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春芳
摘 要:翻转课堂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基础”课面临的教学瓶颈,打破教学的“灌输”模式,优化课内外教学内容,有效地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文章主要阐述了翻转课堂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翻转课堂;“基础”课;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9-0018-02
一、翻转课堂在“基础”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主动学习网络平台的资料(音视频、PPT等),然后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过程。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效解决“基础”课教学的瓶颈
第一,避免了师生情感疏离的问题。“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提高“基础”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渠道,但是囿于课时的有限性(40学时),教师难以抽出更多时间与学生互动。而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则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课前自学和见面课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与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第二,打破了狭窄的教学渠道。以往的理论灌输式教学导致“到课率高,抬头率低”的现象。翻转课堂以网络为新载体,鼓励学生在线和课内两个渠道协同教学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塑造学生“德、才、情”的统一和升华。第三,屏蔽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翻转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网络视频公开课或资源共享,它要求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样就可以避免网络带来的弊端,借助翻转课堂的强大功能,教师在课内外都能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二)推动“基础”课教学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翻转课堂实现教师由“学习者到开发者、创造者”、“由演员型到导演型”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变为“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方式。它符合新课改的发展方向,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1]。
二、翻转课堂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课题组于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在“基础”教学中就2015级环工专业1—3班开展了三次翻转课堂的尝试。现就开展的教学过程和成效进行说明。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
(二)翻转课堂的成效与问题
1.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1)学生视角。调查显示,64.6%的学生对课堂中的交流环节的操作、时间分配感到满意;62.8%的学生认为通过交流能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全面和更深入;92.4%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98.8%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较传统课堂有利于知识掌握得更加长久,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80.5%的学生愿意学校继续开展翻转教学试点;78.1%的学生更喜欢翻转教学模式。刘同学说自己在“我爱我家”的课堂交流中深刻意识到自己面对亲人病危时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让自己获得了心理上的成长;孙同学结合日常人际关系问题编写了剧本《恶意》;董同学在总结“恋爱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议题时,从个人、社会、爱情本质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诠释。(2)教师视角。首先,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能将理论性、趣味性相结合来提高“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理论性的关键在于把握“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思想理论主线,增强学生的学术修养;趣味性的关键则在于改变传统的单一、线性、平面的教学模式,采取多样、综合、立体的教学模式。“我爱我家”的教学资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新生们在课前的自学中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当授课内容能真正触动学生灵魂、影响其心灵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在“人际漫谈”中的心理剧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能动性,演绎现实的人际困惑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行动来解决;“爱情花开”中的案例讨论使学生对爱情由感性认知到理性面对的飞跃。三次翻转教学使得“基础”课教学实现了理论性与趣味性、操作性和体验性的有效结合。
2.存在的问题。(1)学生视角。活动太少、准备仓促,个别同学积极性不高,交流不深刻,希望形式多样化、有更吸引眼球的话题、自行分组、不要固定人数。此外,问卷调查显示,2.4%的学生不愿意在课前花费时间自修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4.9%的学生不满意翻转课堂中交流环节的操作和时间分配,1.3%的学生认为翻转教学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2)教师视角。在进行难度稍大的翻转教学时,新生们因为缺乏相关的经验,又一直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突然完全由他们支配和主导课堂活动时,很多学生会无所适从。以第三次翻转教学“人际心理剧”为例。学生们背台词现象严重、过场有点乱,很多人说话声音不够洪亮。部分同学缺少团队合作的意识,与队友配合不够默契。此外,翻转课堂线上的内容建设和呈现不规范,讨论效果不佳。
(三)教学经验与整改措施
实施翻转教学对任课教师而言是一个重大挑战,那需要统领全局,真正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诉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自觉行动等进行有效评估等。同时教师必须理解意义学习的理念:“唯一能对生命产生意味深长的影响的学习是——自己发现并把它化为已有的知识。”“各级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恰当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的学习。”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在实践中尝试翻转教学。
1.教学经验:(1)教学资源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目前“基础”课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一旦放到网络教学平台要学生自修时必须把握“博、深、精”的原则。“博”是做到知识点的覆盖面广,提供课本之外的教学资料和辅助资源,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深”是指教学资源不能单纯吸引学生眼球,对大学课程而言,必须有理论穿插,通过提高教学资料的质量来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学资料概括课程中所讲授的基本知识点,阐述相关理论,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并进行思考,然后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逐步深化理解。如在“家庭美德”的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收集了影视作品中的视频片段、经典微小说,还将“孝文化”的学术论文放在其中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同时还补充了往届学生的作业作为实例。61.6%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预习任务;“精”是指要谨慎选择放置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资源。内容切忌繁杂,同时视频时间不宜过长。在第一次翻转教学调查中发现,仅有7.1%的学生愿意花费40分钟及以上的时间来自学教学内容;3.6%的学生认为网络平台上教师放置的教学资源多;9.6%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预习任务。所以,在第二次翻转教学和第三次翻转教学中,教师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最终,翻转式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时间、精力、人力三方面的充分保证。在开展翻转教学前,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前期调研工作,“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既要调查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感兴趣的热点、学习态度和特点,还要调研学生喜欢的翻转模式;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库,同时助教协助完成跟帖和作业批改工作,及时完成网上的答疑解惑。对于网络技术及见面课程中的调节与监督工作都需要教师耗费大量精力去完成。这时需要团队协助。(3)打破常规,动态翻转。翻转课堂演练针对不同的章节而展开,翻转形式也是完全不同,给学生新鲜感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挖掘出学生的潜能。第一次翻转注重情感渗透,第二次翻转注重理论争鸣,第三次翻转注重行为表达。
2.整改措施:(1)开展“同课异构”的翻转课堂。开展调研,收集学生的问题、感兴趣的话题等,将学生进行分组。以13周林学151—153班开展的“大学之道”的翻转课堂为例,课题组在学校的右任书院开展了“蜂巢教室、WORKSHOP、团体心理辅导”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打破班级的限制,按照学生内在需求进行课程的改革。(2)利用助教资源,加大网络跟帖,及时、适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思想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体会“言为心声”,同时又能在网络教学平台宣扬更多的正能量。(3)与其他高校互动,借鉴成功的翻转教学模式整改目前自己的课程,推陈出新,强化理论的基础上加大课堂的“活化”力度。(4)完善助教制度和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每次翻转请来的助教都是富有专业特长的,任课教师设计完整的翻转方案后要加大与助教的交流互动力度,及时收集翻转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开发更多功能,让学生“会用、善用、乐用”。因此,要建立完善相关的制度,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参考文献:
[1]张金萍.促进翻转课堂中学生能力提升的策略[J].中国
教育技术装备,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