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客观—发明”式树立中职生的创新意识

2016-05-14 10:12田文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效果教学

[摘 要]在创新发明教育教学中,一般教师采用的是“发明方法”的教育,课后往往学生还是很迷茫,常常为到底要“发明什么”而苦恼。“客观—发明”式的教学引导,树立了中职生的“客观”意识,明白了创新发明就是对“客观”的创新发明,懂得了“发明什么”的问题,懂发明、会发明、有发明成为学生中的风尚。

[关键词]“客观—发明”式原理 教学 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124

在创新发明教育教学中,一般教师采用的是方法教育,诸如“组合发明方法”“要素变更发明方法”“转用发明方法”等等,课后往往学生还是很迷茫,还是不懂创新发明,常常为到底要“发明什么”而苦恼。见此,“客观—发明”式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一、“客观—发明”式的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主体(人)和客体(物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就是客体的改变。”

《礼记·大学》中讲格物致知,即“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马克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中有句:“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可释义为:天下现有的东西都在原先的东西之上产生,后来产生的东西是原先没有的东西。这一理论原理可表现为如下图示(如图4)。

三个基本图式释义:

式一:“主”(人)要创新必须是对“客”的创新。

式二:“主”(人)对“客”的创新必须是观察“客”基础上的创新,“主”观察的“客”不妨称之为“客观”。

式三:“主”(人)对“客观”具有创新点,便形成了“发明”。

综合三个基本图式既得:“主—客”式、“客—客观”式、“客观—发明”式。

二、“客观—发明”式的教学

1.用地球仪的空间观图示引导“主—客”式

下图(图5)地球上的“人”泛指某一发明人,“客”泛指地球上现有的东西。

2.拟人化语气的图示引导“客—客观”式

我认识两个朋友:第一个朋友叫“客”。

通过下列图示,使学生直观明白“客”的概念。

3.典型案例相结合的图示引导“客观—发明”式

爱迪生的发明:灯泡。

4.编撰歌谣升华创新发明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进一步使学生懂得创新发明,铸造学生的创新发明精神,编撰如下《客观谣》和《发明谣》,课余时间可让学生诵读、吟唱。

(1)诵读《客观谣》和《发明谣》

(2)吟唱《客观谣》和《发明谣》

三、“客观—发明”式的实践效果

通过“客观—发明”式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克服以往不明白到底要“发明什么”的问题,进而达到学生懂发明、会发明、有发明的教育教学目的,不但能够克服中职生因文化课基础差而导致的自卑心理,同时极大地鼓舞了中职生立志创新发明的勇气。2011年7月,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被确立为第一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后,作者采用“客观—发明”式在2010级两个焊接班级开设创新发明课程。通过两年的教育活动,学生人人有发明作品,两班学生的优秀发明作品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1件,获得国家专利证书21项。“客观—发明”式的教育教学无论从学生的益智方面还是养德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中职生对“人人都能成为发明家”更深信不疑。

[ 参 考 文 献 ]

[1]康斯坦丁诺夫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2]该选集编委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田文.人人都能成为发明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斯 陌)

猜你喜欢
效果教学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