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晓玉
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对学生掌握语言文字,陶冶情操,培养情感有巨大的助推作用。在盲生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情境创设,指导盲生读写结合,培养阅读习惯等多方位的情感补偿,让盲生带着情感阅读,充满情感学习,从而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在学习中,由于视力缺陷,无法让学生建立足够的生活积累,实际教学中,针对这种阅读情感不足或者障碍带来的语文学习味道不浓,师生情感交流不到位,学习效果不佳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逐渐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生活认知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在阅读中补偿盲生情感,实现语文阅读学习的人文性,达到最佳阅读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
在盲校课堂上,通过多样的课堂导入、预设启发,让学生有预知、有欲知,有知,有思,最后达到文道统一。教师通过补充材料、背景介绍、人物推荐等,让学生感性认知阅读内容;教师用丰富、直观的语言辅助教学,作为支架帮助学生进行有浅至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也可以通过影视材料,补偿盲生情感,引导学生用理性思维进入课堂学习。
在学习《七律·长征》时, 诗歌中毛泽东主席对长征途中艰苦斗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表达,学生很难从文字上了解透彻。因此可以让学生阅读长征小故事,观看收听影视片,了解红军冲出重兵围剿,湘江战役,四渡赤水,强过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等历史记载,通过人物对话、环境介绍等内容增加对红军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精神的理解。学生用真实的情感去学习,理解和感受,在诵读时对红军的崇敬之情自然流溢,盲生在阅读过程中既回顾了长征历史,也重走了一次炮声隆隆的长征路,升华了学生情感,实现了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的统一。
二、指导读写结合
盲生在阅读学习中通过阅读、理解各项目标评价后,如果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笔记录下来,提升自己的个人理解和认知,丰富情感体验,这样的阅读教学情感收获是珍贵的。比如,在教授冰心老师名篇《谈生命》时,通过优美的比喻文字认识生命是什么,理解生命像什么有一定的难度,在阅读过程中,大量比喻和拟人化的描述,学生更难认知生命成长、壮大、衰弱的过程和普遍规律;“一江春水”,“一颗小树”的举例,无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成长经历进行情感抒发。因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摘录自己认为不太能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重点分析和讲解,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反复品味、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对好句子的理解,逐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丰富情感,培养盲生坚强的生命和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比如,在分析“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时,指导学生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其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是一种什么感受?作者超越了死亡或许是痛苦和悲哀的生命,达到了常人所不能达到的思想高度,作为视力缺失的学生,我们该怎样审视自己的缺陷,看到自己生命中的阳光。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带入阅读中,内发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生命,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
再比如,冰心老师写到:“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何尝不美丽?”这样情感的抒发更激荡盲人学生的心灵,拿笔写出他们坚强面对生活,追求生命光辉的态度,对盲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有巨大的情感补偿作用。
三、培养阅读习惯
上述对学生阅读中情感缺失的补偿,仅仅是杯水车薪。盲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观察思考带来的情感至关重要。高尔基说:“差不多任何一本好书都告诉我许多我所不知道的和未曾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关系等,好像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子。”读书能帮助盲生积累生活经验,包括知识、情感经验的提升,通过阅读与世界进行对话。对于缺失视力的学生来说,多读书,积极融入社会,会直接的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盲生成长为一个个喜、怒、哀、乐、惧等情感因素的完整个体。教学之余,向盲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目、优秀健康的影视剧目等,让学生在手机上、电脑上进行视听。利用课余时间一起分享好的阅读片段,交流读书体会,让书籍成为师生的朋友,让盲生在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学习、成长。
在盲校语文阅读教学中,主动利用各种补偿手段,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情感。用阅读点亮他们的人生,让他们用成长中的感悟和体会拥抱生活,发展思维,拓宽思维的深度,从而在阅读学习中更好的阅读生活、阅读自己,汲取更多有营养有价值的知识、技能、情感,获取更多的成长助力和情感体验。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5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