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近十年相关研究综述

2016-05-14 11:15胡守琪
校园英语·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译介研究综述

【摘要】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译介给我国翻译学带来一次史无前例的变化,人们不再把翻译仅看作一门艺术,而是以一种科学的态度看待翻译。从此为翻译学的研究开创一片新天地。奈达理论的研究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展开。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也越来越客观的审视该理论。本文拟概括介绍一下奈达理论在中国的译介情况以及近十年的国内研究现状。

【关键词】功能对等 译介 研究综述

翻译学研究进入语言学转向之后,对等(equivalence)这一概念几乎成了这一时期的有关翻译研究的代名词。当然这里所说的对等并不是我们数学中所使用的对等。这里所说的对等是翻译的理想状态。当谈起对等,尤金-奈达所提出来的“功能对等”可谓给翻译学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其成就不可否认。本文首先对奈达理论在中国的译介进行阐述,然后通过以过去 10年间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关于奈达的 “功能对等”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类,并总结归纳近十年来关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的相关研究。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的译介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大致在中国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极力推纯阶段,再思阶段以及被否定阶段。下面我们就这三个阶段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一阶段: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大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译介进我国,当时受到了广大翻译学者的极力推崇。我们都知道翻译学自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迅猛。成果显著,其中非常著名的两次转向就发生在这期间。在我国引进奈达理论的时候,事实上在西方奈达的理论相应已经有些过时而且保守争议。之所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能在我国又焕发出第二春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理论迎合了我们国家当时主流的翻译观。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重点突出在“特色”俩字上,我国积极挖掘具有本国特色的东西包括翻译理论。可以说严复所提出来的三字原则“信达雅”在当时占据主流。同时奈达所提出来的功能对等跟严复三字原则中信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正是基于此,我国翻译界掀起一股奈达热,对功能对等进行了大量的译介。

第二阶段:随着奈达对等理论译介的深入,以及我国翻译理论家的深入研究,有一些学者开始对此理论提出质疑。一方面,在奈达的理论里采用了乔姆斯基深层结构这一表达。而乔姆斯基所提出来的深层结构是用于解释句法学现象的。另一方面,等效论强调原语读者与译语读者产生相同的反应。对于信息文本的翻译是可实现的,但对于文学文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整个来看,在第二阶段,尽管奈达的的理论在我国持续走热但一些翻译学着已经开始批判性的看待该理论。

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奈达的理论广受争议。吕军甚至全盘否定该理论。在他看来,奈达从读者的反映出发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读者的反映是主观的而且很容易受到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因素所左右。同时,王东风指出,对等理论是从圣经的翻译得来的,其应用于翻译的最初目地就是宣传圣经并吸引信众。所以该理论显得很成功,但并不适用于其他文本比如说文学翻译。

近十年相关研究综述

以上所述是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我国基本的译介情况,对奈达理论的认识也比较客观,优缺点并存。下面通过以过去 10年间(由2006-2016年间)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关于奈达的 “功能对等”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类分析。由于这十年间关于奈达理论的研究颇丰,本文选取cnki上近十年比较有代表性的100篇文章进行归类分析。通过比较发现这些文章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借用其他理论家的术语或概念阐释功能对等。第二类:从功能对等理论的概念出发对其进行应用、解释或者批评。第三类:只提功能对等这个术语然后进行自我阐释。

通过分析发现,相比起奈达理论刚译介进中国的那几年,奈达理论的纯理论研究热已经不复存在。在这一百篇文章里面有一篇是借用其他理论家的术语和概念阐释功能对等,对其进行补充完善。也就是我们上面所划分的第一类。刘建刚在其博士论文《语用选择与等效翻译》中通过分析总结语用选择与等效翻译之间的关系,更好的完善等值理论,从而方便我们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其次,所占篇幅最大的就是第二类即翻译对等理论的应用解释或者批评。通过再次分类,可以划分为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以及在非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前面在第一部分里就已经提到过有学者质疑奈达理论到底适不适合应用于文学翻译中,因为奈达在其理论中指出在翻译中,形式比意义更重要,在必要时形式要让位于意义。同时他在圣经翻译中将好多修辞都翻译成白话文以方便理解。也正是基于这个质疑,统计发现这一百篇论文的统计发现其中奈达理论在非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所占篇幅比较多。比如说在政府工作报告,旅游词汇商务文本等中的应用。当然还有一类就是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这也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研究方向。奈达理论强调的是等效,是从读者反应出发的一种研究视角。而我们影视观众正好可以满足奈达所倡导的等效。其次,奈达动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也被大量应用,各位学者也充分证明了其可行性。当然无论是在文学还是非文学翻译中不可否认完全适用奈达的理论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客观看待。

总结:奈达理论自译介进中国,经历了上述我们所分析的三个阶段。对其的接受以及应用已经逐渐成熟。对一个理论的应用不再像刚译介时那样走极端。纽马克曾说:“如果一个理论不能解释所有翻译现象,那它就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要客观的看待功能对等理论。

参考文献:

[1]衡孝军.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J].中国翻译,2003(4):23-25.

作者简介:胡守琪(1992.9-),男,甘肃人,西北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是翻译学。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译介研究综述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译介
西方兵书的译介与晚清军事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