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希雯
【摘 要】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它与许多因素相关,也受各方面影响,并逐渐成为学习自主性的关键。幼儿作为人类发展的关键期,其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发展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幼儿园教学活动”这角度来探讨学习动机在其中的应用和培养。
【关键词】动机;幼儿;教学;兴趣
一、注重教学的新颖和灵活,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1.创新教学方式
幼儿的注意力通常只有15分钟,教师要适时地为幼儿打开新的“天地”,充分引导其好奇心。如在主题为《鞋》的教学活动中,为开拓幼儿思维,增加新的知识,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展前穿不一样的两只鞋走进教室。幼儿能观察并注意到教师的鞋,甚至指出“老师,你的鞋不一样!”而教师则可以解释“是呀!鞋子是成对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掌握鞋的数量概念。教师也能就此引入和鞋有关的新知识,即鞋的大小、长短问题。此教学法,即正确考虑了阿特金森谈到的人对于目标活动倾向的选择与自己的期望和可能性有关的问题。教师充分把握了幼儿的成就动机,选择孩子熟悉的物品(鞋),又增加陌生的知识(鞋的尺号等),利用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深入学习新知识。
2.丰富教学内容
如今多媒体等科技发展成熟,教师当抓住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创设新的教学内容。如在学习时给孩子放影片、展示图片,让幼儿充分发挥好奇和模仿等特性,进行模仿,通过教学内容的变化性提高学习动机。
3.形成教学活动主体的多元化
幼儿虽不具备良好的自制力和组织能力,但仍应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多给予幼儿主动、积极提问和思考的机会。实际教学活动中,总有个别幼儿思维较活跃或落后,会提出许多问题,教师可以此为教学点,引导孩子一起思考解答,这既将教学活动的主体转移到了幼儿身上,也在间接中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曾提到基于个体对于行动作出的自我选择,更能使个体获得自主感、自我决定感,才能真正对内在动机有促进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要特别重视主体多元化。
二、关注幼儿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活动都有既定的教学主题、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但是只按模式则不佳,也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相反,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如果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把握幼儿兴趣点,进行拓展和延伸,则能起作用。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幼儿的兴趣广泛且容易把握,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多运用生成式教学法。生成式教学即教育者通过对受教育者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而激发学习动机,达到学习效果。如某幼儿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幼儿发现影子能跟着自己“走”,有的地方没有影子……教师关注到了孩子兴趣,组织安排了相关主题活动进行探索,从而发现光的原理,并对不同孩子给予了相关知识拓展。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也学习了新知识。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所谈到的一样,个体的行为都是有一定的意义,教师应立足于孩子的需求层面(此例中为兴趣),让幼儿主动将自己的兴趣转化为内部动机,再产生更高的需求层面(深入学习和探索)。
据此可看出,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抓住幼儿的兴趣,开展相关活动,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极大地发挥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三、积极总结和反馈,强化幼儿的学习动机
1.总结活动
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应当组织幼儿对本次活动做总结和梳理。学习动机理论中的归因理论提到,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进行活动反思,试为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寻找能力、努力、态度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基于归因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教师还当有意识地为幼儿建立内部的、稳定的和可控的维度来总结活动,尽可能归因于可控因素,提高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产生“活动还可以更有趣!”之类的想法,从而强化学习动机,形成主动探索和发展的可能。
2.选择反馈方式
学习动机不仅来源于幼儿内部自发的心理状态,也与外界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幼儿处于人发展的敏感期,对于他人的反馈是充满期待的。因此,在幼儿园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在活动进行中或活动结束后对孩子的表现进行反馈。反馈既可以是口头上的,如“你做得真不错!”等,也可以是实际性的,如给幼儿一个拥抱,拍拍肩。
通常的反馈方式可以分为表扬和惩罚两类,表扬增强幼儿的自我效能感,进而内化为幼儿新的学习动机惩罚,则易让孩子产生避免进行学习和活动的动机。因此,选择反馈方式要得当,尽可能地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反馈方式为主。如动机理论中强化论流派所提,教师的批评表扬都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把握合理的度,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尽量关注幼儿的学习状态和动机水平,再辅以总结和反馈,强化其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崔京坤.《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2015.9.
[3]皮连森.《学与教的心理学》[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