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中巩固新知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为了运运,有了“用”的欲望,作为使用它的人才能想办法强化巩固知识。例如:在介绍Powerpoint中的“自选图形”的使用方法时很简单,只是单击、双击、拖动这些操作,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可是他们练习的热情一点也不高,大多数同学都是在那儿画、删除、再画,这种练习虽然学生也能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可是并不能让学生了解“自选图形”的作用。于是在设计这节课的练习中,可以提出一些任务,例如:用自选图形画一个长方体,并介绍一下各部分名称。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既练习了各种自选图形的使用方法,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同时介绍了数学知识,有了明确的目的性,练习就有了动力。

(4)因材施教,不妨让游戏和动画进入课堂。“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是二十一世纪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在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一定会涌现出很多计算机爱好者,他们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特别是对网络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在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低年级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训练,高年级主要是信息搜索、加工、处理的能力的培养。有组织、有计划、有选择地把一些游戏引入课堂,将会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巩固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运用Windows中自带的“扑克”和“地雷”游戏训练鼠标的操作,运用打字游戏练习键盘的操作等等。当然必须注意的是,对这些学生的爱好要给予保护和正确引导,避免他们成为网络游戏的牺牲品。

(5)善用“小老师”,提高辅导效率。信息技术课大多是在机房上课,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几乎所有同学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几乎人人都喊老师我的电脑怎么了,教师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大胆采用了优等生辅导后进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示范操作后,一边巡视辅导,一边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运用广播功能展示他们的成绩,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小老师”,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既激发了优等生,又让后进生得到帮助,克服了个别学生不敢问老师的自卑心理,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大大提高了信技课的教学效率。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总结了以上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扎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可以认为是具有实用性良策。当然,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地去探索,只要不断总结,还会找出更多更实用的方法,这样才能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善教学体系起到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瑞智,徐展.小学信息技术(第六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化方,杨晓宏,王卫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0.(9).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