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曈
摘 要: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为例,研究朋辈教育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实践与评价,旨在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朋辈教育;新生;入学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9-0086-03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人格特质等方面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和群体特征,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也引入了诸多新颖而有益的实践。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为例,研究朋辈教育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实践与评价。通过梳理朋辈教育的实践举措,归纳新生入学教育的可行方案和创新方法;通过调研学生对朋辈教育的评价,了解朋辈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以期朋辈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其活力和效力。
一、朋辈教育的内涵
“朋辈”(Peer)含有“朋友”和“同辈”之意,属于同一个社会群体,享有相似的生活经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1]。朋辈群体一般由在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个体组成,是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和载体。大学生朋辈群体作为社会群体的一种基本类型,是大学生成长发展中重要的人际环境[2]。
朋辈教育(Peer Education)的概念起源于心理健康教育,并在心理咨询、公共卫生等领域形成了成熟的理念和有效的实践。部分学者将朋辈教育引入高校学生工作研究,对大学生德育有一定启发意义。张勇认为,朋辈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在一起分享经验、观念或行为技能,借以见贤思齐、激发上进,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教育方式”[3]。潘爱华认为,高校青年的朋辈教育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地挑选、培养并组织与受教育对象年龄层次相仿、经验相似的学生或校友,通过倾听、交谈、共娱等方式实现经验分享,从而协助受教育者探索自我、适应环境、增进自我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4]。
朋辈教育是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自我教育分为“个人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朋辈教育属于群体自我教育,即在一定的组织或集体内,成员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属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范畴。朋辈教育具有榜样教育性、广泛性、互助性、及时性等特点,具有示范功能、自省功能和互动功能。
二、朋辈教育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实践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固定化、常态化的基础上,其也在突破创新。一方面是因为,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涯的第一课堂,对今后各项教育的开展起到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处于人生转折期的大学新生,面对崭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人际交往方式,迫切需要接受行之有效的入学教育,以尽快适应、融入新的环境从而完成角色的转换。因此,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尝试了诸多新颖而有益的实践,其中,将朋辈教育引入新生入学教育,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在近年来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始终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在以专业教师、辅导员等为主导的传统教育基础上,将以高年级学生为主导的朋辈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开展一系列体验式、融入式的创新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以朋辈教育为切入点,对学院2015级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进行梳理,归纳为以下几点实践举措。
1.以“学导”制度为先导,为新生提供个体化服务。近年来,“学导”制度在华东师范大学各个院系推行,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为每位大一新生配备一位高年级学导,为新生提供个体化的服务,并且这一服务贯穿整个新生入学教育的始终。
以对外汉语学院为例,学导分配工作在新生入学前的暑假就已完成,学导主动联系自己的被导,成为新生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学导将来自五湖四海的大一新生凝聚在一起,开启他们的交流互动。学导在群里发布各种入学信息,为新生答疑解惑,可以说,绝大多数新生在报到前就已对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了然于胸了。
迎新报到当天,由学导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基本承担了迎新报到的所有工作。迎新展位以“古韵华风”为主题,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学长学姐身着汉服,将亲手制作的香囊赠予新生;新生在竹简上挥墨留名,在“心愿板”上留下憧憬。在辅导员教师的带领下,另一批志愿者在学院为新生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收取并分发入学材料。与此同时,志愿者还奔波于校园每一处新生驻足的角落,引领带路、收拾寝室、充值校园卡、提行李拿东西,学导们用热情、责任、爱心,为2015级新生上了生动的大学“第一课”。
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学导全程为被导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密切联系了新生与高年级学生的情谊,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他们将始终作为“朋辈导师”,在学习、工作、生涯规划等各个方面,为低年级学生进行有益的指导。
2.以“破冰”活动为契机,增加新生集体融入体验。为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融入集体,对外汉语学院在召开新生主题班会之余,还举办了“Running ECNU忆抗战岁月主题定向越野”和“中外学生手牵手”两场破冰活动,促进了新生之间的互动教育。
新生主题班会由辅导员教师组织召开,进行入学指导教育。随后,进入新生互动环节和班委选举环节。通过自我介绍、小组交流等方式,同学之间相互了解,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部分学生参与班委竞选并成为班级的骨干力量,在今后的班级建设和发展中他们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Running ECNU忆抗战岁月主题定向越野”活动在校园展开。活动以“忆抗战岁月”为主题,将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整合分组,完成定向越野中规定的任务,包括抗战历史教育、华东师范大学校史教育等环节。通过团队协作,新生之间增进了沟通,建立了友谊;通过互动学习,新生们寓教于乐,加深了对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与此同时,在同伴中国学生的帮助和讲解下,外国留学生也在活动中受益良多,朋辈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在“中外学生手牵手”活动中,对外汉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完成结对子,旨在为中外学生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活动设计了专场互动性游戏,成为增进学生间情感的催化剂,为将来中外学生互相学习、互惠互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以学生代表为模范,开创“全员育人”教育模式。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包括开学典礼、校史/院史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发展教育、新生党员教育、师生见面会、新生班会等等,由学校相关部门或院系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安排实施。近年来,对外汉语学院探索“全员育人”的教育模式,在传统教育形式中树立先进学生代表为模范,通过优秀学生“现身说法”,达到育人的目标。
在开学典礼中,学生代表发言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以对外汉语学院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邀请中国学生代表、留学生代表分别发言,他们讲述了自身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历和心得,为新生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新生党员教育中,相关教师向新生党员介绍党务常识、党员发展流程,鼓励新生增强党性意识、提高党性修养。与此同时,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委员也应邀出席,与新生党员分享丰富多彩的支部学习和支部建设活动。通过实例解读和交流互动,新生党员迅速融入组织生活。学生党支部作为党员政治教育的载体,是高校朋辈教育的优秀典范。
4.以社团组织为依托,丰富新生校园文化生活。社团组织作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力军,为丰富新生校园文化生活做出了突出贡献。新生通过参与社团的宣讲及招新活动,不仅可以对各类校园活动有基本的了解,更可以迅速找到组织,融入校园生活。
在学校层面,在2015级新生入学教育中,校园嘉年华、话剧展演等深受同学们的好评。在校园嘉年华活动中,各个社团在集中时间和集中区域进行社团展示、招新,新生通过加盟社团,培养在某一专业领域的兴趣和特长,不断学习、磨炼陶熔,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与此同时,校镜双语话剧社、扬之水话剧社推出优秀话剧展演活动,广大新生备受艺术熏陶。话剧于诙谐幽默之处见生活真谛,对新生起到了很好的启发教育作用。
在学院层面,对外汉语学院团学联及其他社团举办招新宣讲会。团学联主席、各部门部长、各社团社长依次介绍社团概况和活动,同时也作为学长学姐,向新生讲述了社团活动在大学生活中的意义,组织社团活动的经验,以及如何平衡社团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等,为新生所受用。
5.以新媒体为载体,搭建线上互动平台。随着新媒体的普及,新生入学教育的线上活动也有效增加了新生之间、新生与老生之间的交流。对外汉语学院以易班、微信公众号为线上互动平台,开辟了线上教育的创新模式,而这种教育模式的运营,是由对外汉语学院的学生独立完成的。
易班是综合性的高校互动社区,融合了论坛、社交、博客、网盘等多种功能,在高校师生中使用率较高。新生注册易班后,可以与同学、学长学姐进行交流互动;老生也可以通过易班发布通知公告、撰写经验心得、为新生答疑解惑等。
对外汉语学院团学联微信公众号于2014年正式上线运营,为学院学生工作的重要宣传阵地。在2015级新生入学之际,公众号推出以“15 Y.O.U—You Own Us”为主题的迎新系列活动,推送了包括学院概况、教师简介、迎新日程安排、特色活动、学业指导、生活指南等各方面在内的文章,新生入学教育更加全面、高效、便捷。此外,公众号还开展了以寝室为单位的“创意小咖秀”线上活动,由高年级学生抛砖引玉,鼓励新生大胆秀出自我、彰显个性。
三、朋辈教育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评价
为进一步了解朋辈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评价,笔者以对外汉语学院2015级新生入学教育为调查内容,以对外汉语学院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研。问卷发放53份,问卷收回51份,有效问卷51份。调研显示,对于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37.26%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50.9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对于新生入学教育的满意度,23.53%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54.90%的学生认为“较为满意”。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新生入学教育是有必要的和对其是满意的。
按照组织和实施教育的主导者,问卷将我院2015级新生入学教育日程中的各项内容分为三类,分别为:以学校职能部门,学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等为主导;以学导、学生代表、社团骨干等高年级学生为主导;以2015级新生为主导。其中第二、三类突出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可视为朋辈教育的有效形式。
问卷要求在以上三类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选出最有收获、最有意义、最为满意的一类,结果显示:第一类占25.49%,第二类占58.82%,第三类占15.69%。
问卷要求在以上各项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选出三项最有收获、最有意义、最为满意的活动,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话剧展演(14.38%)、主题定向越野(11.76%)、团学联招新会(10.46%)。
由此可见,学导、学生代表、社团骨干等高年级学生已日渐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主力,以高年级学生为主导的朋辈教育在新生中最受青睐。因此,应充分利用高年级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活力和效力。与此同时,以学校职能部门,学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等为主导的传统教育仍是新生入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新生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重要途径。
问卷要求在第二、三类各项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选出一项最有收获、最有意义、最为满意的活动和一项最没有收获、最没有意义、最不满意的活动,得票率最高的分别是:团学联招新会27.45%、校园嘉年华35.29%。大学生社团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织,必然会引起新生的广泛关注。社团招新应通过社团骨干现身说法,切实为新生提供有用的、有效的信息,而不是被动求关注,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对于朋辈教育的优势所在(多选),29.41%的学生认为“以高年级学生或新生为组织实施教育的主导者,更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容易接受”;28.68%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更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大学集体”;22.79%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更便捷、更高效地获得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指导”;19.12%的学生认为“新颖活泼,寓教于乐”。
对于朋辈教育需要完善的方面(多选),37.5%的学生选择“内容的充实性和丰富性”,26.04%的学生选择“组织者和实施者的专业性”,22.92%的学生选择“结果的指导性和启发性”,13.54%的学生选择“形式的创新性”。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与时俱进、敢于创新,他们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往往更加重视形式的新颖性而忽略内容的充实性和丰富性。因此,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大学生作为新生入学教育主导者的专业素质,在策划活动时更加注重内容和结果,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
朋辈教育是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因其形式新颖多样、内容丰富活泼、组织和实施者亲密无代沟,而备受新生青睐。一方面,新生入学教育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尤其是集学导、学生代表、社团骨干等为一体的高年级学生资源,充分发挥朋辈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活力和效力。另一方面,要提升大学生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组织者和实施者的专业性,朋辈教育在注重形式创新的同时,更要强调内容的充实性和丰富性。
参考文献:
[1]谢燕兰.高校朋辈辅导员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实践与
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1).
[2]宋玲.朋辈教育在我国高校德育中的运用研究[D].上
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3]张勇,王峰,李永山.激活朋辈教育功能,提升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2).
[4]潘爱华.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