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玲
摘 要: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和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生了改变。课外阅读方式和内容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生的感受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问卷调查、日常观察和作文指导的基础上,概括出高中生的阅读和写作的现状,并针对教师与学生在写作教学与写作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分析网络阅读给高中生写作带来的影响,总结出高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结合教学实际和教育理论,对处在网络时代下的高中写作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网络阅读;高中写作教学;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9-0068-03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方式。如今,高中生的阅读方式与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发生改变,网络阅读成为其除教材阅读外的主要阅读方式。“网络阅读是一种由文本变化所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专指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即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1]阅读与写作处于一体两面的关系之中,阅读方式及内容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从而影响了写作。笔者对某校高一年级的两个班级(共113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13份,收回问卷113份,其中有效问卷111份。问卷的统计结果可以反映出该年段的两个班级学生的网络阅读与写作状况,虽不能代表所有学生的情况,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笔者与其他语文教师进行交谈,总结出学生在写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将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情况相结合,概括出其中的矛盾,思考矛盾产生的缘由,并尝试借鉴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实际,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某校高中生的网络阅读与写作状况
(一)该校高中生网络阅读的调查结果
1被调查的学生均有网络阅读的行为,手机为主要的阅读工具
从收回的111份有效问卷中可知,被调查的学生均有通过网络进行阅读的行为,其中大部分学生是使用手机进行网络阅读的。如今,随着功能的更新与无线网络的发展,手机已经逐渐代替电脑成为了人们进行网络阅读的主要工具。同时,快捷便利的手机又加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使得网络阅读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方式。成长于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时代下的当代高中生,网络阅读成为其主要的阅读方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2大部分学生网络阅读只为满足娱乐需求,课外纸质阅读量逐渐减少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只有14%的学生通过网络阅读与学习相关的材料,17%的学生通过网络浏览新闻,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网络浏览朋友圈、好友动态与微博。同时,有些学生表示他们通过手机网络主要是观看视频和浏览图片,很少阅读文字。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是以休闲娱乐为目的而进行网络阅读的。在调查中,笔者得知,绝大多数的家长禁止孩子在上课期间(即周一至周五的在校学习期间)使用网络,所以学生只能在放学回家或是放假期间才能上网。因此,在少有的上网机会里,学生只会将时间花在休闲娱乐上。学生在校期间主要阅读各科教材,回家后要完成各科作业,扣除必要的休息时间外,每日可以用于自由阅读的时间已经很少了。而大部分学生每日会花半小时以上的时间通过手机网络浏览各类信息。因此,学生很难再有时间阅读课外的纸质读物(如文学名著),高中生的课外纸质阅读量正在逐渐减少。
(二)该校高中生写作状况的调查结果
1大部分高中生对写作持否定态度,写作过程中常遇到困难
在所调查的111名学生里,只有36%的学生对写作持肯定的态度,其中30%的学生表示喜欢写作,6%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写作。然而,有40%的学生表示对写作没有感觉,甚至有24%的学生表示害怕、讨厌,不喜欢写作。写作对于高中生来说,仅是一种应试的技能。同时,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遇到困难,例如,找不到写作的内容、不知道从何写起、不知道如何表达等。
2大部分高中生表示语文作文教学、语文教材对其写作帮助不大
学生对语文作文教学、语文教材的态度都不容乐观。31%的学生认为作文课对其帮助不大或者是没有帮助;57%的学生表示教师从未单独进行过写作指导;43%的学生表示语文教材对其写作帮助不大。这些数据都值得教学研究者关注,为何大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是没感觉的呢?为何多数学生会认为语文课、语文教材对写作帮助不大?
3高中作文中存在着内容空洞、行文混乱、表达不规范及错别字较多的问题
笔者在与语文教师交流过程中,发现学生作文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缺乏写作素材。教师在布置作文时,经常会被问道:“老师,要写多少字呀?”这说明学生在写作文时,时常担心自己的作文达不到字数的要求,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即缺少写作素材。二是作文结构混乱。从整篇文章来看,文章缺乏构思,学生通常是想到什么写什么。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记叙文写作当中,学生在记叙一件事情时,无法按照一定的叙事线索进行叙述,使得行文缺乏逻辑性。从句子的内部来看,所写的句子常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出现了较多的病句,且口语化较为严重,使得文章的表意不明确。三是写作语言不规范。网络语言经常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例如,“本宝宝”“我也是醉了”“人艰不拆”等网络流行语。四是错别字多。因为网络语言常常运用谐音造词,例如:“神马”(什么)、“有木有”(有没有)、“鸭梨”(压力)、“杯具”(悲剧)等。学生过多地使用这类网络语言,逐渐忘记了该词语的正确写法,从而导致在写作过程中错字连篇。
二、网络阅读对高中生写作的影响
(一)感受能力的下降致使学生缺乏写作素材
写作是作者在对周围环境具有一定感受能力的情况下,当心灵受外界刺激时,产生情感的波动与表达的欲望,用文字将其所思所感记录下来的行为。高中生作文中存在的内容空洞与情感匮乏的问题,可能与学生的感受能力的下降有关。而学生在网络阅读过程中,将自身封闭于网络这一虚拟的空间内,利用网络的搜索功能,知识面和视野得以拓展,但过度依赖网络的交往功能,则降低了对自然环境与人情冷暖的感受能力。
网络阅读的交往功能是指利用网络与外界取得联系和进行交流的功能。例如说,学生可通过QQ空间和微信平台阅读新闻和朋友的动态,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评论和回复,这体现的就是网络阅读的交往功能。这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个体与外界的联系,实现了不出家门便可知天下事的愿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网络阅读是将个体密闭于某个空间,以网络这一虚拟形式为渠道,去了解外界事物的。它拓展和延伸的只是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却削弱了其他感官的能力,如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更重要的是,过度依赖网络的交往功能会削弱阅读者,特别是中学生阅读群体的心灵感受力。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却在某个方面,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现代网络阅读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现代的网络平台上,信息的传播与获取十分注重时效性。而信息传播速度过快,且监管力度不够,使得信息的真伪性、可信度下降,信息内容良莠不齐,信息呈现碎片化,人们的阅读已形成“快餐式的阅读模式”,阅读的浮躁情绪与娱乐性质较为显著。而这种“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思维模式,对于处在思维训练最佳阶段的高中生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容易使之养成思维的惰性。因此,学生在作文中所反映出的行文混乱的问题,可能与思维的惰性有关,即在写作前缺少构思。
然而,笔者从调查结果中得知,91%的学生表示在写作前会进行构思。为何大部分学生表示在写作前已经进行构思,而教师在学生作文中并未看出其行文的思路呢?原因可能是:学生在构思时,运用的是横向思维模式,即一个个事实的成列。而教师所看重的是纵向的思维模式,即因果的联系。例如说,学生会将记叙文写成“流水账”,将一天当中的所有事情罗列下来,而不会将其中一件事情的始末陈述清楚;在论述问题时,常常一个问题还未陈述清楚时,就会戛然而止。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出现可能与现代网络阅读文化下学生思维呈现出跳跃性的特点有关。受碎片化阅读模式的影响,学生难以将关注点集中于某一个问题上,进而对该问题的根源进行深究。
(三)新兴的网络语言影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具有时尚幽默、简洁生动的特点,为大多数网民所喜爱。高中生在网络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网络语言,并为其所吸引。然而,网络语言区别于规范的语言,具有自身的优点,但其中夹杂着各种符号和数字,则显现出杂糅隐晦和粗俗浅显的不足,学生过度地接触和使用网络语言对其语言学习是不利的。
学生处于高中阶段,虽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对语言的辨识能力不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语言很有意思,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意识到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如果学生长期处在网络语言环境中,过度地接触和使用网络语言,就会下意识地将网络语言误认为是规范的语言从而进行使用。而在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表示他们只会在日常口语中使用网络语言,不会在写作中使用。但是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从其字里行间常能看出属于网络语言所具有较为口语化和隐晦的表达特点。由此可见,网络语言已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学生的表达方式,使之难以区分出网络语言与规范语言的不同。此外,网络语言常会采用谐音的手法来变更文字从而达到诙谐幽默的效果,如“灰常”(非常)等。学生习惯了变更后的文字,就会逐渐忘记原本的正确书写,因而在作文中常出现错别字。
三、网络时代下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
基于学生的网络阅读和写作学习情况,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网络时代下写作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本不扎实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网络阅读的过程中,受到网络中虚拟化的交往方式、片段化的阅读模式和不规范的网络语言的影响,感受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向不利的方向转变,致使写作能力也受到相应的影响。其中,有因网络阅读带来的影响,也有语文写作教学自身的不足。语文教学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缺少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网络阅读;缺少利用语文教材中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规范的语言和文字教学;缺少培养学生将生活素材转换成写作素材的能力,缺少过程性和个性化的写作教学等。
四、网络时代下的写作教学建议
(一)利用网络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应该是一种自我情感的表达以及与世界、他人沟通的方式。”[2]50而不是一种应付考试的能力。而大部分教师过度重视作文的功利性作用,忽视了写作的初衷,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了兴趣,让写作能力成为一种文章的制作能力。目前,学生写作完全是为了迎合教师的要求,而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教师是学生写作的唯一读者,让写作失去了与世界和他人沟通的功能。
然而,如今网络媒介为大众提供了良好的写作平台,任何个体都有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的空间,也具有相应的读者。这无疑为高中生提供了良好的写作平台,让其乐于表达、乐于写作。但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写作的状况并不乐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只有7%的学生会发表较长篇幅的日志,5%的学生会尝试写网络小说,而有25%的学生不会应用网络进行写作,大部分学生仅在个人空间和微博上,运用集图片、视频、动画表情和简单的文字为一体的形式来分享心情。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写作不再成为一种应试的能力,而是一种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建立起班级公众号,定期在公众号中分享学生的作品,让写作成为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写作中来,提高写作的兴趣。
(二)加强写作过程性指导,培养学生转化素材的能力
王荣生教授在《写作教学的检讨与前瞻》的报告中提到:“中小学语文教学几乎没有写作教学。”其指的是:“从学生思考他的写作开始,到他开始写作,到他的写作完成,这一个阶段几乎没有指导。”教师的写作指导只包括审题指导与批改后的讲评,缺少对学生进行写作过程性的指导。教师如果在写作教学中注重过程性指导,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材料组织能力与行文的逻辑能力。由于受到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教师很难单独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指导。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渠道,参与到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对学生写作进行即时的指导。
如今学生处在网络世界当中,可接触的信息极为丰富。按理说学生并不缺乏生活的素材,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面临着“不知道写什么”的困惑。这除了与学生受网络生活的影响,感受能力下降的原因外,还与学生缺乏将生活素材转化为写作素材的能力有关。“生活、活动、信息,只有被注意、激发并转化、加工之后,才能化为写作内容或材料。”[2]53因而,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将生活素材转化为写作素材的能力,要教会学生“通过写作”去体验、去分析、去思考、去表达、去交流、去学习、去做事[2]54。
(三)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1利用网络资源,提倡积极的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阅读的普及已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它在为高中的阅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正视这一现象,不能一味地禁止学生进行网络阅读,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学生在进行网络阅读时,有其自身的盲目性、偏爱性和浮躁性,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例如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和网站,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甄别能力,防止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不利的影响。此外,教师可以针对网络上所热议的话题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针对某类问题进行纵向思考的思维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规范学生的表达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一段时期内,语文教学减少了对基础知识的教授,致使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生薄弱的语言功底,再加上网络语言的冲击,就失去了对正确的语法和文字的辨别与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重新重视基础知识的教授。然而,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授并不意味着要重蹈覆辙,采用机械枯燥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3]。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然而,教师往往在教学中,未能充分地利用这些例子。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来讲授相应的基础知识,尽量让每篇课文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从而来规范学生的表达。
参考文献:
[1]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J].图书与情报,2004,(3).
[2]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