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
[摘 要]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教学效率、学生素质和师生关系有着重要影响。新课标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实行,给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也提出了新要求。以初中班主任工作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初中 班主任 班级管理 方法 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103
当代初中生是一群有着独立思想和新潮观念的“新新人类”,如何开展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本文就这门“艺术”展开讨论,希望与广大同行交流沟通,共同进步。
一、重视情感沟通,实现以“德”服人
初中新课标中要求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使初中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初中班主任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实现以“德”服人:
1.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情感渗透
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初中班主任教师应该抓住课堂教学的机会,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明事理、知对错、守规则、求上进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
例如,在语文课上讲解《皇帝的新装》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课文讲解教育学生要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帮助学生养成诚信待人的良好习惯。
2.在日常交流中加强情感沟通
初中生的思想和情感还没有完全成熟,且处于叛逆时期,强迫命令或刻板说教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还有可能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初中班主任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构建起相互信任、彼此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而形成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这不仅能提高班级管理效率,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A同学是个让各科教师都头疼的“混世魔王”,上课不仅不注意听讲,还经常说话、用手机放音乐、下地走动,扰乱教师正常的上课秩序,各科教师多次批评教育都没有取得显著效果。班主任关注到他的情况之后,与他展开了多次的思想交流与情感沟通,在取得了他的信任之后,他也向班主任敞开了心扉:他是初一时候随父母从新疆转学到新城市和新班级的,功课衔接不上,语言交流不通,对于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适应,导致他学习退步,也没有朋友。他每次上课捣乱,都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让老师和同学关注他、关心他、接纳他,却没有想到适得其反。了解了他的情况之后,班主任与各科教师沟通,帮他进行课后补习,并鼓励他加入了课后学习小组,使他不仅功课取得了进步,还结交了新的朋友,课堂表现也越来越好。通过情感沟通,使一个学生做出了改变,使整个班级风气也得到了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
3.在班级管理中鼓励互相帮助
班级是一个整体,只有全体学生相互团结、互相帮助、共同努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因此,初中班主任要为学生营造温暖、和谐、互助的班级氛围,激发学生热爱集体、关爱同学的意识,实现班级的整体进步。
例如,B同学学习成绩很好,人也单纯善良,但是自理能力极差,个人的区域卫生经常不达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号召班里的“卫生标兵”跟他结成互助小组,B同学帮助“卫生标兵”补习功课,“卫生标兵”帮助B同学保持个人卫生,在互相监督和互相帮助的过程中,B同学的卫生情况有了改善,“卫生标兵”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提升,实现了互帮互助,合作发展。
二、重视制度建设,实现以“法”治班
班级管理中如果缺少了情感,那么这种管理是残酷的;班级管理中如果缺少了制度,那么这种管理是盲目的。因此,初中班主任要加强制度建设,从日常考勤、集体卫生、行为规范、课堂表现、学习成果、班级活动等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及奖惩机制,使班级管理具备明确的标准和科学的方法。
例如,为了客观反映学生的考勤情况,对学生实现“量化”评价,班主任可以制定“日常考勤评价表”,将每人每天的迟到、早退、请假、旷课等出勤情况记录在案,并每周进行分数统计和结果公布,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表现差的学生,给予批评和惩罚,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自律性和紧迫感,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三、重视文化建设,实现以“文”管理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团结一心的班级风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初中班主任应该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通过体育活动、文艺表演、科技小组、个人影展、演讲比赛、绘制板报等活动,将情感教育、素质教育和班风建设结合起来,创新班级管理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五一”劳动节前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筹备以“劳动之歌”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的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班级整体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情感氛围,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