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姚萍?王向阳
【摘要】在民办高校,国学作为点缀和口号的现象依然存在。受此影响,民办高校的学生主观认为国学无用。事实上,国学的人本精神,乐观、践行的思想与民办高校的育人思想不谋而合,随着民办高校地位的提升,在民办院校中树立正确的国学教育观变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学教育;儒学教育;践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社会上国学持续升温,但是在高校当中,将国学作为点缀、将经典当作口号宣传的现象依然存在。正因为如此,民办高校的学生主观认为国学尤其是儒学无用,对国学教育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一、民办院校国学教育的现状
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国学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国学经典教条晦涩,以儒学教育为例,虽然越来越多的院校对儒学进行宣传,但孔子及其开创的儒学在学生眼中是“熟悉的陌生人”,学生对此不屑一顾。
笔者在教学中曾经做过多次实验,举例说明:
实验一:上课之初便提出要讲儒学,十之八九的同学是一副厌恶的表情。
实验二:“过犹不及”“既来之,则安之”“君子成人之美”“讷于言敏于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祸起萧墙”,以上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孔子的观点,当把这些观点抛出,问学生这些话有没有道理,大家普遍认为很有道理,但是让学生说出这些话是谁讲的,很少有人能说出正确的答案。
简单的实验一和实验二,当笔者把实验二这些话的作者说出,实验一的情况就会有明显好转,这种主观认为儒学没用,但又时刻在谈儒学的状况主要还是源于不了解、不愿了解。
民办高校学生普遍认为学得一技之长能挣钱即可,有的学生甚至毫不避讳地讲“活着就是为了钱”,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存在严重的“儒学无用论”。毋庸置疑,学生的主观论断,与历史的影响有关,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与传统文化处于对立状态,人们对儒学的批判大于接受;同时也与多年来学校教育把儒学经典当口号背诵学习、应付考试有关。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民办高校发展较晚,文化底蕴不厚,对儒学的接受程度更低。实际上如果能将孔子的言论与其身世、背景、人生经历结合做一个生动地讲解,精彩程度不亚于给学生讲解任何一位近现代的创业成功人士(孔子创办私学,培养出七十二贤徒,不愧是成功的创业者和教育家)。
二、民办高校如何进行儒学教育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学校领导不重视,不给予国学课“名分”,国学课的开展势必如履薄冰,儒学教育也会成为空谈。民办高校的领导要结合国家的政策导向,将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当成一项重要任务。同时,领导应发挥榜样作用,切实用儒家道德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二)提升全体教师儒学素养
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他提出的“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诲人不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教育主张、教学方法,延续2000多年,可谓历久弥新,孔子不愧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榜样,他的教育方式、方法值得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学习,并运用于实践当中。同时,不同学科的教育者都应“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并“据于德”,力求成为“德艺双馨”的教师,在“其身正,不令而行”中,让学生佩服并效仿。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的儒学氛围会厚积薄发,学生们自然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受到引导。
(三)明确儒学课开设的宗旨
很多教育人士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对社会无责任感、对他人无道德感、没有理想和目标。改变这种状况,儒学恰是一剂强心针。儒学强调乐观、进取,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有利于面对各种挑战。儒学可以培养出博爱、感恩、有家国意识的人。所以明确开设儒学课的宗旨,将儒学课列入课程体系是必要的。
(四)培养专业授课教师,注重讲授内容
专业授课教师要有扎实的国学功底和儒学素养。在授课内容上要结合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选取,如护理学院的学生开设儒学课,可以结合孔子在养生方面的言论,结合《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的相关知识,贯穿讲解,让学生能学以致用。针对经管类的学生则结合学生学习和未来就业的实际情况,将儒家人物当中孔子及其高徒“儒商”子贡的历史讲得更生动丰满,让学生深切体会“仁义礼智信”是做人之本,更是成事之根,让学生认识到儒学与其生活和职业的关系。
(五)改变儒学授课模式
民办高校的学生分数低、底子薄,上课如果一味灌输难以打动人心。改变授课模式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儒学的知识,进行儒学教育,目的不在于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在于将儒学当中蕴含的智慧分享给学生,最终目的是感染学生。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重新认识儒家文化的真正价值并正确的传承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尤其是在高校进行儒家文化的学习,对于处于过渡阶段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民办高校的国学教育尤其是儒学教育应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注重培养完整的“人”,而不要仅仅将儒家思想和主张当成知识和口号。
参考文献
[1]傅佩荣.儒家哲学新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杨国华.论语人生[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课题项目:青岛黄海学院2015年度校内课题——《民办高校国学文化育人的实践与研究》。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