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济强 刘少桃 韦英哲
十年前,西樵山下,一棵人文的种子淡然播下;十年后,一棵名叫西樵实验小学的茁壮大树撒下阴凉。建校十年来,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实验小学传承地域传统文化,从樵山文脉中汲取千年精华;对接区域教育主张,在“品质教育,学在南海”、“樵山教育,有为品质”的引领下,与南海和西樵教育一起脉动。十年厚积之下,以“根基教育,至信樵实”的学校特色文化而薄发。
该校以根基教育为主线,全面实施礼仪教育、“六个一”育人工程,提升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形成鲜明的个性。目前,该校国家课程规范有序,校本课程丰富多彩,拓展课程创意连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成为孩子们展现自我、张扬个性、培养品性、发展能力的路径与平台,做到人人有爱好,个个有特长……校长赖济强说:“学校以特色打造为引领,努力追求学校课程建设的体系化,为孩子们的个性发展搭建舞台。”
萌生:多重现实下的理想追求
西樵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樵实”)创办于2005年8月,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直属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教育局,是一所环境美、校风好、质量高的民办优质学校。樵实历任领导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探索,锐意进取。
不断创新办学理念
作为一所品牌民办学校,樵实肩负着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做到最好是学校的唯一选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超越,只有站在更高的视野上去考虑学校发展,樵实才能走向世界,成就更高的事业。樵实的办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升华,形成了以“大气,国际视野;承传,特色创新”为理念走向,在梳理学校创立以来的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并结合自身文化底蕴和师生实际提炼出“根基教育、至信樵实”的办学理念。
充分汲取地域文化
千年古郡,底蕴绵长;幸福南海,文脉蔚然。南海,是“戊戌六君子”中康有为的故乡,“南拳王”黄飞鸿的故里,南粤四大名山之一的西樵山雄立于此,岭南文化的母亲河珠江在此迤逦而过。千年岁月时光的无声沉淀,无数仁人志士的精神累积,积淀了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南海文化。
一方水土,养就一番灵性;一座古城,蕴藏一种情怀。当你生长于这样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耳濡目染的便全是文化的气息。无论是崇文重教的传统,还是耕读传家的民风;无论是众多杰出人物诞生于此的形象号召,还是现实挣扎中“惟有读书高”的无奈选择,文化传承与教育积淀成为了南海悠久历史结出的重要精神内核之一。而这为樵实的茁壮成长与破茧化蝶准备了充足的养分,樵实的根基教育与地域文化一脉相承。正如赖济强所言,“文化的滋养从来都是教育成长最为根本的养分,教育的要义便是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与教育,相始相终;教育与文化,共生共长”。
对接区域教育主张
近年来,南海经济文化发展迅猛,智慧南海、文化南海、幸福南海、人才驱动陆续成为南海改革发展的一个个响亮主题,在此背景下,南海教育亦是突飞猛进——2008年,南海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速;2009年6月,南海被评为全国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2010年,南海先后成为我国首个区域国际化教育试验区,首个“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创建试点;2010年11月,南海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正式启动。
樵实在以地域文化为根的前提下,艺术对接区域教育的文化主张,将根基教育的理念提炼、路径设计以及操作模式置于南海教育“品质教育,学在南海”的宏观语境下进行思考与实践,将学校的理想追求融合于整个南海的教育生态体系,从而使根基教育的开展与推进层次分明,既上接天气,又下接地气;既张扬了学校的教育个性,又在区域教育的深化改革中有所担当,角色鲜明。
解读:多维思考下的理念重构
校训与办学理念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典型象征,共同熔铸了樵实精神文化的内涵。
校训:崇文健体,爱己达人
“崇文”,崇尚文化。崇,崇尚;文,文治,文化科学。“崇文”引申为崇尚文化与文明,推崇人文的思想、文明的行为和先进的文化。
崇文既体现尚智好学、人文荟萃的樵山古韵,又彰显南海文明重德、诚信和谐的现代新风。崇文是办学之根本,就是要以学立身、以学立业,以文教育人,以文教化人,主张“润物细无声”式的浸润和濡染,强调以不断更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化人,以勇于创新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方法激励人,以关注民生、兼善天下的学养和胸怀造就人。学校追求通过文化影响人、塑造人,用高尚的文化精神感染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想象力、自律力、荣誉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综合素质,让文化真正成为一种力量,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健体”,强健体魄。1917年4月1日,毛泽东撰写的《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 1951年1月15日,毛泽东就学生健康问题再次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信中说:“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强健体魄,健康身心,是一切事业与理想的基础。加强体育,强健身心,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爱己”,修身养性。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说科学知识使人类改造了外部世界,那么德育则铸造了人类自身灵魂。要做好学问,首先要做好人;科学知识只有修身者掌握才能给人类创造财富、带来福祉。修身,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是师生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基本素养。修身,贵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达人”,家国情怀。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担当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我们培养的学生要胸怀报国兴邦的大义大利。有了这样一份大义,我们就会坦然面对困难和挑战,就会无私而无畏。就会将个人的才能发挥到极至,就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崇文、健体、爱己、达人”——专心学习,强健体魄,修身养性、家国情怀。前三者是要求,互为辅佐,第四者是希望,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辅佐、辨证统一的整体。
办学理念:根基教育,至信樵实。
樵实提出的“根基教育,至信樵实”办学理念,基于以下三个层面的思考:
根基者,首重地域。学校位于西樵山下山根村中,西樵山千年文脉蔚然,崇文重教;山根村民风淳朴,耕读传家,作为生发于此的现代学校,必以地域文化素养为根基,涵养以育人。
根基者,再重传统。教育者,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其浩瀚经典,不可胜数。根基教育,即在小学生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在学生知识结构和文化意识中长文化之根,铸文化之魂,塑文明之形,提升他们的文明素质,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培育合格人才。
根基者,亦重启蒙。小学,乃基础教育之起始。小学所养成之学习习惯、兴趣、倾向,对人之一生,都将有无限之影响。因此,根基教育,即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教育,尤其是对学生的人生目标、道德品性进行引导,通过对“根”之培育,以期达到“生长”出无限精彩的目标,让小学教育阶段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至者,一为追求,二为达到,三为极致。
至信者,追求诚信,达到诚信,诚信极致。
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重义轻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随着儒学的不断发展,应和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也发生着变化。在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过程中,“诚信”的文化价值取向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是我们为己为人恪守的道德准则。
“信”从人从言,表示对人说话的重视。《周易》曰:“人之所助者,信也。”班固在《白虎通·情性》中认为信就是诚,都是“专一不移”之意。“信”由最初的“信于神”的宗教色彩,到春秋时期,成为纯粹的道德规范,意为人言要诚实守信。
“信”属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范畴。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要求弟子要“言必信,行必果”。孔子对“信”的阐释影响着儒学伦理道德内容的产生和发展。孟子虽然强调“义”,并且规范了道德原则的“仁、义、礼、智”四德,但同时也赞赏圣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认为“仁、义、忠、信,此天爵也”。他认为“信”与“礼”具有同等的地位,是人的行为准则。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更是一种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更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
至信,一重意思即为人讲诚信,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二重意思为处事守诚信,行事以诚,待人以敬;三重意思为报国持诚信,胸怀天下,敢于担当。
建构:多元路径下的理性实践
“根基教育、至信樵实”的整体理念与教育导向,实际上是按照学生的不同个性和需求来进行教学,促进所有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樵实,教师通过“制度化研修”得到全体发展和专业化成长;在樵实,学生经过六年礼仪熏陶彰显儒雅的气质,通过“六个一”工程塑造个性和特长;在樵实,32个社团凝聚成学校的办学亮点。
“制度化研修”促进教师成长
国以教兴,教以师立。樵实有着一支充满朝气、团结敬业、才华四溢的教师团队,他们用智慧演绎着教学的精彩,用拼搏书写着奉献的美丽。他们用青春点燃梦想,用追求释放激情。他们牢记教育就是服务,坚持用智慧引领爱心,他们用言传,更用身教,因为他们,教育在樵实始终保持着暖暖的温度。
学校在“根基教育,至信樵实”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创品牌,求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宗旨,通过制度化研修、教师品牌打造、设立至信大讲坛等形式,大力推进教师发展工程。
学校为了解决教师“全体发展与专业化成长”问题,实施“制度化研修”,即将教师的学习和研修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制度化研修,坚持“五性”原则,确保研修的实施与效益——1.计划性:每学期初,所有学研活动时间、内容、主持人、参与人等都要确定下来,并严格按计划执行。2.全面性:活动在每周固定时间开展,学科所有教师都参加。3.指向性:每次研修活动必须有明确的专题或任务。4.操作性: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地进行研修活动,做到教师看得到,跳起来摸得到。5.展示性:所有研修,无论通过什么方式都要向全科组做分享和展示。
制度化研修,分为五大模块。包括“读书分享”模块:学校每学期以科组为单位,指定1-2本书,要求每位教师必读,并有计划安排人员分章节全科交流。“学进交流”模块:学校派出进修、学习等回来的教师必须以“移植课”和“专题报告”等方式与科组老师进行分享交流。“名师引领”模块:学校名师或骨干教师以课例和讲座的方式带引科组教学教研。“新秀竞技”模块:安排同条件的新教师或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以帮扶为主要目的。“专题研修”模块:根据学校或自身的课题研究进行探索性或展示性的课例或研究报告等。
例如学校教导主任宋三姐、区名班主任刘智华,德育主任刘少桃、李云辉等先后为语文、英语、体育等教师上示范课,通过互相学习和取长补短等,为课堂教学改革打开思路。同时,该校党支有33个党员,校长兼书记,每月组织党生活一次,密切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及带领全体教师同心同德为培育学生而努力奋斗。
此外,樵实还坚持“理念为主线,模式为补充”,包容不同教学风格、教学方式,通过研训、学习、制度保障等多种方式提供成长途径和展示平台,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最终形成特有的品牌,并在此过程中帮助教师发现和建立自己的品牌,形成百花齐放局面。
礼仪教育助力学生向善向美
樵实创办时邀请了专业的礼仪公司对全体教师进行过礼仪培训,教师熟知各种场合的礼仪,学生也是儒雅有礼。礼仪教育作为学校的一大亮点,曾一度成为区内许多学校学习榜样。经历数任校长,礼仪教育特色延续至今。赖校长到任后,把“践行鞠躬礼”作为学校礼仪教育一部分,学生见到师长、来宾等都主动行鞠躬礼问好,受到家长和各界的好评。在深化礼仪教育过程中遇到瓶颈,学生在家、在社会的礼仪远比在校礼仪要差,便深知礼仪教育仍未能内化成为学生的一种品质,学生对礼仪知识也掌握较少。
各年级每学年紧紧围绕一个主题教育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刻明晰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及要义。经过六年的熏染,小学生善的本性得以强化,并内化为流淌在自己血液里的精神气质,在行动中自然流露,彰显儒雅的气质。
“六个一”工程塑造学生个性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主题。樵实在“根基教育,至信樵实”办学理念指引下,结合国家教育方针、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发展需要,确立了“综合素养+特长发展”学生培养目标。
所谓“综合素养”,就是达到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项目标,这是学生共性化的发展。所谓“特长发展”,就是学校提出特长培养“六个一”:“一声问好见儒雅、一分展示长自信、一个魔方拓思维、一门乐器养气质、一根跳绳强体魄、一项游泳增技能”。教育、培养、引领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生存”。
樵实推行的“六个一”育人工程充实了学生的生活,愉悦身心,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提升了学生的素质,以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和无穷的智慧投身于社会。赖济强表示,未来学校会继续努力,加强语文课上文字的教育和拓展体育德育活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文明有礼、知书达理的学生,做世界眼中的中国人,让学校成为孩子终身留恋的地方。
1.一声问好见儒雅。孔子曾云:“不知礼,无以立。”《左传》有语:“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不经意间的一句问好,折射出的是一片大世界,这片世界中充满了儒雅。书声琅琅的校园中,问好是一种气度,问好是一道温暖的风景。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倡导学生、师生、人与人之间见面时相互问好。
2.一分展示长自信。每节课前一分钟交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3.一个魔方拓思维。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苇草。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思考、思辨、思维、思想,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培养学生思考的兴趣、思辨的方法、思维的模式、思想的轮廓,至关重要。
4.一门乐器养气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依,指向都只有一个——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成长提供足够的空间,为孩子的终身幸福与可持续发展奠基,应该是教育永恒的追求。而适当的器乐教育无疑是推进与践行素质教育极为合适的切入口与载体。器乐是一项艺术,校园有了艺术,便有了灵动的精神。
5.一根跳绳强体魄。当前中小学生体质下降与体育课边缘化已形成恶性循环,在应试教育与安全责任的双重压力下,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被严重压缩,但体育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更是为将来一辈子的人生打下身体基础。以“一根跳绳强体魄”作为途径,引导学生锻炼,增强学生体质。
6.一项游泳增技能。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是教育对于人的成长非常现实的三大作用。而生存,毋庸置疑是最为基础的习得。交给学生一些生活过程中必须的求生技能,教育责无旁贷。在樵实游泳池,记者随堂听取了麦嘉辉老师和李老师的游泳课。该课是101班的泳课29人,其中男17,女12人,男、女分别授课。虽是小一的泳课,但麻雀虽少五脏俱全,不亚于校外的有偿授课。一有泳衣,游泳镜;二有潜水器,浮水板;三有男女之更衣室;四是落水前做保健预备操等。据麦嘉辉老师介绍,“全校各班每星期一节,到6年级毕业时,也同时拿到游泳合格证”。广大学生家长们对此十分满意。
32个社团形成学校特色
西樵实验小学经过多年的尝试,开展了学生社团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并逐渐成为学校的主要特色之一。
开展社团课程,学校的师资条件一向是西樵实验小学引以为傲的一个方面,因此学校在筹备社团的时候,充分发挥了学校师资优势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团活动。该校开展32个特色社团分别归类为艺术类、体育类和综合类。其中,艺术类有语言艺术、管乐、小提琴、古筝、舞蹈、合唱、美术、书法等。体育类有篮球、足球、羽毛球、空手道、快乐奔跑、游泳、武术、乒乓球等。综合类有奥英、奥数、手工制作、科技、动漫、外教口语、礼仪、文学社、小记者等。周一至周四下午4:00-5:00专课专用,社团活动由学校行政领导和大队辅导员负责主持,安排有特长的教师任教、指导,要求任课教师有课程计划、安排、过程记录以及成果展示、总结等。
开学初定好负责社团教师、做好社团教学计划、目标与内容,期末汇报成果等。学校配备了素质教育拓展班社团教师38人,外聘艺术指导教师10人,构成了学校主抓学生特色教育的工作团队。并要求全体教职工人人都要重视特色社团教育,积极倡导教师以己之长去服务于学校特色教育。主要通过岗位培训、教研活动、听讲座、外出学习、自培外聘等形式来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
学校针对小学生兴趣易转移的特点,在学生参加某项专业训练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不能随意改变项目,以保证各班人员的相对固定和学习的相对稳定。如果有些学生确实不适合学习所选艺术,需要调换时,需要学生提出申请,教师同意才能调换,这就避免了学生产生“朝三暮四”的思想,出现随意调换专业的现象,促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艺术。
学生学有所长,个性得到发展。学校还结合重大节日,每年举办有特色、有主题的文化艺术活动,创设一切机会外出展演。定期举办书法、美术展览及汇报表演活动。每年的元旦、“六一”晚会等节日,年级专场成长汇报演出、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书法作品展览,适时举办百人书法、百人美术现场即演活动。使每一位在校学生都能在艺术节中受到艺术熏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校本课程,也通过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渠道,让学生在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中,体验生活,提升素养。赖济强说,“在樵实,每位学生都能参加适合自己发展的社团,都会找到能培养自己爱好特长的项目。全方位满足孩子们差异化的成长需求,已经成为樵实学校特色建设的新常态”。
(本文图片由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实验小学提供)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