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康君
[摘 要]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他们的情绪极容易受到影响,总体而言学生的学业情绪主要由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组成。学生的学业情绪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质量,尤其对学困生的成绩影响更为明显,加之当前我国有关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业情绪的相关研究较少,可见加强初中生学业情绪的研究尤为重要。主要针对基于情绪研究的初中语文学困生成绩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生情绪 影响因素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025
初中语文学困生指的是智商正常但语文成绩不及应有水平的学生。这群学困生的语文成绩较差,针对这一现象,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采取较为简便的方式进行改善,即多做多学,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效,主要原因在于这样的方式忽略了学困生的情绪与思想。究其根本,消极学业情绪是导致初中语文学困生成绩较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合理改善学困生的消极学业情绪至关重要。
一、影响初中语文学困生情绪的主要因素
1.教师情绪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绪对学困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是互相的,如教师在讲到重点知识时情绪高昂,并积极与学困生进行互动,但学困生在互动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消极,教师没有得到相应的反馈,随之导致情绪低落,影响学困生的学习情绪。与盛气凌人的教师相比,平易近人的教师更受学困生欢迎,且更容易帮助学困生产生积极的学业情绪。
2.课堂氛围
与学优生相比,学困生更易受课堂氛围的影响,课堂氛围较为宽松、和谐时,学困生感受到的学业情绪强于学优生。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若平易近人,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互动等,这些无疑增加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改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尤为重要,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3.同伴
一般而言,学困生不愿意与学优生相处,因为学优生的成绩较好,在他们面前学困生显得十分不自信,所以他们更愿意与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学生相处,但若学优生主动与学困生进行沟通,学困生往往会十分开心,所以同伴之间的沟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体验。
二、初中语文学困生积极情绪激发及成绩提升的策略
1.树立科学目标
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与主见,不是所有高尚的理想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需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与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树立合理目标。教师需要明确告知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语文学科是基础知识,只有学好基础知识才能离自己的理想更进一步。
2.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学生学习积极情绪的产生需要出色的语文课堂的支持。所以,初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周密细心地备课,而且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以生成出色的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与热爱的语文课堂其气氛必然和谐融洽。教师既要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积极鼓舞激励学生发言,即使学生表述错误,也要耐心引导,不能直接否定学生的发言,在学生改正自己的发言后,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称赞。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若能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他们的学习情绪必然会提升,学习成绩也会随之提高。
3.优化教学手段
一般而言,初中语文学困生在口语表述与积累运用方面的积极性较高,在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述方面的积极性较低,且这种消极学业情绪远高于积极学业情绪,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业情绪具备任务关联性。所以教学手段的优化尤为重要,针对学困生,语文教师需要提高他们在口语表述与积累运用方面的标准,而在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述方面则降低标准,从而扩大学困生的积极情绪。从班级整体角度而言,若一个班级学困生远多于学优生,且整体语文成绩偏低,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改善,即先让学生多做口语表述与积累运用的作业,减少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述的作业,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班级整体语文成绩,随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
4.改善课外相处模式
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与引导者,还是学生生活中模仿的对象。在课外,语文教师可以创建和谐的师生相处模式,与学困生成为朋友,为学困生提供学习辅导,为学困生解答生活中的难题等,这样学困生的语文积极兴趣自然会提升。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外相处模式也是值得重视与关注的,事实上,学困生课后的消极情绪远低于积极清晰。所以教师可以创建一些课外学习小组,以供学困生与学优生相处交流,让学困生感受学优生的积极情绪,并了解学优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动机等,进而向他们学习。
综上所述,积极情绪的激发是提升初中语文学困生成绩的关键,即积极情绪的激发既可以提升语文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学习效能感,从而提升学困生的语文成绩。因此,结合学困生的性格特征与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积极情绪激发策略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