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联盟网络类型与企业绩效的中间行为过程目前尚未进行充分的讨论与研究,文章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将联盟网络类型分为互补型、供应分享型和准集中型进行分析。创新之处在于将企业资源整合方式作为联盟网络类型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变量,建立联盟网络类型、资源整合方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旨在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联盟网络及资源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联盟网络类型;资源整合方式;企业绩效
联盟网络与企业绩效关系成为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热点。在作用结果方面,联盟网络中重复性伙伴关系与联盟中企业绩效呈显著负相关(Goerzen et al.,2007)。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个时间段联盟网络可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Lazer et al.,2007)。联盟的复杂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呈现倒U形的关系(Duysters et al.,2011)。联盟网络的中心性、关系属性、社会资本均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Gulati,1995)。联盟成员的资源控制能力和联盟密度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Bae et al.,2004)。联盟网络多元性会增加联盟成员间沟通与学习的障碍,阻碍企业绩效提升(Goerzen et al.,2005)。企业与企业、中介机构、研究型组织的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对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Zeng et al.,2010)。联盟网络关系性嵌入、结构性嵌入和认知性嵌入均正向影响企业绩效(易朝辉,2012)。联盟网络之间关系的强度、中心性正向影响企业长期绩效(彭伟等,2014)。在作用关系方面,联盟组织形式可能影响合作伙伴共享信息的能力和激励,从而影响其绩效(Sampson,2007)。构成联盟的企业技术性越多样,企业探索性与创新性越强(Phelps,2010)。制度环境在联盟网络与企业国际化绩效关系中有显著的调节效应(Shirokova et al.,2012)。通过企业联盟能力的中介作用,联盟网络中心性和结构洞位置均与企业竞争优势呈显著正相关(赵红梅等,2013)。
综上,许多研究者就联盟网络与企业绩效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对于联盟网络能否正向影响企业绩效这一问题存在争议。多数研究者的观点是联盟网络对提高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但也有学者发现联盟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非都是正向的。二是尽管已有研究对理解联盟网络与企业绩效间的作用机理提供了不少有力论点,但是忽略了联盟网络类型对企业绩效作用机理的研究。作为联盟网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盟网络类型对企业绩效的作用研究不够充分,此外,不同类型的联盟网络对企业成长的不同意义、企业嵌入的网络类型如何促进企业绩效等方面目前均无定论。鉴于此,本文创新性地将企业资源整合作为联盟网络类型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变量,试图建立联盟网络类型、资源整合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新概念模型,深入分析不同联盟网络类型的运作机制,以期打开联盟网络类型作用于企业绩效的黑箱,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联盟网络和资源提供理论指导。
一、 联盟网络类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联盟网络是指一个企业与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在各种协议和契约的约束下,通过对成员企业若干要素资源进行整合,为达到成员企业特定战略目标而结成的网络组织。企业联盟的对象一类是纵向合作对象,即买方与卖方。另一类是横向合作对象,涵盖与竞争企业、相关政府部门、有关联的科研机构及提供配套设施的供应商等的合作。成员企业提供的要素资源既可以是互补的,也可以是相似的。因资源优势互补而构建战略联盟的成员企业,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改善自身在經营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提升企业竞争力,获取超额利润。资源相似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当达到一定规模时,可实现规模经济,并形成联盟竞争优势,同样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在联盟网络中,并非所有企业都具有同样的地位,个别企业或少数几个企业在联盟网络的构建及成长中起着关键作用,引导着联盟网络的演进方向,我们称这样的企业为焦点企业。本文借鉴Dussauge和Garrette(1995)的研究成果,以焦点企业为核心,依据联盟企业对联盟网络的贡献和联盟网络的产出,将联盟网络类型划分为互补型、供应分享型和准集中型。
当联盟企业贡献的资源在性质上不同时,企业间构成的联盟网络即为互补型联盟网络。典型的模式是一个联盟企业生产了一种产品,利用另一个联盟企业的分销网络进行销售。如在旅游业,单体酒店与在线旅游企业(如携程)合作销售客房,就是典型的互补型联盟网络。在互补型联盟网络中,联盟企业间能够从对方提供的互补型资源中获益,从而使企业更专注于核心能力的培养,让各个企业都能够充分发挥其拥有的资源,提升企业绩效。
当联盟企业贡献的资源在性质上相似时,根据联盟网络的产出性质,可将联盟网络分为两类:一是供应分享型联盟网络,是指联盟企业为在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获得规模经济效应而结成的联盟网络关系。联盟企业在向市场提供最终产品时使用了联盟网络提供的产品,但是,联盟网络提供的产品并非专门针对某个特定的联盟企业,而是向所有联盟企业提供相同的产品。典型的模式是几家企业共同生产某种产品,然后将其用于各自相关产品生产中。如在旅游业中,各大酒店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独立化经营的第三方互联网公司,为各方会员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当企业独自从事价值链上某特定环节的业务活动,无法达到其经济规模要求时,企业往往构建或加入供应分享型联盟网络,通过寻求规模经济效应,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二是准集中型联盟网络,该类型的联盟企业向联盟网络提供的大部分资源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不同的是该类型涵盖了整个生产过程,联盟网络提供的产品成为直接向市场提供的所有产品的一部分。显然这种类型的联盟网络是并购的替代形式,联盟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联盟企业间的竞争,进而提高企业绩效。典型的模式是多家竞争企业共同研发、制造和营销一种终端产品。在旅游业中,基于特许经营模式,单体酒店和酒店集团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准集中型联盟网络。企业组建或加入联盟网络获取企业所需资源,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巩固其市场地位。联盟企业利用资源整合的杠杆作用,创造或争取新的商机,或借助联盟网络的知识溢出,通过学习内化,增强竞争优势。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1:不同联盟网络类型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a:互补型联盟网络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b:供应分享型联盟网络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c:准集中型联盟网络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 资源整合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资源是企业发展并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其转化为实际的竞争优势需要一系列整合。资源整合是指企业打破原资源体系,重构新资源体系的复杂动态过程。企业整合来源不同、层次各异、结构不一、内容不同的旧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吸收其中能与企业现状融合的部分进行重新合理配置,摒弃毫无价值的部分,为企业谋求更好的发展。新资源体系往往更有条理、更系统化、更有价值,且具柔性,更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Hitt et al.,2001)。
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资源整合已成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提升绩效水平的关键。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理解或诠释了资源整合。蔡莉等(2007)将资源整合过程分为资源识别、资源获取和资源开发过程三个部分,其中资源开发过程包括资源的合并和转化两个环节。Sirmon等(2007)认为资源整合主要分为稳定调整、丰富细化及开拓创造整合三种方式。马鸿佳(2008)将创业资源整合过程划分为资源识别、资源获取、资源配置以及资源利用四个过程。吴树桐(2009)将企业集团资源整合分为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资源整合,资源整合一般经历资源识别与选择、资源获取和资源开发及整合三大环节。Brush等(2011)提出企业资源开发路径为:识别资源、吸引资源、将个人资源转化为企业资源。董保宝(2011)区分了企业在资源整合中的内外部行为,将资源整合分为资源识取和资源配用两大过程。前者主要是企业面向外部的行为,包括识别资源和获取资源,而后者是企业内在资源组合与使用的行为,包括资源的配置和使用。
综上,目前对于资源整合的分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从资源整合方式上看,资源整合可归纳为稳定调整、丰富细化及开拓创造整合三种整合方式。从资源整合过程上看,资源整合可归纳为资源识别、资源获取、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四个方面。本文以资源整合方式作为联盟网络类型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变量进行研究。
稳定调整资源整合方式是指企业通过对现有资源和能力进行微调,更新現有资源和能力,以维持竞争优势。该方式只是针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当企业处于相对占优的市场地位,又不愿过多投入资源进行产品创新时,选择稳定调整资源整合方式有助于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取相应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带来绩效的改善。如在旅游景区点附近的酒店,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优势,酒店只需不断完善现有资源配置,即可提高酒店绩效。稳定调整资源整合方式还能保持企业的渐进式发展,企业资源和能力通过长期积累,可能会形成其他组织难以模仿的新资源和能力,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
丰富细化资源整合方式是指企业对现有资源和能力的拓展及完善。企业可以通过新技能的学习或引入新资源加入到现有资源束中,实现资源的丰富细化。新技能的学习可以提高员工技术水平或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继而改善企业绩效。引入的新资源既可能是原资源组合中已有的,又可能是新开发的,亦或是通过丰富一种特定能力而获取的(Sirmon et al.,2007)。如在旅游业中,单体酒店为了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与在线旅游企业合作,拓展其市场渠道,提升酒店营销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与稳定调整资源整合方式相比,该方式所需成本相对较高,但对企业绩效改善效果更明显。
开拓创造资源整合方式是指企业对现有资源和能力进行创造性组合的过程,涉及到整合全新的资源,目的是产生新能力。企业可采用有创意的方法对现有资源、新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新资源或能力,帮助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同时,提高企业绩效。如在旅游业中,各大酒店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独立化经营的第三方互联网公司,打造PC和移动平台,创造出新的资源,为联盟酒店提供丰富的线上线下服务,开创酒店竞争的新局面。企业通过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独特的战略资源平台,可获得持久竞争优势(Steffens et al.,2009)。
由于本研究关注的是联盟网络类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机理,而稳定调整资源整合方式主要是针对企业原有资源进,对联盟需求较低。因此,本研究中只关注丰富细化和开拓创造两种资源整合方式。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2:不同资源整合方式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2a:丰富细化资源整合方式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2b:开拓创造资源整合方式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 联盟网络类型与资源整合关系
联盟网络类型决定了联盟企业资源整合的内容,也决定了联盟网络的发育及给联盟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机会和限制。联盟网络使联盟企业的资源成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继而使联盟企业大部分获取相应利益。另外联盟网络通过资源整合,发挥资源综合利用的杠杆作用,创造新的商机,通过知识和技术溢出,形成新的资源或能力。资源整合在联盟与绩效之间起中介调节作用(Wiklund et al.,2009)。联盟双方资源依赖性促使双方形成利益一致的生产共同体,而共同利益的形成提高了联盟绩效(Holm et al.,1999)。联盟成员建立有效关系之后,既可以使联盟成员企业更准确地估算出对方资源所具有的价值,又能够使联盟企业成员通过提高资源识取活动的方式更有效率地创造价值(谢恩等,2003)。若联盟成员企业在资源结构上互相依赖、彼此信任、沟通有效,联盟绩效将有明显改善(徐二明等,2012)。两个企业资源相似性的增强,可能会减少企业之间的互补因子并降低战略联盟的形成机会(李玉剑等,2005)。联盟网络通过影响企业资源整合活动对其绩效产生影响(彭伟等,2015)。由此,根据联盟网络类型和资源整合方式的内涵,提出如下假设:
H3:联盟网络类型通过影响企业资源整合方式对其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H3a:互补型联盟网络通过影响企业丰富细化资源整合方式对其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H3b:供应分享型联盟网络通过影响企业开拓创造资源整合方式对其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H3c:准集中型联盟网络通过影响企业丰富细化资源整合方式对其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四、 概念模型的提出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基于研究假设和“结构—行为—绩效”的战略管理学研究范式,构建联盟网络类型、资源整合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如图1)。从该模型中可以看出,联盟网络类型分为互补型、供应分享型和准集中型,资源整合方式分为丰富细化和开拓创造。
联盟网络类型和资源整合方式都对企业绩效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不同类型的联盟网络通过影响企业资源整合方式对其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其中,互补型联盟网络通过丰富细化资源整合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供应分享型联盟网络通过开拓创造资源整合方式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准集中型联盟网络可能通过丰富细化和开拓创造两种资源整合方式提升企业绩效。
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深入探究联盟网络对企业绩效影响路径及机理,丰富和完善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创新性地以资源整合方式为中介变量,分析了联盟网络类型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特别是从丰富细化和开拓创造两个维度分别探讨了互补型、供应分享型和准集中型联盟网络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指导企业组建或加入不同类型的联盟网络,通过网络手段,用有限的资源去获取更多的回报。
参考文献:
[1] 蔡莉,尹苗苗.新创企业学习能力、资源整合方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9,(10):1-10.
[2] 董保宝,葛宝山,王侃.资源整合过程、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机理与路径[J].管理世界,2011,(3):92-101.
[3] 魏江,邬爱其,彭雪蓉.中国战略管理研究:情境问题与理论前沿[J].管理世界,2014,(12):167-171.
[4] 彭伟,符正平.联盟网络、资源整合与高科技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2015,(3):26-37.
[5] Dussauge Pierre, Garr Bernard,李东红,译. 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 Yves L·Doz, Gaey Hamel,郭旭力,鲜红霞,译. 联盟优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 Linda Cohen, Allie Young,虞海侠,译.资源整合:超越外包新模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8] Gulati R.Does familiarity breed trust?The implications of repeated ties forcontractual choice in allianc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38(1):85-112.
基金項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号:15CGL033);国家旅游局规划项目(项目号:15TABG027);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项目号:WMYC20151071);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号:CXJJ-2014-340)。
作者简介:张一博(1983-),男,满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收稿日期:2016-07-12。