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改进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方法

2016-05-14 19:13任淑红
魅力中国 2016年9期
关键词:主题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任淑红

摘 要:主题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根本。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开阔视野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作文写作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题阅读 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课堂操作形式是通过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中心主题来进行阅读教学工作。主题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的教学框架,是按照“精心筛选内容、寻找主题——用导语引入、直击主题——研读并讨论、参悟主题——实践拓展,强化主题”,在这样一个开放性、整体性的引导学生对规律感知的思路下,进行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选择。但是,摆在教学工作者眼前的问题是如何很好地进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我们确定了以下的基本模式。

一、精心筛选内容,不同角度提炼主题

在确定主题这一问题上,语文教材可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从教材角度对阅读教学主题进行提炼和构建。在进行教学工作之前,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不断琢磨作者的写作意图,确保课文主题提炼的确切性。其次,生活实践是很好的阅读素材来源。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在这样一个广阔的教学平台下,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了解,如,秋天到了,落叶能够激发出学生怎样的灵感,体现什么样的“秋”的主题。有了明确的主题,教师便要开始围绕主题,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够作为写作范文的素材,让学生在反复、大量的阅读之后,通过寻找更多相关的主题或相反的主题,来多方面地、高密度地掌握语文阅读的重点。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学生的情境体验。 例如:教师在教学《山雨》等涉及山川日月等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结合教学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如果没有时间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如若身临其境、切身去感受。又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学生没有到过桂林,课文描绘的景色又与本地相差甚远,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上课之前,教师就可以在课下准备一些关于桂林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播放桂林的美景,加上优美的音乐,做到了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二、促进交流,促使学生深刻剖析主题

主题阅读的交流部分可以说是整节课的主体部分,整个过程围绕着教学过程主体脉络,不断营造适应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参与集体讨论,促进其语文素养、学科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围绕着一到两篇的教材课文来进行主讲的同时,重点对文章的词、句、段等进行反复推敲,深入思考,使得学生了解课文主题的内在含义和用词造句的魅力所在。这样的一个过程是教师在根据学生个体特点不断引导学生参与文本对话,促使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课文学习,以此形成创造性的运用的过程。另外,教师还应当努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展阅读面,不断扩展主题,可以借助于多变的阅读方法和灵活的迁移策略来速读,达到快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体讲述内容和感情脉络、深入挖掘主题思想的目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自始至终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的进程,课件内容的呈现始终应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而不能被预设的某种“电子教案”所羁绊,人机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间的互动。语文学科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揣摩、品味、联想实现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个性化的情感解读。如果一味以标准化的图像直觉取代语言感知,那就无情地侵占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粗暴地践踏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从而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所以说,我们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要只注重形式。要因需而用,适时适度,恰到好处;要用在关键处,用在点子上,使复杂的简单化,抽象的形象化,平面的立体化。多媒体不是万能的,传统教学手段也不都是落后的。我们经常使用的、近年来在语文课堂上好像不多见的传统的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等,是成本低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因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增强阅读效果至关重要。所以,当教师在教学生如何阅读时,就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静下心来,认真制定系统的阅读计划,层层递进,养成潜心阅读、处处留心的习惯。(2)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消化解决问题,融会贯通,全面理解,养成质疑解惑的习惯。(3)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再现情境,交融思想,同频共振,养成与作者同喜同悲、产生共鸣的习惯。(4)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勤于动笔的习惯。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还可以常写读后感、心得体会等。这样下来,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行为就会更加自觉,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就会更加省力、高效。

三、提升学生阅读思考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一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二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首先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其次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最后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比较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例如:在《石榴》中,“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这可提问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长”字?通过抽丝剥茧,一步一步达到领会掌握的目的。三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理解和品评作品,相互之间多探讨交流,沟通看法,凝聚共识,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实践拓展,强化学生的主题阅读技巧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最后步骤是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拓展,最终达到引导学生学习、领会主题,拓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目的,由此便可以促使学生走出校园,即其涉猎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而是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实践,以达到强化学生主题阅读技巧的目的。如在学习了人教四年级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之后,学生能够围绕“亲近自然、融入美丽风景”这一主题,展开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让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并根据自己的感受附上各式各样的导游词来完成一篇游记,并且声情并茂地对身边同学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同时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还可以采用编排对联的方式,来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这样的学思结合学习模式既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凝练语言和审美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总之,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是针对特定主题进行的阅读教学,过程既强调学生理解生成性,又重视开放性的阅读教学,它的模式是针对一个给定的中心主题来参与阅读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从确立主题的导语入手,不断探讨研读,感受主题、拓展课外实践,最终升华为主题。

参考文献 :

[1] 李 莲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才智; 2008.

[2] 付 阳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学周刊;B, 2012.

猜你喜欢
主题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